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8 走上自我康复的轨道

 

人终将回归于孤独,即使曾经以为繁华无限,当一切落尽之时终觉空。已经不愿意多说一句,也不愿意多讲一场了,不再喜...



人终将回归于孤独,即使曾经以为繁华无限,当一切落尽之时终觉空。已经不愿意多说一句,也不愿意多讲一场了,不再喜欢说服别人了,不喜欢站在聚光灯下,我喜欢黑暗的角落,很不喜欢被人当作老师,也从不认为自己是老师。我就是我,我什么也不懂。我已经不喜欢讲课了,不喜欢听众无数,我只想孤孤独独或孤孤单单做点针尖大小的小小的事。

普是说障碍。他心中有东西说不出来,不知道说或者想说也说不出来,这是他面临的障碍。对于这个障碍,他如何能自己去克服呢?孩子如何才能具有自己克服自身障碍的意识和能力呢?如果普具有克服自身障碍的意识和能力,那他就是走上了自我康复的轨道,我也可以脱身离开康复的辅助征程了。

心说不一致障碍是孩子的本质障碍。普是如何自我克服心说不一致的障碍的呢?他是如何从心说不一致走向心说一致的呢?

我们经常去克瑞斯庄园,一般是我开面包车带着他去。当他想去克瑞斯庄园时,他会说面包车。他说面包车我们就去了,有时他说面包车我理解偏了,他于是翻出我手机中的照片指着克瑞斯庄园说这里,我们去了这里。后来有一次,我们去了这里,他指着这个地方说丹尼斯,我以为他是想放学后去丹尼斯,因此我说行,放学后去丹尼斯。他发现我理解偏了,他指着这个庄园说爱丽丝,我明白了他是在问这个庄园的名字,我说克瑞斯。今天上午他对我说克瑞斯,我说坐面包车还是走路去?他说面包车。

汉普在自我克服自己的心说不一致的障碍,他在层层突破障碍,层层得到提升,最终达到心说一致。

普具有了自我突破障碍的意识,他意识的强烈性让他动脑子去想办法,并且走了一个不断精确的阶梯,这是自我塑造过程。自我塑造过程,就是突破重重障碍的过程。障碍的存在与孩子的克服意识的强烈性,这是前提条件。而后由心而发出行为或行为链,行为或行为链的结果给他以反馈,他会对实践进行总结出经验,并更好地进行下一次实践。

汉普在想办法突破自己的说障碍,他动了脑子,走过了非语言阶段。如果直接告诉他应该怎么说,然后让他仿说并且记住,在一定的场景下说出这句话,那么他就失去了非语言发展过程,直接是用结果套着他的嘴巴让他重复说以前规定他必须怎么说的说。失去非语言的自我发展过程,也就失去了伴随说话的表情的发展。现在汉普的表情已经丰富而深义了。

说话的规则套孩子身上并且开始频繁的重复,这需要孩子有实在的基础之后才可以做一点点。如何给孩子实在的基础,这才是康复的重点。因此我觉得规则与重复不好。另一种学习方法是心做一致的表达过程,越表达心里越有,表达过程就是学习过程。这一点与王阳明心学是一致的。

孩子并不缺少沟通,而且他每时每刻都处在沟通之中。他只是缺少嘴巴上的沟通,因此就容易被认为是不会沟通,其实不是这样的。自闭症孩子是非常会非语言沟通的,他只是说沟通的能力不足而已。

今天上午讲了四节40分钟理论课。下午一群人出去丰乐园玩。汉普骑双人自行车,玲骑单人自行车。我们几个人则是走路。汉普骑车快,他超出一段后会停下来等大家,我是基本小跑跟着汉普。在岔路口,我们停下来等他们来,然后告诉他们先去丰乐园,我和汉普去思念果岭拿快递。前几天网上买了一个小双肩包,便于装IPAD,让汉普来用。

返回路上买了西瓜,然后到了目的地,大家一起吃西瓜。西瓜不小心掉地上了,脏了,怎么办?水龙头上冲一冲。汉普要从山坡上骑下自行车,众人尖叫声中,他冲下去了。后来要骑双人车冲下去,被大人拉住了,汉普沿着缓的方向推下去了。陡和缓的区别通过大人的行为表现而显现出来了。

我坐在坡下,我看不见自行车,我害怕车停在上面被人推走了,我让大人帮助我去推前面放让我能看见。我的心通过做而表达出来。晴爸帮助我去干这个活了。照片采集下来,很好的表达就记录下来了,表达就是沟通,我表达出来了,他去帮助我做了,这就是沟通。

家长是孩子障碍的移除者,而不是制造者。当孩子来包里掏饼干时,妈妈上阻碍,然后说我想吃饼干,孩子仿说我想吃饼干,然后给孩子饼干。这样的做法中,家长是障碍的制造者,并不是孩子障碍的移除者。这是恶的亲子关系。无非是想达到孩子能说一句话的目的,但是也不是通过这样的仿说和重复所能达到的,办法已经错了。不仅是孩子障碍的制造者,而且办法还错了,孩子苦不堪言难以走上正轨。孩子想康复,家长不让他康复,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很多情况就是这样。孩子找家长帮助,家长挟帮助之需要以令孩子仿说,偏离了良性亲子关系和沟通主线,这样的做法弊多利少。只是为了孩子发音而发音有帮助,其余全部是害处。

完整句的规定与重复,训练出心说不一致的语言,在此基础之上的进一步沟通就是延续着不一致,惩罚着孩子的语言。这就是自相矛盾。

让孩子仿说完整句,就是让孩子心说不一致。孩子说了完整句,家长听到了,按照说做一致的原则去做了,结果是家长的做与孩子的心不一致,孩子处于矛盾之中,他的完整句得不到强化,只是被要求刻板地重复,这让孩子意识和思维都乱了套。

沟通无处不在。下午4点多了,路爸要赶回中方园,所以他先走了去赶校车。我们余下的人都住在连庄,我们不着急,我们又多玩了一会。汉普在路上骑车返回,是需要我跟着的,因为车来车往路不宽速度又不慢,我得以安全为底线,继续保护他长大。

意识是对需要的满足的强烈愿望。在孩子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里,他的意识、能力是正常的。这样的点要巩固和发展。巩固已经有的,怎么巩固?不管他,不阻止他。怎么发展?点变成线,线变成网络,就是发展。

知识包括哪些?

常规!听话。规则控制孩子,让孩子服从而无自己的主见。我们重要的是放出孩子的主见,培养孩子的主见,不是扼杀孩子的主见。什么主见?“需要--行为--满足”公式看,障碍和怎么办里面训练,把障碍和怎么办还给孩子。

自闭症孩子缺少什么?这是个难题,如果你能精确确定本质,那么怎么解决也就不难了。缺少这么多东西,如果觉得缺少的越多,说明我们没归纳。越简单才越有办法,越有效。

差距是什么?怎么补足?

心做图说是具体分析办法,前提是环境。思维与思维的表达,思维通过表达而加宽加深。才发现扑克是最好的思维环境。扑克是注意力范围,大家都注意。同一个思维世界,这就是思维的合一。扑克是一个环境,我与孩子玩扑克,我与孩子的思维都是扑克,于是同一个思维。同一个思维同一个注意力之后发展的沟通与语言才更精确。心的同一。心的同一有两个办法,昨天说了一个,心与孩子心的同一,我心进去孩子的心的过程,就是孩子的心出来的过程。办法是观察。第二个办法就是规定前提环境。这个环境必须是孩子主动愿意的。

当孩子有一定的基础之后,可以教他扑克了。原来是我进入他的世界,提升了他的意识和能力,当他的意识和能力得到提升后,他进入我的世界的门槛也就低了。

想让孩子进入我的世界,首先他的世界在哪里,我发现并走进去,他得到意识和能力的提升,然后让他进入我的世界,他也能办到了。这是思维的进入,不只是行为进入。这就是思维的融合。思维的融合,不是通过重复而得到的。功夫在诗外。

克服自身障碍的意识和能力。人都有障碍,都是每时每刻在克服障碍。把这样克服障碍的机会还给孩子。障碍有高有低,有具体有抽象。他最初克服的障碍是低级的、小的。随着他克服障碍的能力的提升,他面对的障碍越来越高和越来越难。

通过表达提升意识和能力,表达就是学习。走上自己克服自身障碍的轨道。

规则与理解,阶梯与重复。行为与思维的关系,思维决定行为,要改行为先改思维。思维如何改?首先是要看出孩子的思维。怎么看出孩子的思维?家长有一个进步过程。眼力有一个发展进步过程。拍照!汉普与肖之间的沟通。她拍出了照片。有需要才有障碍。肖的需要是撕标签纸。需要把自己的杯子给别人,给玲,玲不要。玲指汉普,意思是给汉普。递给汉普,汉普不理。妈妈出现接过杯子,结束。不要着急,让孩子再走一走,看一看能走到行为链的哪个点,或者行为链被他继续后延伸到哪里?这就是他自己主动走出的路。行为链(思维链),先是思维链到了,行为链才到,思维决定行为,这是心做一致。要拉出一个行为链的前提是心做一致。行为链和思维链的同步发展其实就是心做一致链。

做---做---做---做---做----做----做

心---心---心---心---心----心----心

心做一致--心做一致--心做一致--心做一致--心做一致--心做一致--心做一致

做链其实就是打交道,就是沟通。沟通分为与物沟通、与人沟通。与人沟通是大家普遍觉得对,与物沟通容易被忽略。其实,与物沟通是与人沟通的核心和骨架。

肖要拿画册,高低不同,他可以拿凳子踩上去拿,当还够不着时,喊妈妈!喊妈妈的目的是因为自己有需要,自己满足自己的行为能力不够,怎么办?喊妈妈来帮助。想看顶上还有什么?需要高行为低,差距需要妈妈来弥补,于是辅助进入。这样的辅助是一种需要,是孩子的需要,辅助也是行为,因此辅助也是心做一致。先有需要再有行为。

妈妈的包里有饼干,孩子来掏,独立主动完成,不需要你的辅助。但是你会挡着,让他仿说我要饼干,然后再给他。我要饼干这句话也是行为,行为包括做与说,说一句话也是行为,做一个事情也是行为。在这种模式里,家长和孩子是什么亲子关系?家长是给孩子制造障碍者,并不是搬离障碍。家长的行为并不是孩子心里的需要。但是你的行为却出现了,而且是他的一个障碍。

从孩子的障碍制造者怎么变成孩子的障碍移除者?这样的亲子关系是甜蜜的,不是苦涩的。同样的是达到让孩子说话,那么良性亲子关系是土壤。恶性亲子关系土壤长出来的说话也是苦涩的。

障碍有两种,一种是环境障碍,一种是人为障碍,尤其是亲人的人为障碍。

障碍与怎么解决,这就是训练的课题。

孩子喜欢吃土豆丝,老是做给他吃。一次给他放点肉,孩子吃到更多的甜头,于是以后就选择土豆丝放肉。他的需要就提升了。远离原来状态,这就是改变。

孩子的说话与背书一样,或者是家长完整句的复述。定孩子说话规则,然后重复,这就是刚才所讲的后一个办法,规则与重复。孩子的书面语言是如何出来的呢?这是一个阶梯过程。完整句一定是孩子自己总结出来的,是主动语言也是主动行为,主动行为都是因为需要而产生,因此当孩子说完整句时,他一定是对完整句有需要。比如汉普说克瑞斯,是归纳而来,不是规则与重复。完整句的发展而来过程就是需要的发展过程。规则是通过归纳发展而来的。

做的前提是心做一致。说的前提心说一致。这就是精确表达,精确表达不会引起误解。是理解。理解之后的沟通才是同心协力。如果是心说不一致的说,是误解。误解之后的沟通是二次伤害。心说不一致的说,妈妈按照说做一致做,结果导致妈妈的做与孩子的心不一致,这就是惩罚,于是孩子以后倾向于不说了。

规则范畴广,包括社会单元里的规则、一句话。心说一致链最终达到高水平说。我们让孩子直接仿说完整句,造成孩子的心说不一致,会变成下一步语言发展的障碍。

行为是因为需要而产生。

表达就是学习!表达方式有做、图和说。做和图叫做非语言表达,说叫做语言表达。非语言表达是重要的,语言表达是不重要的。

孩子的康复需要学些什么?很多吗?对这些很多知识进行归纳,就是意识和能力。再进行归纳就是克服障碍的意识和能力。自闭症孩子有障碍,他自己有意识和能力去克服自己的障碍,我觉得孩子的训练也就是这么一点。

面对社会时,孩子能独立主动去克服自身障碍,会走一个阶梯进步过程,我想这就是孩子的训练目标吧。其实,这样的目标不是外来品,而是从孩子的心里长出来的,因此不能叫做训练,应该叫做心的通畅吧。


    关注 hanpubaba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