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强男弱”这个伪命题,污名化了多少全职爸爸

 

都8102年了,怎么还有人觉得在家带娃的男人没出息?...





在我们的传统认知里,爸爸带孩子=灾难。比起妈妈或者老一辈人的悉心照料,爸爸的带娃手段简直糙到了骨子里,不分国籍。

为了培养孩子的方向感和敏捷度,玩游戏大多是这个画风↓↓
从小就教育孩子要跟人平等交流、友好互殴↓↓
磨砺孩子意志,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奉献精神↓↓
……对不起实在编不下去了。

从网上宝妈们的血泪控诉来看,别说长期带娃了,爸爸们就算只是偶尔看护一下孩子,场面都十分“惨烈”,常常让人哭笑不得。

尽管如此,最近几年关于全职爸爸的新闻是越来越多,前段时间深圳的一名70后奶爸更是因此上了热搜,随之而来的,还有两种非常极端的外界评价。
报道的主人公叫黄凯,在他眼里,一个完整的家庭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

但因为不在家乡工作生活,孩子没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顾,他跟妻子之间“总是需要一个人去关注家庭和孩子的成长”。

于是4年前,夫妻俩协商后,黄先生决定从外企辞职,回家带娃。做家务、陪孩子和辅导作业都由他一手包办,“全职妈妈做什么事情,全职爸爸就做什么”。
而在黄先生的叙述中,大家还能感受到他对妻子的满满爱意——

他说带娃是件很伤神、很容易抓狂的事,当全职爸爸也是“想让妈妈不要老得特别快,容颜可以尽可能长久地保持下去”
在被问到身边的人怎么看待这个决定时,黄先生回答“物以类聚”,无论自己的朋友是不是全职爸爸,对孩子的关注度都很高,而且家里的父母也比较支持。

这样看来是件皆大欢喜的事情,但大家都明白,这种有悖传统观念的做法一旦脱离了小圈子,就容易被议论纷纷,若是放到网上更要激起千层浪。

这不,新闻一出,底下就有不少网友为黄先生“鸣不平”,最主要的理由竟然是“老婆有钱了容易出轨”……


能够理解,在传统的社会文化中,“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延续了几千年,全职妈妈、家庭主妇被认为是女人一生的事业,男人则负责在外打拼、赚钱养家。

当家庭成员的职能颠倒,人们首先担心的是爸爸们能否胜任这份“工作”。知道怎么换尿布吗?知道怎么拍奶嗝吗?知道冲奶粉的水温要多少度吗?

就像文章开头所示,许多男性结婚后几乎丧失了自理能力,更不要说单独把孩子照顾好,万一他们的粗心和马虎给孩子带来了伤害怎么办?
其次,人们还担心全职爸爸的心理健康问题:就算他们能学会那些照顾孩子的方法和技巧,那能顶住全社会的压力、坚持“全职带娃并不丢脸”的想法吗?

要知道,对这一群体“软弱不上进、没有事业心”的偏见,不止来自陌生人,更可能来自家人朋友,甚至最亲近的另一半。
另外,“男强女弱”的相处之道有变,夫妻俩面临的感情挑战也会跟着互换

举个最常见的,“谁有经济实力谁更容易出轨,谁与社会脱节谁更容易被抛弃”,这是多年来约定俗成的社会潜规则,男女通吃。

说了这么多,总而言之,反对全职爸爸的出现,本质上是对传统家庭模式最后的守望——男人必须有事业,女人不能太强势,否则这段姻缘将不得善终。
事实上,外界对全职爸爸的诸多猜疑,这些家庭都有所准备。

以新闻里黄先生一家为例,做出爸爸辞职带娃的决定也不是一时兴起,考虑到妈妈在赚钱这方面的能力更强,那就让妈妈承担家庭的生活成本↓↓
爸爸更有耐心,更愿意把家里的工作都做好,所以说比起妻子,黄先生本来就更适合照顾孩子和家庭↓↓
除此之外,爸爸带孩子其实不像大家以为的那么危险,也有很多优点。

可能不会时刻拦着孩子“不能做这个做那个”,但会在旁边默默地观察,并且有距离地守护着,让孩子自己去探索。

正如黄先生所言,女儿跟他在一起的话独立性会更强一点。
不理解全职爸爸、认为男人就应该赚钱养家的,多是一些望子成龙的家长,或是持有传统观念的保守男女。

与其说他们是“直男癌”、“大男子主义”,不如心疼他们,生在21世纪还被封建的男权思想迫害。

同样的,过高地赞扬全职爸爸、认为男人放下事业当奶爸是义举,实质也是传统观念在作祟——无视“一些爸爸确实没妈妈更适合职场”的客观无奈。

李赫鸣一开始想让妻子辞职,但妻子坚决不愿意。刚好那时他的工作不是特别顺心,就想趁此机会辞去工作当全职爸爸,可以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成长,“也是一种逃避吧。如果我在单位人际关系特别好,工作特别顺,领导也对我特别好,我也不会这么决绝地就辞职。”李赫鸣说。

(via.《在人间》第154期:五个中国全职爸爸)



另一方面,这些声音之所以会出现,还是觉得带娃本该是女人的活儿,男人愿意做一点就很了不起了——显然,这也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国外养娃圈有个叫“pedestal effect”的概念,说男性通常会因为做了被默认是女性责任的事情后,受到社会的过誉,比如带孩子、做家务。

其中的隐形逻辑是男性稍微照顾一下孩子就会被称赞,而女性做着大量却细碎的家庭工作,甚至辞职回家看娃,不仅不会被夸,还会被看做是理所应当的事情。这对夫妻俩都是不公平的。



说得更直白一点,新时代的结婚生子其实就是组队刷副本,队员应该干各自最拿手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和性别本身没什么关系。

在一个理想的社会环境里,家庭分工的重要依据是谁能更好地照顾家庭,谁能更好地发展事业,谁更喜欢、更擅长做什么。

对于夫妻俩而言,无需考虑围观群众的刻板印象,谁带孩子其实只是很简单的“你行你上”问题,只要坚持为孩子、为这个家好的目的就行。
以上总结起来就是,全职爸爸这个角色不需要被外人高看或瞧不起,正视他们的存在才是对其家庭最诚恳的尊重。

要达到这一点,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如何看待全职爸爸”这一议题背后,还有其他的影响因素,比如女性地位。

去年10月,女政客杰辛达·阿德恩当选为新西兰首位“80后”总理。履新不久,她就宣布了自己怀孕、伴侣将成为全职爸爸的消息,并于今年6月,顺利诞下一名女婴。
生完孩子后,阿德恩休了6周产假,期间仍在阅读内阁文件并参与了重大决策,日前已重返工作岗位。

在这位女总理看来,她是首批任内生育的女领导人之一,这一现象并不常见,但“总有一天会变得平常”。

对此,前总理海伦·克拉克撰文称:“阿德恩以从容之姿打破了多重玻璃天花板;新西兰向全世界显示了,一个总理怀孕生育完全是可以应付的,男性担当全职家庭照顾者也没什么大不了。”

阿德恩的社交账号下,全世界的平权主义者都为其欢呼:“2018年了,女性可以专注事业,男性也可以专注家庭,为新西兰骄傲!”
在理想社会里,我们可以正确看待男女的社会价值和家庭分工

男性选择当全职爸爸不会被人歧视,女性对学业事业充满野心不会被人指指点点;一段家庭关系中,夫妻俩互相扶持、分担婚姻责任,不管是谁为家庭放弃了事业都没人对其妄加评论。

这才是真正的男女平等、思想进步。“女强男弱”什么的,不过是个伪命题。

然而,新西兰女总理可以任内生育,中国女性所面临的现实却是——

面试时不可避免地被问到有没有男朋友,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生子,有孩子也要被问会不会要二胎。
HR的意图大家都了解,无非是想确保女员工能在工作期间内全身心投入工作,不被婚育问题转移注意力、分掉精力,确保公司利益不受损。

于是,网上出现了相应的答题技巧,让人不知道说什么好↓↓
而初入社会之前,女性在学术界面临的性别不平等问题,也一直是公众十分关心的话题。这显然与社会刻板印象里的女性分工有关。

众所周知,现代学院制下的学术研究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社会却很少给愿意付出的女性以可能性,因为她们更重要的是承担结婚生子和抚养下一代的任务,这就直接影响到她们能否坚持学术,能否取得相应的科研成就。

我把自己搞得这么像男生,还是无法改变导师不愿收女生的信念。找导师就被嫌弃,从一开始就没有进局,以后更是局外人。

在这个问题上,中国不是独一份,其他国家出现过这样的情况。

前一阵,日本东京医科大学就调整学生分数的丑闻公布调查结果并道歉。此前该大学被爆出给女生入学成绩乘以0.8或0.9,以降低女生录取率。

调查组表示,压制女生成绩的情况从2006年开始出现,导致女生整体减少10%到20%。目前,大学的理事长辞职,并可能被起诉,而校方承诺,对本届及既往报考东京医科大学的女生进行补偿。
如此看来,在这么一个全世界都需要反省和改变旧观念的社会环境下,各方舆论对全职爸爸的“围剿”也变得再正常不过了。

或许,只有等“男子辞职回家带娃”这种事情不再被议论纷纷,背后牵扯到的女性权益问题不再被忽视的时候,我们才有底气期待真正的男女平等、社会进步。

点击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关注 Vista看天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