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s CITY 会生活的年轻人,干嘛都是「二八分」

 

城市生活并非孤岛求生...

大部分年轻人的工作和生活都已经纠缠在一起,很难拆分清晰。说着想在工作和生活间寻得平衡,但最后似乎还是沦为了工作日见缝插针和朋友见面,周末在家也要提起精神随时应对老板召唤。

Work-Life Balance 的概念听起来总是很难执行,但依旧有一些年轻人,他们摸索出一套足以支撑自己的生活体系,在工作之外总会有各种办法发泄情绪,放松自己,打破所有迷茫、孤单和抓狂。


北京在一开始并没有给麦基留下多好的印象。 “我觉得它特别低气压,每个人都过得很丧,自以为是的人还特多。” 麦基一边将消消乐游戏打到第 800 关,一边说道。

不过,出于对 VICE 中国这家媒体的热爱,她还是来到了这座 “她误解繁多” 的城市。好在她的工作环境是一个超脱社会的地方,在其中遇到各种奇奇怪怪的事情后,她视野一下子就打开了,性格也逐渐得到改变。
在上班不需要打卡的美好日子里,麦基只需要把该交的文章交了,接下来的时间就是想方设法地玩就好了——参考都市年轻人解压三大秘籍:奶茶、撸猫和蹦迪。

总蹦迪难免让人觉得没劲,但她却也因此认识了不少朋友 :“那时觉得在北京混的孩子身上都有点江湖气,仗义实在,还有就是特能说,其实就是贫。但我喜欢和闹腾的人一起玩,永不无聊。”
没待多久,麦基开始膨胀发福。一般人可能是吃素跑步,但麦基觉得那太无聊,打拳才是她心目中最酷、最减肥、也最能发泄的运动。

她不只是去拳击馆感受一下,拍照发圈就拉倒了;力争上游的她最疯狂的时候每天下班了去练一节泰拳,一节柔术,然后再去健身房虐一小时。她不断地在寻找自己的极限。

“人在运动的时候整个状态是最放松的,在那几个小时里,工作中所有的事情都 whatever 了。” 打拳是她发泄情绪的方式,让她在北京这种低气压的环境中还能始终保持一个良好向上的状态。
方方面面都 “爱折腾” 的她原本只是为了发条朋友圈,但也逐渐成了麦基很自然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状态——

边跑 21 公里边嚎 “老子绝对不会再参加这活动了!”,没过多久又跑到上海去参加人生的第三场斯巴达。

以 “健康爱运动” 为由反驳爸妈的危险警告,放肆地去冲浪呀,踢足球呀,打网球呀。

大同小异的发展国家不再吸引爱旅游的她,第三世界才能给麦基新的人生体验。

与此同时,在麦基的世界里,工作和生活没有必要分得太开:她去泰国打泰拳,夏日美黑,在武汉跳东湖,都交出了优秀的文章作品。很多灵感其实都源于生活。
无论生活在哪个城市,从事什么工作对麦基的影响都不大。

积极的处世态度总让她找到好玩的地方和好玩的人,每周末都安排得满满的,很开心。
空气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是:氮 (N2) 约占78%,氧 (O2) 约占21%,稀有气体约占 0.939%,工作与娱乐在早稻眼里基本如此,但没有谁一定是 78%,另外一个就一定是 21%。
自由职业的早稻不是没有职场情怀,与其说她被高高在上的老板、一眼望不到头的上升速度以及备受诟病的 996 制度所吓跑,不如说她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职业。

能够按照自己的能力与喜好来设计自己要做的事情,工资还在以高于主业两倍工资的速度每年翻番,为什么不试一试?

这一试,早稻独创一份 “生活化“ 的工作,一种 “工作化” 的生活。

写写文章,是生活;每日更新找甲方,是工作。养一只猫,是生活;养二十多只猫,是工作。住在杭州,是生活;把住的地方做成民宿,是工作… 早稻 “生活化” 的工作让 80% 的生活都被工作化。
虽然听起来可怕,但在这 20% 的自由里,她可以随性偷懒自由,随时出国自由,随处下馆子自由。早稻看得很开,二八分也未尝不是平衡?

在早稻的生活观里,“平衡” 不应该是一种刻意追求的东西。她的工作性质,闲的时候能连续看一个多星期的剧不分昼夜;而忙起来可从早上六点到凌晨两点,这是不平衡吗?

工作时工作,休息时休息,生活时生活,到家能放下手机,躺床上就睡着,工作前能静得下心,这些综合在一起,都属于生活。
目前绝大多数人对 “生活” 这个词的常规认知大概就是能够自己做饭、好好吃饭、跟朋友聚会、出去旅行吧?可是早稻不认可这种理解。

倘若来这个世界一遭只是为了 “不要太累” 的生活,确实是有点对不起自己。与其在温柔的生活中步入年老,早稻选择更痛快的生活方式:忙也好,闲也罢,她只想和自己不排斥的东西一起过下去。
早稻在高三时从徽杭古道徒步到了杭州,曾经的西湖一瞥让她认定了这座城。三份收入都或多或少的与这座城产生关联,一句 “喜欢” 充满着魔力,让早稻留在了这里。如果不是杭州,也许就不是今天这样了。
还是会有孤单劳累的一天的,除了抱猫释放情绪,早稻会在心中温习先生在自己犹豫时说的话:“不行就回来结婚吧。” 这句话让她觉得人生从没有穷途末路,永远有换个层面的选择权。
本期 mars City 的主人公 Brian Rea 是一名加州洛杉矶的艺术家,他具体的工作包括动画、杂志、图书插画和一些墙绘。
九年前,Brian 离开工作了 11 年的纽约,搬回到洛杉矶,主要还是因为洛杉矶能满足 Brain 在工作与生活之间寻求平衡的要求。

和上班族相比,艺术家的生活也并非我们想象中 “绝对理想化的无忧与自由” 。长时间处于工作室创作的 Brian 感觉自己身处一座孤岛,经常找不到离开的机会,也很难找到任何平衡关系。
Brian 不是没有在 Work - Life Blance 之中付出过努力,宛如孤岛求生一般,他会偶尔离开工作室, 到自然环境中感受其他事务。初来到洛杉矶时, Brian 每天都会去 GRIFFITH OBSERVATORY 附近的公园逛逛,那儿有很多的野生动物。
花 5 分钟的时间登上山顶,深吸一口气,在城市的山顶上看到城市的广袤美景,仿佛已经远远地离开,但却又无时无刻不拥抱着蔓延开来的城市远景。拥抱自然这对他来说是逃离工作繁忙生活琐碎的最好方法。
人们经常对城市进行比较,比如把美国东海岸西海岸拿来对比,但 Brain 则认为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优点。洛杉矶对 Brain 来说是有着各种各样的文化,同时具备都市的繁忙与城市生活的刺激——这不仅利于工作,同时也利于文化生活。
但洛杉矶仍然是一个相对分散的城市,经常独自工作、独自开车出行的 Brian 尤其需要一群可以依赖的好朋友, “虽然大多数城市都挤满了人,但城市也是孤独的” ,所以找到能够支撑自我的体系和朋友是至关重要的。Brian现在已经在洛杉矶有了自己的朋友圈,也知道该躲着哪些人。
Brain 的所有作品几乎都是由一个故事点进行驱动,从根源上表达情感。短暂离开孤岛寻求新鲜空气的 Brian 发现,无论是大自然远足还是冲浪,重新回到工作后一切都变得更好了起来。
可以说,Brian 在城市中,找到了自己独家的 Work - Life Blance 良性循环。

其实在今天的中国,大部分国企和私企的 boss 仍然鼓励员工用工作填满生活,996 高强度的工作制下他们即使休假也将工作带去名胜景点,开会观光两不误。

但生活始终是自己的。无论是拥抱户外大自然,投身于一项运动,还是将工作生活化,设计成自己喜欢的样子,都是都市人们探索出来的一套体系。

希望能给奋斗中的你一些启发。
监制/ Liu Yang

编辑、撰文/ Qko

图片源自被访者 & 网络



「mars20 好地点」提名通道已开启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提名通道
锁定你的「心动之选」地点
 随时助力它们走 YOHOOD 颁奖花路吧!


    关注 mars新鲜好去处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