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青春  敬一丹  一场值得记录的讲座

 

这是我们年轻一代的担当。...

正青春


失语。这是敬一丹老师从头至尾反反复复提起的词语。就像她反反复复提起刘姝威。

敬一丹老师从我们最熟知的《焦点访谈》谈起,《焦点访谈》也贯穿了讲座的始终。“舆论监督”四个字被她挂在嘴边,在场的人都可以从她的话语中深深地感受到舆论监督在恰是随着我们的成长而发展。

我们习以为常的《焦点访谈》其实走过了风风雨雨的岁月。

敬一丹老师说,最初做《焦点访谈》的时候,便是要起到一个舆论监督的作用。中国的土壤长久以来便是缺少舆论监督的,而《焦点访谈》就是要做这样的开拓者,让人们看到这个世界的真实的样子。

《焦点访谈》顶着压力开播,编辑部收到了雪花般的来自全国各地的来信,而作为主持人的敬一丹老师,每天会有上百封信写明了是寄给她的。



“最初收到这些信的时候,我感到了被信任,那一种感觉不知道你们是否可以理解。但后来,当我每天要面对这么多的信,这么多的故事,那时候许多人都管《焦点访谈》叫“青天”。可是后来我渐渐感到了一种无力感,因为这么多的信件,这么多的故事,能被最终选中,成为《焦点访谈》某期节目内容的可能微乎其微,这种无力感让我感到了无法承受的沉重。”

对于生命的不忍,对于苦难的悲悯与想要施救的本能,天性的善良在底层社会的悲苦面前显露,却也同时伴随着无能为力的沉重。

后来,敬一丹老师从这无数的信中选出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故事,编成了一本书,名字就叫做《声音》。不能用电视,至少还可以用文字,为底层的中国百姓发出声音。
九十年代的中国人们还没有从浩劫的阴影里完全走出,这样类型的书籍也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并没有过的。敬一丹老师说,她在完成《声音这本书》的日子里,有一次她的公公对婆婆说:“一丹这是在干什么呀,这要是在五十年代可是要被右派的啊。”

敬一丹老师说,现在是1998年,不是五十年代。

后来,《声音》出版,敬一丹老师为书中的每一位人都寄去了这本书,当做是自己使命的一种完成,是对身上不堪重负的沉重的交代。

只是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一位大学生在看了《声音》以后写信给敬一丹,他说书中写的生活他无比熟悉,因为他正是从小在那样的环境里成长。而后写到:“你听到的声音只是你听到的,而我的乡亲们已经被生活压得只剩呻吟,发不出声音了。”

这一段话深深地触动到了敬一丹老师,她知道这是在提醒她。

差异存在,矛盾存在,阴影存在。

我们看到的,永远只是这个世界的一小部分。

后来,敬一丹老师主持了《感动中国》。她说她需要《感动中国》,这样每一年的情绪才得以平衡,从《感动中国》中获得的力量可以让她在这一年里面对铺天盖地的负能量的时候不会就此沉下去。

也正是因为主持这两档节目,她无比清晰地看到这世间的光明与阴影。

哪怕在金碧辉煌的地方一定也存在着不起眼的角落,哪怕在破旧的地方也一定会存在着美好。

这是只有经历过才会有的懂得吧。

而2010年山东高考作文的选题,或许也是想让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吧。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好,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列夫·托尔斯泰

《感动中国》中,教师与医生的提名率是最高的。这是关系着一个国家命脉的职业啊。敬一丹老师说,她一直觉得,只要一个国家的医生和教师还在恪尽职守,那么这个国家就有希望。

形形色色的支教团队也在告诉世界我们在用自己的力量促进教育公平,让更多的孩子能够看到外面的世界。

带麻风村的孩子去看山坡看火车的老师,只为了告诉孩子们大山外还有另一个世界。

本只有一个孩子会低低地唱国歌的铁索的孩子们,在支教老师的带领下成立了合唱团,并且演唱了《天空之城》,孩子们说,支教老师给他们带来了快乐。

他们或许曾与感动中国擦肩而过,但他们留下的痕迹已足够感动中国。

还有现场到来的“美丽中国”支教团队的代表,一群又一群优秀的毕业生义无反顾地投身支教事业。

他们没有选择毕业去银行,考公务员,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过着一眼看到头地生活,他们选择了去燃烧宝贵的青春,用两年的时间,改变自己,改变乡村,改变中国。
几乎每一个做出支教决定的人都会面临家里的反对与压力,却又大多最终得到了理解与支持。

敬一丹老师说,她开始了解“美丽中国”也正是因为她的女儿。



我相信她的选择,年轻时代的选择应该被尊重,人就该年轻的时候按自己的方式走一次。

正是她一如既往地对女儿的尊重与支持,她的女儿走进了美丽中国,而她也在不断了解着美丽中国。

谈起女儿,敬一丹老师像所有的妈妈一样带着笑容能说许久。她问我们,你们怎么看早恋?她说她女儿中学的时候,又一次她去开家长会,回来跟女儿说,你们老师说了,不准早恋。谁知她女儿一本正经地说,恋就是恋,无所谓早!

敬一丹老师突然明白,所谓早恋不过是成年人的目光。

在以后的生活与节目中,敬一丹老师也开始有意识地避免用成年人地眼光去看孩子们,她说此后的节目里,她再也没有用过“早恋”这两个字。

支教,舆论监督,它们真的有用吗?它们的意义又在哪里?

所谓的有用,并不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只是一点一点地潜移默化。

所谓的意义,让孩子有笑容,让孩子有歌声,这就是支教的意义。

而最重要的,是看到年轻一代人毫不犹豫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年轻一代用最单纯地热情投入热爱的事业,他们的成熟也恰恰表现在他们的爱与理想。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罗曼·罗兰

年轻的时候总归有理想,理想的起飞总归挣不开现实。

敬一丹老师问我们为什么喜欢《欢乐颂》,许多人说真实。虽然知道真实的合租不会有那么愉快,虽然知道编剧把南通黑得很惨,只是喜欢五个女孩儿的性格的真实,她们身上总有自己的影子,现实的与梦想的自己。

功利也好,现实也罢。只是如今我越来越懂得更多的时候根本没有所谓的对错,每个人最终都成为了他决定成为的人,就像每个人都在听到自己愿意听到的,传播自己愿意相信的,做着令自己效用最大化的事情。

无论别人怎么说,年轻的时候总会热血沸腾,想要为世界做些什么纯粹是因为梦想,实现自我也改进世界。

所有勇于追逐自己梦想的人都值得被尊重。

因为还能燃烧青春就已经足够热血沸腾了。
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O ever youthful, O ever weeping.
-END-


纳晓笙
一个爱生活的姑娘
一个有温度的公众号
微信公众平台:笙声不息


    关注 笙声不息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