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中的山与水:旷古三峡

 

“昔游三峡见巫山,见画巫山宛相似。疑是天边十二峰,飞入君家彩屏里。寒松萧瑟如有声,阳台微茫如有情。锦衾瑶...



“昔游三峡见巫山,见画巫山宛相似。疑是天边十二峰,飞入君家彩屏里。寒松萧瑟如有声,阳台微茫如有情。锦衾瑶席何寂寂,楚王神女徒盈盈。高咫尺,如千里,翠屏丹崖灿如绮。苍苍远树围荆门,历历行舟泛巴水。水石潺湲万壑分,烟光草色俱氛氲。溪花笑日何年发,江客听猿几岁闻。使人对此心缅邈,疑入嵩丘梦彩云。”

——唐·李白《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
自古以来长江三峡便是文人墨客魂牵梦萦的山水之地。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笔墨丹青,凡涉及山山水水总是少不了三峡的影子。

瞿塘峡上悬下陡,如斧削成,更有天下雄关之称的夔门山,江水至此,急流湍湍;西陵峡怪石林立, 滩多水急,航道更曲折多险,既是最鬼斧神工,亦是最惊心动魄;而巫峡幽深曲折,烟云雾绕,奇峰嵯峨连绵,诗意盎然而美不胜收,诗情画意皆是昭昭。

中国书画自魏晋南北朝时起开始寄情山水,而三峡汇集天下山水之秀美壮阔,更是山水之精华。古来文人墨客游山玩水留字填词,必要到三峡一观。文人遣词寄情山水,百般相思愁肠,或是壮志难酬, 九泉英雄热泪洒;墨客昂然提笔泼墨,万种风情绮丽,或是伫立天地,千回百转登高望。
画三峡,几乎成了从古至今山水画家们绘画生涯中最梦幻的一件事,然而真正能描绘出自己心目中三峡壮景的画家,其实少之又少,但也有很多人却无法将三峡之壮景汇入笔尖,跃然纸上。因为古代流传下来的画作,其实不多,对于当年那些大画家们游三峡时各自的心境也不能一一得知,而在近现代画家中,我们所熟知的山水画家黄宾虹老师就曾在三峡夜游中开拓了自己的新境界。

黄宾虹的巴蜀之游,确然是他绘画上产生飞跃的契机,也因这次游览才终于证悟了他晚年变法之理。其中一件促使他画心大成的事,便是研究近现代画史的大家都知道的著名事件“瞿塘夜游”。
那正是一个月夜,黄宾虹想去看看杜甫当年在此所见到的“石上藤萝月”。他沿江边朝白帝城方向走去。月色下的夜山深深地吸引着他,于是在月光下摸索着画了一个多小时的速写。翌晨,黄宾虹看着速写稿大声叫道:“月移壁,月移壁!实中虚,虚中实。妙,妙,妙极了!”至此,黄宾虹的雨山、夜山是其最擅长、最经常的绘画主题,合浑厚与华滋而成美学上自觉之追求。

长江三峡,地灵人杰。著名的大溪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奇光异彩;孕育了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和千古名女王昭君;曾留下李白、白居易、刘禹锡、范成大、欧阳修、苏轼、陆游等诗圣文豪 的足迹和千古传颂的诗章;曾是三国古战场,又有幸留得青山埋傲骨……况,三峡更有驰名世界的山水画廊之称,三峡之气象万千,是群山的秀丽幽深,烟笼雾锁的群山峭壁;是江水的汹涌奔腾,惊涛 拍岸的百折不回;是奇石的嶙峋峥嵘,千姿百态又似人若物;是溶洞的空旷深邃,神秘莫测又扣人心 弦……三峡的一山一水,一景一物,无不如诗如画,并伴随着许多美丽的神话和动人的传说,令人心 驰神往。而三峡之于中国的书画山水,也会随着时光更加深刻的刻入中国水墨画的骨髓。
-END-





    关注 镇宝堂文化旅游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