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成,“大集”赶出新花样!

 



大集,是乡间镇里最为热闹的交易场所,传统集市注入了文化、科技、医疗三下乡活动,深受老百姓欢迎。近年来,荣成文化部门将赋有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多种形式展现于大集上,丰富了民俗文化色彩,使荣成大集更热闹!



今天是6月13日,
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活动主题为
“非遗传承 健康生活”。




为庆祝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荣成市文化馆于近日开展“非遗赶大集”、“非遗进校园”等纪念活动。
“中国荣成”平台记者跟踪采访了活动,新华社客户端、人民网分别刊发了采访拍摄的《山东荣成:“花样非遗”赶大集》、《山东荣成:“非遗”赶大集》帖子。












新华社报《山东荣成:“花样非遗”赶大集
人民网报《山东荣成:“非遗”赶大集




于精彩纷呈的活动之中,渔家秧歌、渔民号子、渔家锣鼓根雕、胶东花饽饽、面塑、草编、剪纸、陈氏太极等非遗项目亮相百姓身边,在传承非遗文化的同时,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6月11日上午八点半,寻山大集上人来人往,大家被一阵阵热烈的渔家锣鼓声吸引,纷纷驻足聆听来自渔家远古的声音,紧接着激情洋溢的舞狮和渔民号子、胶东大秧歌轮番登场,好不热闹,陈氏太极的表演一招一式,有板有眼。






胶东花饽饽、面塑、草编、剪纸、根雕等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人们,现场展示了自身传承的非遗技艺,他们将普通的材料经自己的双手塑造成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吸引众多参观者好奇的目光,群众跟随传承人们学习起了荣成非遗技艺,更惊叹于民间文化的独特魅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最宝贵的文化记忆和历史资源,它穿越百年,传承经典,传递精神。俗话说:“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荣成依海而立,在数代人与海为伴的情缘中,形成了丰富多彩、内涵独特的渔家风俗,荣成挖掘出渔家秧歌、海洋渔号、民间剪纸等6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多项被列为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打造文旅产业新业态:普及非遗知识、弘扬非遗文化



“非遗赶大集”是荣成普及宣传非遗文化的形式之一。近年来,荣成市文化馆、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常态化开展了一系列“非遗进景区”、“非遗进社区”、“非遗进学校”等活动,在向游客和市民、学生展示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还有传承人亲自教授人们动手制作,亲身感受,互动交流。

结合景区”成山吃会“、”赤山庙会“等文化部门精心推出系列非遗展演活动,极大的拓展了旅游空间。
非遗进景区


非遗进社区


非遗进校园


6月12日,省级非遗项目“荣成渔民号子”传承人来到市宁津小学和幼儿园为孩子们带来“荣成渔民号子”的表演。渔民号子吼出了渔家人的精气神,更吸引着孩子们争相学习。“非遗进校园”特色活动,将非遗文化引入校园的第二课堂,以非遗展演、交流互动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非遗文化,进一步感受渔家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为让传统技艺契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荣成非遗传承人开始了不断的探索之路,比如在渔家秧歌的传承改编上。荣成渔家秧歌是一种集音乐、舞蹈、表演于一体的民间艺术形式,反映海上渔业生产和渔家民俗生活的特征和特点。在传承过程中,人们既发掘和保留了传统渔家秧歌的民俗特点,又融入了时代的韵律和节奏,使其成为设计精美、编排严谨的群众性娱乐形式。







荣成非遗展播:海草房制作技艺


海草房民居,最早起源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沿海先祖用海草筑巢而居;从秦汉至宋金时代,它的制作技术有了很大进步,形成基本格局,被划定为生成期;到元明清时代,成为繁荣发展阶段,奠定了荣成沿海区域海草房民居群落基础,成为胶东沿海最具特色的生态民居。





海草房民居制作整个过程有70多道工序,全部采用民间手工技术,不含任何机械成分。制作工匠有瓦匠、木匠、石匠、苫匠,合称“四匠”,其中苫匠是最为重要的。


制作主要流程如下:




一、备好石头、黄泥、木料、海草、贝草等基本原料。



二、打地基、定门位、摆门枕石、垒墙体、安窗体、上房梁。



三、苫海草屋顶。

(1)做好理草、铡草、润草、和泥、扎脚手架等准备工作。

(2)做檐头。用海草和贝草按规定尺寸相间苫好、刹实,做出“三层檐”式样。

(3)苫房坡。苫匠侧坐屋顶,一层海草一层贝草由下向上苫,要求刹紧均匀、整齐划一,外软内实。需要手功、腿功、眼功三者协调一致,才能完成一次苫草动作。

(4)封顶。一般屋顶需拔起1—2米高,中心要牢固结实,能顺雨水抗风,收顶后用草泥压住,使海草的胶质与草泥黏合在一起。

(5)淋水拍平、剪檐。把苫好的屋顶淋上水,从上到下用拍板理顺,拍平房坡,最后把房檐海草剪齐,整个房屋制作完成。
荣成“非遗”文化知识链接

荣成非遗资源非常丰富,目前有1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2个项目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7个项目入选威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都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


荣成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公布情况表


项目名称

级别

年份

批次

传承人

渔民开洋、谢洋节

国家级(1项)

2008年6月7日

第二批

王巍岩

渔民开洋、谢洋节

省级 (12项)

2006年12月30日

第一批

王巍岩

海草房民居建筑技艺

省级

2006年12月30日

第一批

刘玉启

海洋渔号(荣成渔民号子)

省级(第一批扩展名录)

2009年9月27日

第一批

李永喜

秦始皇东巡的传说

省级

2009年9月27日

第二批

田文栋

蠓子虾酱制作技艺

省级

2009年9月27日

第二批

唐进安

石岛渔家大鼓

省级

2009年9月27日

第二批

王远利

桷蓬制造技艺

省级

2013年5月7日

第三批

王建法

赤山明神传说

省级

2013年5月7日

第三批

邢利文

海参传统加工技艺

省级

2013年5月7日

第三批

唐传勤

胶东饺子食俗

省级

2013年5月7日

第三批

于建洋

胶东回水咸鱼干传统制作技艺

省级

2016年3月22日

第四批

张智

成山祭日

省级

2016年3月22日

第四批

田文沪

渔民开洋、谢洋节

威海市级(37项)

2008年6月10日

第一批

王巍岩

海草房民居建筑技艺

威海市级

2008年6月10日

第一批

刘玉启

海洋渔号

威海市级

2008年6月10日

第一批

李永喜

渔家锣鼓

威海市级

2008年6月10日

第一批

李永喜

秦始皇东巡的传说

威海市级

2008年12月4日

第二批

田文栋

槎山传说

威海市级

2008年12月4日

第二批

连桂江

蠓子虾酱制作技艺

威海市级

2008年12月4日

第二批

唐进安

石岛渔家大鼓

威海市级

2008年12月4日

第二批

王远利

彭调大鼓

威海市级

2008年12月4日

第二批

胡兆生

盛家火烧制作技艺

威海市级

2008年12月4日

第二批

盛元淑

王连豆面灯制作技艺

威海市级

2008年12月4日

第二批

王林才

渔民跑蓬操作技艺

威海市级

2008年12月4日

第二批

曲光荣

民间根艺

威海市级

2008年12月4日

第二批

刘毓竹

祭祀海神娘娘仪式

威海市级

2008年12月4日

第二批

邢利文

威海海参传统加工技艺

威海市级

2011年12月14日

第三批

唐传勤

威海海蜇传统加工技艺

威海市级

2011年12月14日

第三批

唐会亭

桷蓬制造技艺

威海市级

2011年12月14日

第三批

王建法

赤山明神传说

威海市级

2011年12月14日

第三批

邢利文

胶东海鲜饺子制作技艺

威海市级

2011年12月14日

第三批

于建洋

胶东回水咸鱼干传统制作技艺

威海市级

2014年7月2日

第四批

张智

胶东民居灶炕囱制作技艺

威海市级

2014年7月2日

第四批

辛斌

荣成海带食俗

威海市级

2014年7月2日

第四批

唐文松

荣成渔家蛋雕技艺

威海市级

2014年7月2日

第四批

于文政

成山祭日

威海市级

2014年7月2日

第四批

田文沪

荣成面塑

威海市级

2016年10月14日

第五批

宋春永

荣成青陶传统制作技艺

威海市级

2016年10月14日

第五批

王善本

荣成面花传统制作技艺

威海市级

2016年10月14日

第五批

吕晓霞

胶东沿海八仙筵习

威海市级

2016年10月14日

第五批

张蓬勃

荣成民间剪纸

威海市级

2016年10月14日

第五批

席英爱

沙式武术

威海市级

2019年1月2日

第六批

赵文峰

胶东大秧歌

威海市级

2019年1月2日

第六批

李丽霞

荣成渔家秧歌

威海市级

2019年1月2日

第六批

孙承君

老鱼窠的传说

威海市级

2019年1月2日

第六批

杨洪丽

凉水泉村的传说

威海市级

2019年1月2日

第六批

宋业东

胶东沿海传统制盐技艺

威海市级

2019年1月2日

第六批

孙文东

荣成草编技艺

威海市级

2019年1月2日

第六批

孙彩荣

石岛蟹酱制作技艺

威海市级

2019年1月2日

第六批

曲晓光




    关注 中国荣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