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守法纪,不越规不逾矩

 

古往今来,无数事实证明,不能自觉守法纪的人肯定会终日不安,提心吊胆。只有守礼畏法者,是非分明,处事秉公,以正立身,才会心地光明坦荡,无所畏惧,快活自在。...

谦虚谨慎、礼仪周到,是传统文化最为推崇的处世方法和为人格调。大多数家庭都教导子孙要常怀诚敬之心,以礼敬之,以谦为怀,以恭为尊,以礼为道,谦恭有礼,不自傲不张狂,不越规不逾矩,打造谦谨家风,培育谦逊子孙。


谨慎家风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谨守礼数,遵纪守法,不偏轨道,不破规矩。因为要想家族兴盛长久、家庭幸福绵长,遵纪守法是最基本的保障。

遵守法律规定,恪守纪律规范,是谦谨家风的首要特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不违礼法、谨守规矩,是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优良传统。


《左传》中记述有一个故事:

有一年夏天,作为当时春秋五霸霸主的齐桓公在葵丘与各国诸侯聚会,为的是重申原来的盟誓,使大家更加和好。这是当时的礼仪规定。

周襄王派使者宰孔赏赐齐侯一块祭肉“胙”。宰孔说:“天子正忙于祭祀文王、武王,特派我来,赏赐伯舅一块祭肉。” 齐侯刚要下阶拜谢。宰孔说:“且慢,后面还有命令。天子命我告诉您:‘伯舅年纪大了,加之对王室有功,特赐爵一级,不必下阶拜谢。’”

齐桓公答谢:“天子的威严,离我不过咫尺,小白我岂敢贪受天子之命‘不下拜’?果真那样,只怕就会垮台,使天子也蒙受羞耻。怎敢不下阶拜谢!”于是不顾自己年老,坚持按照礼仪法度的规定,走下台阶,下跪拜谢,然后再登堂领赏。

这是《左传》里的一篇《齐桓下拜受胙》,这篇百字短文记述了齐桓公在会晤诸侯时接受周襄王赏赐祭肉的一个场面。按照当时的礼仪规范,胙是天子祭祀社稷宗庙的物品,事后只能赐予宗室,也就是和天子同姓的诸侯,而且受赏必须“下拜”。

很显然齐桓公非姬姓宗室,没有受赏的资格,但由于齐桓公特殊的地位,周襄王也就给予他特殊的礼遇,赏他“胙”,并特命免去“下拜”之礼。天子有权这样做,这是合乎礼仪的。

如果齐桓公是一个骄傲自负之人,不懂得谦恭守礼,又有自己春秋五霸之首的底气,那肯定就坡下驴,顺势就免了下拜之礼。但齐桓公没有这样做,而是不顾年迈,也不恃功高,当着众诸侯的面,坚持要“下拜”受赐,绝不违礼法,就是一种守规矩、遵法纪的表现。

这样谦恭守礼、不破规矩的品性,或许正是他称霸一方、保得齐国平安强盛的原因之一。如果不是有这种谨慎小心、谦恭守礼的品性,只怕在当年他与公子纠争位时就已经败了。

古往今来,无数事实证明,不能自觉守法纪的人肯定会终日不安,提心吊胆。只有守礼畏法者,是非分明,处事秉公,以正立身,才会心地光明坦荡,无所畏惧,快活自在。

★《明史·杂俎》记载:一日早朝,明太祖朱元璋忽向到班候旨的群臣提出一个问题:“天下何人最快活?”众人各抒己见,莫衷一是,有人说功高盖世者最快活,有人说金榜提名者最快活,有人说身居高位者最快活,有人说富甲天下者最快活……

听了群臣这些回答,朱元璋不是很满意,于是皇帝面露不悦之色。沉默片刻,一个名叫万纲的大臣说:“天下守礼畏法者最快活!”朱元璋听后连连点头,当场夸赞万纲的见解独到。

家庭要长久兴盛、幸福久远,更需要把遵纪守法放在第一位,这样才能保证家中快乐欢笑,平安喜乐,而不守法不畏法,违法犯法,只会受到法纪的惩罚,影响家庭的幸福。

家庭成员中有一个不遵纪不守法,势必使全家陷入危险之中,全家为之担惊受怕,甚至还会因此导致家破人亡的惨烈后果,哪一个家庭敢冒如此之风险呢?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


有一个人,上小学时就不爱学习,一天到晚到处惹是生非,因为是家中的独生子,父母对他很宽容,舍不得打也舍不得骂。有一次,他和同学争吵,捡起一块石头就砸在同学的头上,同学顿时鲜血直流。
都这样了,父母也没有责骂和惩罚,当受伤同学的父母生气地骂他时,他的父母反而护着他,说:“小孩子不懂事,我们出钱,多少钱都出。”

初中毕业后,他到广东打工,在厂里也不好好干活,而且听不得别人的教导。有一次他做错了一批货,给工厂造成了很大的损失,被厂里开除了。他将心里的怨气发在主管的身上,将主管砍伤致死,他自己也因此被判了死刑,那一年,他刚刚18岁。

他的母亲因为受不了这样的刺激,自杀身亡,他的父亲痛失两位至亲,进了精神病院。一个原本应当幸福快乐的家庭分崩离析,家破人亡,怎不令人扼腕而叹!



令人痛心的事实告诉我们,不重视遵纪守法、没有守法家规、孩子从小缺少守法教育,后果是不堪设想的。爱孩子,是每个父母的本能,但如果连法律法规都不管不顾,不教孩子守法守礼,家庭的幸福就只是一句空话。

所以,父母要在家庭生活中把遵纪守法放在第一位,从小培养孩子遵纪守法的习惯,打造守法家风。

一是要制定严格的遵纪守法的家规。在中国古代,尤其是唐宋以来,中国的家族、家庭一直有家规、族规约束着家族子弟的行为。一旦违犯,则用“家法”予以惩处。“家法”就是专门用来惩罚违犯家规的人,严重的处罚可以“杖毙”,就是直接打死。

有如此严峻的“家法”,家族中的人从小就被动地培养出一颗对“家法”的敬畏心,从小敬畏家法,长大自然会敬畏国法。没有家规、家法的家庭,如果从小任由孩子称王称霸、无所畏惧,长大希望他再学会敬畏国法,恐怕是很难的。

历史上有数不清的事例证明,凡有家规、家训,并认真执行、遵从者,家族子弟鲜有犯国法者,反之,则子弟往往无法无天。像京剧《徐策跑城》中所描述的,薛刚三杯下肚,“打坏了张天佐、张天佑,张泰的门牙打下来。太庙的神像俱打坏,太子的金盔落尘埃”,闯了这样大祸,结果就是“全家绑到西郊外,三百余口把刀开”。

这种情况,在颜之推、朱柏庐的家庭是不可能发生的。从小敬畏家规,长大不犯国法,这正是制定遵纪守法家规的作用。

二是要积极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遵守纪律教育。如学校的规定、纪律、《中小学生守则》和《校园规范》等,这些规定是学校的行为准则,每个学生必须遵守,切不可任性。如果孩子违反了校规、校纪,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切不要放任。

三要对孩子进行法律常识教育。父母要注意把那些同孩子生活直接相关的法律常识条文与实例结合起来进行教育。

比如过马路时讲一讲交通法规,有损害公物的也告诫孩子这是违法行为,同时告诉孩子要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基本利益,如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等。教孩子懂得社会规范人人都须遵从,明确哪些行为是违法的,其法制观念就会逐渐加强,也就可以防止他们去做违法的事。

四是父母做好榜样。不管什么教育,父母的榜样作用都是第一重要的。父母平常要依法办事,遵法守法,绝不违背法律规定,做守法好公民,以自己的行为去影响、教育孩子最为有效。

五是注意孩子言行中的不良苗头,有的放矢展开守法教育。平时多观察孩子的表现,如果发现了不良苗头,就要及时谈心,了解情况,采取教育措施,预防孩子走上邪路。

遵纪守法是好家风的基本标准,是谦谨家风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家庭保持平安幸福的关键。为了家庭的幸福,父母一定不要忽视了从小对孩子进行遵纪守法的教育,引导孩子从小遵守法律法规,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父母也要以身作则,做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作者简介
向亚云— 文学硕士,著名职业策划师、自由撰稿人。从事传统文化、婚姻文化、家庭文化、职场生存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多年,现致力于为广大企业提供传统文化培训服务,对家风、家教、家训、家规等方面的建设颇有研究心得。

景   扬— 先后从事职工教育与管理、纪检、监察、审计、企业文化建设等工作,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在传统文化弘扬与宣传。企业文化建设及党建群团工作方面颇有建树。

王溪明— 现任辽宁党刊集团党建文汇杂志社编辑、记者,多年从事党刊编辑工作,在党建编辑报道、党建文化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方面有深入研究。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按钮
可获取更多图书详情和购买链接


    关注 企业管理杂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