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登上央视的北洋校歌是这样的......

 

从北洋大学到天津大学121年来,学校以实事求是的校训、严谨治学的校风响誉海内外。而不从纸上逞空谈,要实地把中华改造的校歌也始终激励着一代代青年学子,为兴学强国的中国梦不懈努力。...



今天,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文化十分》栏目播出了天津大学校歌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跟随栏目来回顾我们的校歌故事,回顾校歌中承载的历史使命。



1934年,中华大地被战争的阴云所笼罩,当时的北洋大学,面向全校征集校歌。校长李书田希望,这首校歌唱出时局危难、唱出家国兴亡、唱出北洋师生于家危国难之际的担当。抱定这样的精神信念,李书田找到当时中国音乐界的两位大家萧友梅和廖辅叔,请两位大师以北洋大学之精神风骨,殚精竭虑、谱写校歌。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时代背景下,北洋大学校歌诞生。

时至今天,天津大学已经连续举办了八年的“校歌校史演绎大赛”,这项比赛已经成为校园文化的一张名片。今年的主题是“树北洋之根源,扬百廿之红光”,追述一百二十一年辉煌校史弘扬北洋大学精神。大一新生们通过小品、话剧、诗朗诵、舞蹈、合唱等比赛形式,表达自己对校歌校史的理解。

今天,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文化十分》栏目播出了天津大学校歌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跟随栏目来回顾我们的校歌故事,回顾校歌中承载的历史使命。

追溯天津大学的校歌精神还要回到一个世纪以前,从北洋大学的创建说起。1895年,甲午战败,举国投降。洋务运动实业派代表人物盛宣怀意识到,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他上任天津海关道后,开始筹备办学。1895年10月2日,光绪皇帝御笔亲准成立天津北洋新学学堂,第二年更名为北洋大学堂。这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经过半个世纪的洗礼,1951年经国家院系调整定名为天津大学,沿用至今。回述到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背景下,北洋大学校歌诞生。


花堤霭霭,北运滔滔,巍巍学府北洋高。主要是描写了,北洋大学当时的美丽的校园和北洋大学学术水平是非常高的。

悠长称历史建设为同胞,不从纸上逞空谈,要实地把中华改造。这说明当时的思想,就是重视工业救国的思想。学习的目的就是要把中华改造。这就是“中国梦”。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北洋大学的实干精神引领着中国高等教育走向现代,创下诸多“第一”。第一部大学章程、第一张大学毕业文凭、第一次把西方体育引入教学。中国法学的奠基学者王宠惠、经济学家马寅初、中国奥运第一人王正廷、诗人徐志摩、革命家张太雷等,都是北洋大学校友。

1914-1920年间,爱国教育家、北洋大学哈佛大学校友赵天麟出任北洋大学校长,他结合北洋大学20年的办学经验,概括出“实事求是”的校训,这也是北洋大学校歌的精神指引。实事求是就是要与民族危亡紧密相连。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北洋学生成立华北第一个“抗日救国会”通电全国、奔赴南京政府请愿,支持东北抗日。1934年12月3日,一则刊登在北洋大学校刊《北洋周刊》上的征集校歌启事,引发师生热议。号召所有北洋师生校友,献计献策。

天津大学校友何国模:“国家有国歌传承你的意志,国家得有国歌。校歌,学校得有校歌”。时任北洋大学校长李书田认为,已经走过40个春秋的北洋大学,不但有着辉煌的历史,更应担负改造国家的责任。校歌要唱出时局危难、唱出家国兴亡。1935年八月,经过几易其稿,由萧友梅作曲、廖辅叔作词的北洋大学校歌正式确立并沿用至今。

校歌校训始终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北洋人践行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1937年,曾任北洋大学校长的土木工程专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茅以升,主持建造了中国人自己设计并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在桥梁建设的过程中,茅以升调集北洋大学的青年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实践,把工地变成了一所临时大学。这些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历练,对中国桥梁事业影响深远,成为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块里程碑。

实事求是、重实验、振科工,都是北洋校歌所唱,也是北洋人践行的宗旨。
李家俊校长说:“我是特别地喜欢天大的校歌,它反映了这个学校的历史、传统和风气。现在这个歌词的内容,一点都不过时,所以我想天大的校歌就是我们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抓手。是我们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时至今日,天津大学已经培养了20余万毕业生,校歌雄浑的旋律,始终激励着万千师生扶危克难、严谨治学、爱国奉献,一字一句都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力量。

从北洋大学到天津大学121年来,学校以实事求是的校训、严谨治学的校风响誉海内外。而不从纸上逞空谈,要实地把中华改造的校歌也始终激励着一代代青年学子,为兴学强国的中国梦不懈努力。


注:天大故事(第二期)正在有奖征集中,欢迎广大师生、校友及关注天津大学的社会人士投稿,投稿邮箱tdgszw@qq.com。本次征文设立一、二、三等奖,颁发奖品及证书。同时,将会对征集的优秀故事结集出版,入选者可获得稿费并赠送出版图书一本。详情可咨询天津大学党委宣传部张昊(022-85356068)。

END
封面图片/唐朝
责任编辑/权盈月
今日小编/董游 泉珲


    关注 天津大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