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以为常的生活背后,藏着好多暖暖微光

 

每一位劳动者都是一束微光,节日快乐~...

先一起来做个好玩的自我测试。



A: 淡黄的_____,蓬松的_____。

B: 你妈妈最喜欢的一件时尚单品是______。

A: 最近转行做电商直播的名人是______。

B: 你邻居的名字是______。

怎么样?第二道题是不是比第一道题难多了。别担心,这是一种普遍状况。你知道知识分子怎么描述这种对热点新闻了如指掌,对身边细节却茫然无知的状态吗?

在一档许知远主持的谈话节目中,人类学学者项飚提出了“附近的消失”,他认为当代人更想要的是“超越”所处的生活,而身边的世界,被认为是“不重要的”。

“附近”真的消失了吗?
我决定出门去散散步,
重建一下与周边世界的联系。
适逢“五一国际劳动节”,所以我把散步的主题定为“劳动”。对很多人来说,劳动节已经完全等同于一个小长假,或者另一个消费节。这时候,我想我应该去关注一下劳动节也不能放假的工作者们。

说干就干,放下手机,戴上口罩,打开五感,准备出发。
0/1
消毒水的味道从哪里来?


我出门准备下楼,刚走进电梯就闻到了浓浓的消毒水味道,有些刺鼻,但又让人安心。电梯里的按钮上方粘着一层保鲜膜,平整服帖,底下透出的数字清晰可见。电梯的角角落落都散发出干净的银灰色金属光泽,没有一处人体油脂的痕迹,感觉刚刚有人打扫过。

疫情期间,这样的场景已经常态化了,但我决定不让自己掉进熟视无睹的漩涡。我问我自己,消毒水的味道是从哪里来的?

答案很好找。一楼电梯口挂了一本记录册,上面是消毒记录。记录显示工作时间段中,每隔两个小时就有人用84配方消毒液擦拭和喷洒电梯内部,并在按键上方换上新的保鲜膜。
城市的每一处美好,都藏着很多人的辛劳


今天的电梯是谁消毒的呢?她的名字签在记录表格的最后一列,已经签了好几个了。那名字是一串小小的正楷字,大小间隔几乎一致,乍一眼以为是蓝色的印章。我暗暗在心里记下她的名字,转头准备走出单元楼。

一想到回来的时候,我还能在电梯里闻到消毒水的味道,心里升起了一股温暖的归属感。
0/2
单车每天都会自己排好队吗?


不知不觉已经走到了离家最近的地铁站。地铁站外一排排共享单车整齐如临阅兵。我有一次带我的小外甥经过这里,他童言无忌、磕磕巴巴地问我:“舅舅,这些自行车每天晚上都会自己在这里排好队吗?”

忘了具体是怎么回应的,多半是装小朋友的口吻哄骗了他:“对呀,所以你也要讲文明、讲秩序,到哪里都要乖乖排队哦。”

白白错过了一堂活生生的社会教育课。明明就是有一群很酷的单车运维员,会根据每一个站点的人流量,“手动”调控共享单车的数量。
是单车运维员,让单车整齐干净


这是一个又需要战略智慧,还对体力要求很高的工作。有的时候会看到不规矩的人把单车骑进小区,过了几天又不见了。自然是运维员们根据定位将它们又带走了。如果有“生病”的故障车,还得送到“单车医生”那里去检修,等“健康”了,再被送回方阵里“服役”。

不只是孩子,我们自己也常常忘记,是一个个精密的“后台”,维系着城市里令人心安的秩序感。而这“后台”不是机器和代码在运行,是靠人扎扎实实的劳动组成的。
0/3
师傅,你为什么喜欢听喊麦?


节假日期间,司机们可能会比平日更繁忙些,无论是公共交通的司机,还是出租车或网约车师傅。

有几个晚上我回家打车,总是能遇到用车载音响放东北喊麦的司机。有一次我实在没忍住,主动提问,“为什么这些喊麦里怎么总是有‘将军’、‘帝王’、‘戎马半生’之类的?到底啥意思?”
每一位司机,都可能是一位故事大王


师傅说:“我也不是很清楚,估计‘戎马半生’就是当过保安的意思吧,‘将军’应该就是保安头子?反正我听得很爽和解压,感觉开车也来劲。”他把车窗摇开一个口子,风吹进来。

突然,坐在后座的我也仿佛置身武林世界。眼前这师傅日夜不分地赶路,赚一家子的幸福也赚这一路美景风尘仆仆。而我只是他戎马半生里万千旅人中的匆匆过客。

想不到打一趟车,居然也能体会到浪漫情怀。
0/4
长夜漫漫,谁来渡我回家?


地铁口,一个提着折叠代步车的代驾小哥走出来,不多见,一般加班结束时在才能在地铁里看见送客人送得太远的代驾,靠着扶手眯着眼休息。

有一次和朋友小聚喝了酒,开了车的朋友叫了代驾,说一起把我顺回家。小哥骑着代步车到餐厅门口后,朋友却忘了把车停在了哪里。那一晚,我扶着朋友,代驾小哥推着车,在地下停车场找了半个小时。
穿行于深夜的代驾司机,是守护黑夜的“星空骑士”


回去的路上,朋友坐在前排,和代驾师傅很自然地聊了起来,从失恋聊到工作经验,相谈甚欢。代驾小哥去年刚来北京,之前竟然和朋友做过相似的工作,白天正常上班,晚上闲不住,就“出来跑跑,比躺在家里玩手机踏实些”。

代驾司机常常被称为“午夜摆渡人”,救了不少因酒醉而鲁莽的灵魂,在严苛的法律规定之外,亦给深夜的马路上了一道人性化的安全锁。
0/5
我会忘记那个骑手吗?


回家时,推开单元楼的门,一个外卖小哥刚按了某一户的门铃。他看我开门,犹豫了一下要不要直接进来。一秒钟后,他客气地说“谢谢,没事。”我门关上后,他选择继续等待订单用户的门铃电话接通。

他左手拎着一个原木色的纸袋子,右手捏住手机,正在核对点餐者的信息。
外卖小哥带给我们的,除了食物还有温暖和感动


这个小哥让我想到前段时间看到的新闻。

武汉封城期间,很多骑手们还穿梭在空荡的大街小巷,为市民采买生活物资。有一位50多岁的“外卖老哥”在视频中感叹:“说实话我们早就该停止配送了,别人是人,我们就不是人吗,我们就不会被传染吗?”但“嘴硬”的他还是坚守在岗位上,每天正常出勤。这些骑手们为全国的医护人员和普通市民解决日常采购、吃饭等需求,有时候忙一天,可能只吃个面包顶一顶。
骑手们在武汉送外卖,疫情期间也没停过


另一位外卖小哥说,“我知道疫情过后,我们一定会被忘记。”

要记住平凡的服务者们确实比记住热点新闻要难多了。换一个思路,把一个想法植入心中也可。记得每一个风雨中骑着电瓶车穿梭在城市街道的骑手们,其实不只是互联网服务的一部分,也是一个又一个有故事有经历的个体。便捷的生活不全是科技的功劳,保温箱里放着的,是他们用双手亲自传递的温热。

只有充分理解他们的劳动,才能让那一句拿到外卖时的“谢谢”,超越礼貌与习惯,变成人与人之间的真情连接。
0/6
“理所当然”背后的温暖微光


简单在自己居住的社区转了一转,看了看身边的“基层工作者”们后,我对“附近的消失”有了自己的理解。它更像是一种将日常生活默认为理所当然的心态。

社区是理所当然的安全,街道是理所当然的干净,生活是理所当然的方便,服务是理所当然的快捷。但是我们忽略了,城市提供给我们的那些归属感、安全感、秩序感、舒适感甚至浪漫,不是一种天然的生态,而是人们通过劳动互相提供的温度。


点击查看劳动者专属音乐短片《微微》


滴滴代驾拍摄的致敬劳动者的MV《微微》,就揭开了我们所忽视的日常,展现了城市中“微光”的力量。那些环卫工人们、司机们、骑手们、快递员们、代驾们、早餐店的叔叔阿姨们……他们在大部分人还在沉睡时开始工作,或者潜入城市日常的底色中。但是,是他们从不间断的劳动把我们从混沌的黑夜带到长明有序的城市生活中。
(滑动查看)
每一个“普通”的劳动者,都是一道照亮城市的温暖微光


在更广阔的层面上,我们也可以看到,在这些以代驾司机为代表的城市劳动者的连结下,我们不再是孤独的个体,而是互相照亮。不仅仅需要知道城市的基础工作者们为我们提供了什么,也要问一问,我们,或这座城市,能为他们做什么?让关爱和温暖在人与人之间传递。
2019年冬,滴滴代驾推出了「1平米温暖」暖冬行动。给东北(沈阳、哈尔滨)零下近30度的户外工作者,提供休息、享用热饮的服务。

今年4月,滴滴代驾携手饿了么口碑启动了「1平米温暖2.0升级计划」,在全国近30个城市上百家商圈、1万余家门店铺设1平米温暖·爱心驿站,给代驾司机、网约车司机、外卖员、快递员等城市坚守者和户外工作者提供休息、享用热饮的福利。如武汉银泰、杭州黄龙万科中心、昆明第壹城、重庆财富Mall、北京银泰百货、北京apm、NTP新城广场、新奥购物中心等商圈都参与其中。

你身边有1平米爱心驿站吗?尊重每一个人的劳动,从传递一份温暖开始吧。

好了,现在你已经看完这篇推送的所有内容了。

评论完后,你可以和我一样,趁着五一假期,带上口罩,走出家门,看看那些坚守岗位的劳动者们,和他们寒暄两句,顺便保护正在消失的“附近”,致敬城市里的微光。
劳 动 节 快 乐 !
(图片来自滴滴代驾、互联网)

策划:三联.CREATIVE

监制:高效

微信编辑:毛思雨

设计排版:雪山

作者:汤包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关注 三联生活周刊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