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那些被撕裂的青春——电影《17岁的单车》影评

 

尽管现实残酷,青春被撕裂,但我们终究还得扛着变形的梦想前行。...





骑着单车飞驰,是对大地重力束缚的抗争,是一种摆脱,虽然没有飞翔,但疾驰的姿态,就是青春最美的宣言!

在电影《17岁的单车》的最后,满脸是血的小贵扛着被砸烂的变形的自行车,在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北京街头穿梭,伴着忧伤的排箫声,破旧的解放鞋在水泥地面上起落,消失在人群中。

小贵从偏远农村来到北京,找到一份送快递的工作,等他在快递公司挣够了自行车的钱,自行车就属于他了。他骑着自行车飞快地在城市飞奔,脸上带着纯真灿烂的笑。

小孩最常做的的一个梦,就是梦见自己像小鸟一样在天上飞,这是对摆脱大地重力束缚的渴求。青春最大的特点就是有梦想,小贵骑着自行车在北京的大街小巷飞驰,与现实的束缚进行着无声的抗争,自行车是小贵和城市生活的连接点,是他青春梦想的载体,是另一种生活的可能,有饭吃、能挣钱,同时完成对原来贫穷生活的走出和超越。

成年人最大的特点就是现实,青春成长的过程就是用现实将梦想撕裂,踩在脚下,最终灰飞烟灭。在小贵向快递公司报账时,却无缘无故被克扣了工资,小贵一脸无辜地对女会计说,“我都算好了。”女会计用不耐烦的生硬口气说,“你算正好有什么用啊?……不就70块钱嘛,你明天干一天不就出来了!”这个女会计同时和另一个她的同事对话,说自己跟着一个男人,“七十岁了都!”这个同事说,“有钱呗,八十我都跟。”



这两个女人眼里只有钱,她们可能同样来自农村,也可能是城市平民,她们必然是父亲的女儿,也可能是男人的妻子,还可能是孩子的母亲。在电影中,没有给她们正面的镜头,只能看到一个女人的背影和另一个女人的侧身,摄影机在她们身后,审视着这一切,她们成了成年人世界的象征。那些所谓的成年人也必然经历了青春的梦幻,在现实把他们同化后,钱成了她们唯一追求的东西,钱成了她们价值天平上唯一的砝码,她们可以无理由克扣员工的工资,可以跟一个七八十岁的老男人。“钱”作为现实社会最重要的象征物,是中国城市生活的逻辑,正在慢慢撕裂小贵的梦想。



小贵的一次次遭遇,就是青春的梦幻和残酷现实的抗争,当他进入洗浴中心找张先生,却糊里糊涂被服务员安排洗了澡,洗完之后对着收银台声嘶力竭的哭喊着:“我没钱”,这完全可以说是一个黑色幽默,导演用一种无奈嘲讽的态度表现了小贵的被现实击打的青春。



当自行车被偷,慌乱的小贵在街头盲目寻找,导演用了一个长镜头,展现出的小贵卑微无助。当夜幕终于降临,他只能在绚烂的霓虹灯和刺目的车灯组成的城市背景上狂奔。

小贵终于在茫茫人海之中找到了自己丢失的自行车,原来被偷的自行车辗转到了高中生小坚的手里,一个少年梦幻的破灭恰是另一个少年梦幻的开始。对于小坚来说,漂亮的自行车就意味着在同伴面前炫耀的光荣,和赢得漂亮女同学青睐的梦想,意味着青春骄傲的资本。当父亲一再食言,自己那小小青春的光荣和梦想,对美好的渴求不得不一再压抑,小坚拿着从家里偷来的500元钱,在旧货市场买到了这辆自行车。当他终于骑着自行车和美丽的女孩并肩骑行,这一刻画面如童话般美好。



小贵和小坚这两个男孩都开始对自行车展开了争夺,他们都不会放手,因为自行车就是他们的梦。经过博弈,两个人都做出妥协,一人骑一天。





人终究要长大,梦终究会醒来。当这个女孩儿让另一个车技更好的“黄毛”保驾护航之时,小坚的梦也开始被撕裂了,他本以为有了自行车就有了爱情,就有了一切,但他错了。他看着女孩儿和女孩身边的“黄毛”,他显得木讷,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当“黄毛”用“借火”的方式宣布对他的胜利时,雨水打在他的脸上,混合着的肯定还有无声的泪水。

而后,小坚经历了怎样的痛苦和愤怒,导演没有给我们更多的展示。但最终,小坚还是不甘心自己的失败,拿起砖头从身后将“黄毛”打趴在地。



他对来取车的小贵说:“这车你拿走吧,以后不用再骑回来了!我不需要了。”他对自行车的告别,与青春告别,其实就是他青春的梦幻被撕裂后最终的破灭。这就是一种成长吧。

正在这时,“黄毛”带着一群人追了过来,将他们暴揍一顿后,也顺带着砸烂了这辆自行车。

在电影的结尾处,小贵消失在人群中。北京的路上依然是车水马龙,依然是行色匆匆的人群,没有人会在意这个年轻人成长拔节的痛。青春经历的痛楚和忧伤,犹如夜晚突然的抽筋,那种撕扯的酸痛,只有自己能体会。



尽管现实残酷,青春被撕裂,但我们终究还得扛着变形的梦想前行。


    关注 语文教师郑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