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虎符之一的安徽新郪虎符,它的由来,你知道吗?

 

​新郪遗址位于安徽阜阳,太和县赵庙镇(赵庙镇),是安徽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距今已有2300年历史。经文物专家考证,新郪遗址为春秋或汉代,诸侯分封居住地,历史底蕴丰厚。...



新郪(qī)遗址位于安徽阜阳太和县赵庙镇(,赵庙镇),是安徽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距今已有2300年历史。经文物专家考证,新郪遗址为春秋或汉代,诸侯分封居住地,历史底蕴丰厚。

新郪虎符


清朝末年从新郪遗址出土的,新郪虎符令人震惊,它与秦杜虎符、阳陵虎符、东郡虎符一并被文物专家称,之为中国“四大虎符”。

虎符是中国古代金属,制的虎形调兵凭证,相传是姜子牙所发明,由帝王发给掌兵大将,其背面刻有铭文,分为两半,右半存于朝廷,左半发给统兵将帅或,地方长官,调兵时需要两半合对,铭文才能生效。虎符专事专用,每支军队都有,相对应的虎符,一地一符,绝不可能用一个兵符同时调动两个,地方的军队,调兵谴将时需要两半,勘合验真,才能生效。虎符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采用铜制的虎形作为中央发给地方官或,驻军首领的调兵凭证,称为虎符。在历史上,虎符的形状、数量、刻铭以及尊卑也,有较大的变化。从汉朝开始至隋朝,虎符均为铜质,骑缝刻铭以右为尊。隋朝时改为麟符,唐朝因为讳虎,改用鱼符或兔符,后来又改用龟符。南宋时恢复使用虎符,元朝则用虎头牌,后世演变为铜牌。

《辞海》对新郪虎符有这样的解释:战国晚期秦国颁发给驻守新郪,将领的兵符。青铜制。虎形,可分左右两半。有错金铭文四行,“甲兵之符,右在王,左在新郪。凡兴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王符,乃敢行之。燔事,虽母会符,行殹。”铭文可译为:甲兵之符,右半在王府,左半在新郪。凡是调动披甲的,士兵五十人以上,必须有王府的兵符会合,才敢调兵。如果遇到火灾险情,即使没有王府的兵符,也可以调兵。

新郪虎符被发现还有,一段故事:光绪末年,潍县文物商范寿轩在新郪附近渡口,等着渡河,看岸上有几个孩子玩耍,其中一个孩子用绳子系着一个,金属玩具在地上拖拉着跑在前边,后边有几个孩子追逐着。那个拖拉的玩具磨,地的声音格外清脆。这引起了范寿轩的注意,他追过去捡起那个“玩具”一看,是个铜制的东西,上面沾满了泥土和锈迹,分量不轻,他一时看不清是什么东西,但多年经营文物的直觉,告诉他这玩具或许是件文物。于是,他给孩子们一些,钱买了过来。拿到家里,经过修理之后,才知道是一件虎符。新郪虎符几经文物,商范寿轩转手,最后落入陈氏之手。范寿轩后知新郪,虎符是件国宝,惊得半天没说出话来。

新郪虎符传为,西汉淮南王刘安私铸。通长8.8厘米、前脚至耳尖高3厘米、后脚至背高2.2厘米,重95克。模铸,伏虎形,前后脚平蹲,头前伸,耳上竖,尾上卷。现被法国巴黎陈氏所收藏。

作者:关  峰
编辑:
鲍家树 殷雪梅
文史e家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联络我们获取版权。



除了带给您优质黔货

更希望我们能带您

去了解贵州深山里的故事

敬请关注

博爱扶贫云商城

那家网/苏宁易购

黔货出山,我们在努力


    关注 文史e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