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即是多——芬兰的教育哲学

 

芬兰著名教育专家PasiSahlberg提到过一个有意思的教育悖论:少即是多。芬兰的教育存在一些特殊的悖论现象...



❀ 位于郊区的Orravassari学校,100多年的学校,像家一样的学校。没有塑胶跑道,却有滑梯、木屋与烤肉架。❀
(文章转自基础教育参考)

同样作为PISA测试中的佼佼者,芬兰15岁学生的平均每周作业时间不到3小时,而上海15岁学生在PISA中的作业时间是14小时(Kohli, 2014)。目前在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心理学系专注于研究“教师的课堂行为和学生学习成绩”的唐鑫博士,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芬兰学生投入的学习时间这么少,学习成果还这么好?

芬兰著名教育专家Pasi Sahlberg提到过一个有意思的教育悖论:少即是多。芬兰的教育存在一些特殊的悖论现象 (Sahlberg, 2011; Kelly, 2015):
1
老师教的少,学生学的多

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分析发现,那些教学时间长的国家,如意大利、美国等,学生在PISA上的成绩反倒中等或偏后,而教学时间短的一些国家,如芬兰,学生的PISA成绩却很出色。

芬兰的学生大多早晨9点开始上课,下午2点-3点放学,真正用在课堂上的时间不过5个小时,但是学习成效却很好。原因可能是:
1
对于正在成长发育的小孩来说,休息与玩耍能够更好地刺激大脑的发展。
2
在芬兰的课程体系中,不仅学科的内容多样(如中小学时期,开设了家庭经济课、手工课、各种艺术与体育课等),各个学科之间还注重融合与打通。
3
宽松的时间安排,使教师不仅可以充分休息,也有了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合作、讨论、计划。

❀ 学校后面的湖光山色。林中有一座小木屋,学生们会经常过来。芬兰人认为是土壤和土壤上面的青苔培育了这些树木,如果土壤毁掉了,森林也就不存在了。❀
2


考试考的少,成绩却很好

那些经常采用标准化测试的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竟然在PISA2000-2006年中,成绩一直下降。而芬兰,反倒成绩逐步上升。

在芬兰,只有一个全国性的考试,那就是芬兰的“高考”。在平常的教育中,芬兰也很少有我们熟悉的各种考试:期末期中考试、月考、区考等等。他们更不会使用排名等方式来促进学生之间的竞争。

可为什么他们考试那么少,最终教学成效却很出色呢?其实,芬兰也有标准化考试,只是不以考试分数作为评测学生的唯一手段。

在芬兰的学校中,会采用教师对学生的评估、学习咨询师对学生的评估、父母对学生的评估、以及一些测验的成绩来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并且相应地给出指导和帮助。

例如,如果发现某名学生近期数学成绩下降,老师会与家长沟通,也会安排学习咨询师与其沟通,然后再适当地安排一些额外的课程与作业,帮助其成绩恢复。

❀ 学校的木工房。每周有一位木工老师到这里来。很难想象,在这样小的学校有三间大大的木工房。❀
3


族群多元化,很少不平等

北欧平等化的社会理念贯彻到教育中,就是追求教育中的公平。OECD的数据显示,学校间的成绩差异是所有国家中最小的。尽管地处寒冷的欧洲北端,芬兰还是吸引了不少的移民前往。芬兰的学校对移民学生也一视同仁。

在芬兰,不管你生活在城市或农村,不管你来自本国或他国,你享受到的教育资源都是等同的。政府保证每个人得到同样质量的教育。在一些偏远地区,政府会安排车辆接送学生去附近的城镇就学,而这一切,几乎都是免费的。

在这样的公平教育政策下,没有择校现象,学生不挑学校,教师也不挑学校,每一个学生,不论资源与资质,都享受高质量的教育。

这样一来,原本在其他国家可能因为贫穷、偏远、能力等因素导致的所受教育质量下降的现象都不存在,反倒是持续的高质量教育弥补了贫穷、偏远、能力的劣势。而由于教师职业的高度受尊重,收入与福利方面的高待遇,不断吸引着最优秀的学生前来,从而也更进一步保持着芬兰教育的高质量。
❀ Terri小镇上的图书馆。芬兰的图书馆资源充沛,80%的图书馆已接入互联网,除了常规图书外,图书馆还提供丰富的视频和音频资源。芬兰学生的是积极的图书馆利用者,芬兰学生的图书借阅率在OECD国家是最高的。❀
4
越优秀的学生越愿意当老师

在很多其他国家,教师并不是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职业选择。但在芬兰,几乎最优秀的学生都愿意成为教师。在大学专业申请中,师范专业是全国竞争最激烈的之一,只有10%的人最终入围。

对于学生来讲,当他们在学校时,所接触的从来都是这个国家最优秀的一批人,那么学生所能获得的,就不仅仅是知识了。

❀ 学生们在唱歌。教师是芬兰三个最受人尊重的职业之一。Una教师告诉我,在芬兰,成为教师很不容易,就她而言,获得了两个硕士学位,然后在好几个学校都工作过,根据她的表现,才终于获得了教师资格。❀
或许,我们早已习惯了要有好的学习成绩,就得要有多的课堂、多的作业、多的考试、多的竞争,但同时,我们也有了更多的焦虑、更多的倦怠、更多的抑郁。

芬兰教育的经验,更多地向我们提示了另一种教育哲学,一种“少即是多”的哲学,让我们重新换一个视角,来看待教育,看待渗透在教育中的人生。


    关注 极行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