生活的隐喻下,真相究竟是什么?

 

初识《燃烧》略感浅陋拖沓,融入它,你能感受到真正的电影语法。...



有多少人看影片《燃烧》的初衷是奔着韩国欧巴刘亚仁?最终发现,人物细腻表演构建内核,社会中不同阶层三类人的微妙碰撞,暴露出生活的歇斯底里,独有一番味道。



《燃烧》改编自村上春树的短篇小说《烧仓房》,是李沧东时隔8年推出的新作,以戛纳场刊3.8的高分刷新戛纳电影节场刊评分最高纪录。虽然叫好声一片,但是上映以来综合评分却有下滑势头。



这一点很容易理解,一部影片,台词少,大部分靠影像记录生活,传播观点;冲突淡,像一篇意象散文,大量的隐喻留白穿插,随心随意;还把思想隐藏得很深,暧昧至极,你始终想要寻找,却一直找不到既定答案……这种静谧的精神片与它火热的命名实在反差太大,太需要潜心体味,注定难与娱乐爆款比拟,而它带来的独有沉浸感韵味却是爆米花片遥不可及的。这里的燃烧直指不同阶层生活表象后的心灵烈焰。



影片延续了李沧东电影本质就是生活的拍摄理念,钟秀,海美,本三人偶遇,依旧遵循各自轨道生活,故事生活化到有种什么事都没发生的错觉感。实际上,他们已经形成一段情感、思想上的三角关系。贫富差距、阶级群分,三个人围绕内心有各自表达,又互相照见,他们栖身于各自阶层,又成为彼此的燃点。



钟秀,下层阶级的平民代表,生活真实平庸,欲望和生活只能选择后者。眼中时刻流露出质朴清澈又无助迷茫的光下,有一颗寻求释放的乖戾饥渴灵魂;本完美显露上等阶层富人群像,纸醉金迷、无所事事,他忘记了什么是生活的意义,丧心病狂的烧仓房理论,看似富人阶级的为所欲为,实则掩盖不了他灵魂的空虚和存在感无处安放。



钟秀和本的生活对立矛盾,因为他们的阶层注定了会有不一样的生活体感,矛盾下他们都需要一个契机,或发泄生活或宣誓存在。不同阶层下,他们各自生活上的“悲哀”急切找到出口!而海美就是这个动因。



她是三人关系的平衡点,心目中little hunger和great hunger代表了憧憬物质、精神双向满足的理想主义的世界,她随性而为的,偏偏就是桎梏钟秀和本的内心表达。富人物质富足,对抗不了精神领域的大饥饿;穷人的世界,更是物质、精神的双重匮乏!



悬疑片定位,让我们未审先判。一步一步落入本杀掉了海美,钟秀为了海美杀掉本的臆想之中。事实上,海美的生死去留,直到结束都一直是无法解开的迷。一个接一个的隐喻牵引观众思维是影片的高级之处,在我看来,阶级分层对立下的矛盾感并没有那么强烈,回归到不同阶层人群普通生活,其中各自难以发泄的精神“燃烧”才是我所看到的。

初识《燃烧》略感浅陋拖沓,融入它,你能感受到真正的电影语法。多角度层层叠叠,每个拥有不同生活的人都能有自己的解读。


    关注 微排片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