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赢了!

 

我的对手郑重宣布战绩,同时,由衷赞赏了我:“你赢了!”...





“百香果怎么卖?”

其实已经走过了麻糍的摊点,但余光让我折了回去,来到麻糍大姐面前。

因为,我看见了,她摊上搭放着几兜百香果,几挂胖嘟嘟的米蕉。

当时的下意识,似乎没来由。但现在想想,让我折返的触发点至少有俩:

1.我认为,米蕉和百香果是大姐自家种的,毕竟她守的是麻糍摊,并不是水果摊。

2.大姐是本地妇女,所以有自家农产。

当然,也可能只是一厢情愿的研判。但我的确挺喜欢自己这样的发现。

好吧,准确地说,是“农产”“妇女”总能带给我亲切、踏实、轻松的感觉。毕竟,我属于他们。

“一个1块5,sa di A(本地话:特别甜)!”

大姐一脸自豪,“中午,我挖了一个给孙子吃,(他)吃完马上又要一个……”

“论个卖啊?不论斤吗?”

我其实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讨论,也许只是为了聊天。

很多时候,“我们”“说说话”就代表了全部的意义,至于“说什么”,无所谓,没关系。

“论斤也可以,一斤10块。”

大姐从“孙子吃了一个又要一个”的甜美回忆里迅速抽离,畅快地回答了我。

“那买1斤!”我伸出一根指头。

大姐敞开一网兜,两只大掌抓了7个上称,定了睛,又从网兜里捞出1个,添上,“正好1斤,你赢了!”

她笑得敞亮,一种清冽冰爽的感觉,席卷了盛夏傍晚的学生街。

我才知道,就在刚刚,我参与了一项比赛,并且荣耀取胜——论个买,10块钱买不到7个;而我用10块钱买了8个。

我的对手郑重宣布战绩,同时,由衷赞赏了我:“你赢了!”

在咱们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里,是不是但凡三个字的语句都是经典、都特别可贵?

比如“我爱你”,比如“买买买”,比如“吃了吗”……

反正,“你赢了”让我有过一秒的晃神,甚至“瞬移”到了詹姆斯压哨绝杀跳上技术台的现场。

仔细一看,那个振臂致意、享受全场欢呼的人是我耶!

一时间热血上涌,眼眶潮热。

“10块,二维码在这里!”

感谢大姐,不仅给了我荣耀,更精准地掐灭了我的失态。

“好嘞,付了,你看一下!”

“赢了”于我确是个极其奢侈的事,可能,也不仅仅是我,还有很多很多的我们。

毕竟,人生如戏,群演、配角、副咖的数量总是远远多于主角、主秀。

这事儿,我很久很久以前就知道了。

那是我读村小的时候,有一次被一位老师专门领着,转了几趟公交车,进城去参加比赛(朗诵?忘了)。

别的同学都在上课,我进城比赛,老师还请我在城里吃了午饭,老大的事了。

老师在赛场外等了我两小时。完赛后,我出来第一句话就是抱歉:“我完成得不好。”

老师哈哈大笑,说了一句很特别的话:“全市比赛耶,咱们不得奖,正常,得了才不正常呢!”

那餐城里的午饭,我俩吃得很愉快,像是逃学逛街的二人组。

至今,我依然过得很正常,各方面都均衡地“正常”。

当然,我也早就知道了“不正常”意味着什么,那是一种多么令人神往的滋味(都能把自己想象成詹姆斯了,是够神……经的了)!

但,我同时记住的是“正常”的时候,去愉快地吃饭以及继续微不足道但完完整整属于自己的生活比“赢了”更重要,更有实用价值。

毕竟赢的时候,自然会有很多很多爱、荣耀与成就感涌来,你只要照单全收就行。
有趣的是,我曾以为愉快地“正常”就是万事大吉。最近,却有新发现——

事情发生在世界杯法国夺冠那天。

我想着,虽然咱不是球迷,也总疑惑姚明为啥不去,但毕竟是世界杯啊,毕竟来到了决赛,得来点地球公民的仪式感。

“赌一下吧,100块!”

我提出的,邀了军哥,并且让他先选。

“克罗地亚!”

他不假思索。

“好的,那我法国,赌注50块,买定离手。”

我几乎调用了全部的智商,迅速把比赛控制在“我小输”的局面里。

我是这样想的:“赢”这件事本身对我来说就很稀缺,再加上,在赛事方面比我有了解的军哥那么果断地选择了克国,此时此刻,改口降赌注就是我能为自己努力争取的最大愉快。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

套用一下年轻人的语言习惯就是emmmmmm……

当然,根据我惯有的思维,别说赚了50,就是赚了5毛都是我的大胜、大愉快。

但这个故事也提示一件事:建议一个长期愉快地“正常”着的人给自己留一些“不正常”的空间,就以“幸运”为名吧,不然好不容易撞上一回,还自降了收获,这这这……

- END -


    关注 阿卡遛马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