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杭州、深圳,谁是引领中国未来的创新中心?丨浙商再出发

 

双创进入新阶段,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实施,创业创新聚焦点回归于传统制造业和高科技型企业,下一步,如何将互联网与产业融合,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已经成为重中之重。...





双创进入新阶段,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实施,创业创新聚焦点回归于传统制造业和高科技型企业,下一步,如何将互联网与产业融合,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已经成为重中之重。

如果在创业中心北京之外遴选最具代表性的创新城市,上海、杭州与深圳无疑是其中佼佼者。自开埠以来,上海便引领了我国的经贸发展,可谓中国经济晴雨表。相比下,杭州与深圳一直以来扮演的是追赶者角色,只是在这场赛跑进入新时期后,各座城市的命运似乎各不相同。



 
上海,新一波浪潮下已死在沙滩上?

年初,一纸“上海市天使投资风险补偿管理暂行办法”引起业界哗然,人们在吐槽这项政策奇葩的同时也不得不感叹,为了鼓励创业,上海市政府真是拼了。

早在2008年,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俞正声就曾发问:“上海为什么不出马云?”时至今日,这句话还被广泛引用到各类唱衰上海创业前景的文章中。那么,上海的问题究竟在哪里?

在各地政府扶持政策类似的情况下,我们不妨从多角度来解析。

首先是城市整体氛围与互联网创业精神,或许已经是格格不入。上海是一个工业化文明发达的城市,这样带来的好处是城市秩序井然、契约精神普遍以及较高的人口素质,同时,也养成上海人精明务实的群体特征,在上海,人们习惯计算投资回报率,尤其看重前期1到2年的投资回报率,若收益率不高,甚至亏本,他们倾向于投资到房地产、汽车等更保险项目。这使得上海的互联网创业者们偏重于选择来钱快的行业,如游戏、互联网金融等细分领域,这也是上海为何能诞生盛大、携程等企业,而不是BAT的原因。不过,这些企业虽然来钱快,却具有周期性,很容易遭遇大平台企业的挑战。BAT等虽然前期不赚钱,但后期却能有非常丰厚的回报和资源优势,这使得上海本土互联网企业在格局上处于被碾压的局面。

其次,是上海发达的外资公司对创业企业的资源挤占。作为较早开放的一个地方,上海是大陆“洋”味最浓的一座城市。根据去年底上海市商务委发布的数据,2015年,上海市利用外资达589亿美元,同比增长86%,规模居全国首位。去年一年,上海市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45家、投资性公司15家。经此,累计落户上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投资性公司的总数分别达到535家和312家,两项数据均位居大陆第一。外资的发达使上海在无形中形成了一股“买办文化”(无贬义),尽管上海高校资源和高素质人才颇丰,但在人才的去向上,除了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外,他们更倾向于外资企业。根据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的数据,有34%的沪籍毕业生择业首选是政府机关或行政事业单位,其他依次为“外资企业”(30.7%)、“国有企业”(24.5%)和“民营或私营企业”(7.5%)。诚然,外资企业在待遇、稳定性方面具备的优势让一些创业而企业望尘莫及,但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创业公司在人才市场竞争中的无奈。

第三是高额成本带来的创业压力。如果用火爆来形容之前的这波楼市上涨风潮,那上海的写字楼市场只能用“疯狂”形容。最新的统计显示,上海写字楼租金价格以每平方英尺年均70美元跃居全球第十。今年一季度,上海写字楼租金继续环比上涨2.3%。莱坊曾在去年11月表示,预计2015-2018年年底,上海和北京的租金增长率将分别达到6.1%和1.8%。与之遥相呼应的是之前提到的火爆楼市,一波上涨狂潮后,今年3月上海的住宅均价已达41095元/平米,同比上涨32.94%,在国内仅次于深圳与北京,高额的房价逼走了诸多外地来沪人才,2月29日发布的《2015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末,上海外来常住人口数减少了14.77万人,同比下降1.5%,其在全市常住人口中的占比下降了0.5个百分点,降至40.6%。这是上海15年来首次出现外来常住人口负增长的情况,可见生活成本上涨带给上海的阵痛仍在发酵。

当然,上海本土诸如喜马拉雅FM、饿了么等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优秀创业企业也正在崛起,尤其是喜马拉雅FM,创业两年,估值实现了几百倍的增长。

一直以来在各方面,魔都都是中国经济一哥。只是,在引领创新发展上,上海仍需努力赶超。

 


深圳,高额成本埋下隐患

前几日,深圳几乎霸占各大媒体头条,从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到地方财经媒体,均充分肯定了深圳在转型创新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华为、腾讯、大疆等企业也作为典型代表得到褒扬,一时间,深圳似乎已成为引领未来全国创新升级排头兵。

我们理应为深圳政府这次前所未有的公关动作叫好,只是在成为创新中心的路上,深圳也面临与上海一样的问题。

作为改革开放后兴起的年轻城市,深圳与上海相比的优势在于其自由、开放、包容的氛围,深圳火车站门口那句“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口号让无数异乡打拼者初到深圳就能感受到暖意。这里的人们敢于颠覆传统,挑战腐朽,他们不为旧思想所桎梏,这也是深圳在过去近20年成为大陆现象级发展城市的重要原因。

只是最近,深圳也陷入到高房价带来的发展陷阱中。随便列举最近看到的三篇报道标题:“创业成本无形增加 深圳创业者打算卖房发工资”、“深圳的创业者还不快融资,你熬得过高房价吗?”、“深圳高房价正逼走实体企业”,无一不是对深圳未来发展的担忧。

深圳是受本轮房价上涨影响最大的城市之一。在之前提到的房价排行中,深圳以50149元/平米的价格独占鳌头,领先第二名北京近7000元。第一季度写字楼租金226.7元每平方米每月,同比上涨幅度为3.9%。

高成本使不少当地企业打起了小算盘。有消息媒体称,“正在建设的华为终端总部项目将于2017年5月竣工,华为大学(培训中心)也将随之迁至松山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华为无法保障员工有能力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买房。”

这点也得到了一位华为员工的验证,在深圳呼风唤雨的华为,也选择了离开,新选址的松山湖已经到了东莞境内。除了华为,中兴通讯也早已前往河源,在不可逆的高房价面前,下一个“出逃者”已呼之欲出,别忘了,深圳附近可是雄踞着一个生活成本低于它,并且虎视眈眈的一线城市。

虽然深圳政府针对高新技术人才出台了一定扶持政策:如应届大学毕业生直接入户,工科博士学历送房等。但是这类扶植不仅量少,而且有很强的行业倾向性。对于大多数的创业者,感受最直接的还是飞速上涨的房价。

“市内房价至少5万起,稍微好一点的物业都得7万以上。”一位在深圳的创业者拿实际经历举例:“我现在如果从北京挖人,其中一条就是提供住宿,现在南山一个两居室是7千左右,每一分钱都是公司的。”

相比于上海拥有众多的高校和人才资源,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承受人才流失带来的压力,深圳显然没有这个资本。虽然根据深圳市科创委员会的统计,深圳市科研机构数量已近22家,但多数外地院校挂牌的研究院,其真实科研水平要打上大大的问号。2015年《中国自然指数》发布的全国十大科研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南京、武汉、合肥、长春、香港、杭州、广州和天津,深圳甚至连大陆前十都无法挺近。


 
杭州,后来者迎重大发展利好

就算在5年前,如果让我将杭州列为未来中国创新中心的候选城市,我一定是拒绝的,但现在,大家却要认真对这个后来者审视一番。

作为一个2线城市,生活水平是杭州面临上海和深圳的竞争时的天然优势,在上海、深圳甚至周边的苏州等地房价纷纷上天之时,杭州的住宅均价仍稳守18000大关,可谓稳如狗。就算在以往为人诟病的薪酬待遇方面,杭州也缩小了与领先者的差距: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春季工资薪酬榜,杭州以6653元的平均薪酬位居第四,落后第一上海的6774元和第三深圳的6682元,差距并不大。

杭州的创业格局是典型的一超多强局面,在阿里巴巴带动下,杭州涌现了一批互联网领域富有竞争力的企业,如海康威视、网易、蘑菇街、虾米、个推等。

除了新兴的众多互联网,杭州不乏哇哈哈、绿城等传统浙企,用体育界的话来说:做到了老中青结构的相对平衡。

杭州的创业氛围之浓厚,这里的创业者深有体会,Tusdk创始人,湖北人胡东平就是其中之一。

“有一次,居委会的阿姨甚至都过来询问我需不需要融资,她可以介绍我认识。除此之外,创业园管委会还会不定期给我们讲课,传授一些税务、知识产权方面的知识。”

虽然这只是个小的例子,但也足以反应杭州对于创业者开放、包容、服务的心态。

浙江自古以来就是商贸重镇,改革开放后,浙商群体不断涌现,创造出一个个奇迹,获得了“东方犹太人”的美誉。对于创新者而言,庞大的浙商群体为他们提供了天然的市场,众所周知,在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广大浙商的日子并不好过,迫切需要寻找出路,转型升级,对此,最关键的一点便是拥抱互联网。

在此情况下,广大浙商纷纷主动拥抱互联网,这使得杭州的创业群体中涌现了一群面向浙商,为之对接服务的企业。如阿里巴巴出身的尚境科技创始人,四川人罗希,便以营销为切入点,取得成功。

未来,杭州还将迎来G20峰会和2023年亚运会两项盛会。可以说,杭州拥有最好的外部环境,正处在风口之上,至于接下来引领我国创新发展这点,也是谨慎看好的。

《浙商新力量》的内容资讯除了微信渠道外,还覆盖百度百家,今日头条,搜狐媒体平台 ,腾讯媒体平台,网易媒体平台,一点资讯,并读新闻等,拥有广泛而优质的传播效果。

看完我们的文章,需要被报道的创业者或者投资人,可在微信公众号下面回复“报道”两个字,我们会及时与您联系。

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微信公众号下面与我们联系。




    关注 浙商新力量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