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学启蒙教育中培养学生科学风险认知与决策的能力

 

我国普通公众往往通过常识而非科学知识来认知与判断现代科学风险。具体来讲,国内民众更主要是从科学伦理、利益归因与政府监管3个层面来质疑科技应用与工艺生产的安全性。...



请点击上方蓝色的“化学教育期刊”添加关注!化学教育好文尽在于此!



在化学启蒙教育中培养学生科学风险认知与决策的能力

深圳市龙岗区兰陵学校  林建芬

1.1 以案例形式分析科学风险议题和争议性科技议题的教学价值

近年来,由于科学发展的不确定性、工艺生产的潜在风险性及民众认知的局限性[1],我国普通公众往往通过常识而非科学知识来认知与判断现代科学风险。具体来讲,国内民众更主要是从科学伦理、利益归因与政府监管3个层面来质疑科技应用与工艺生产的安全性。然而我国科学技术传播与公众风险认知间存在错位,需要主流媒体承担其风险沟通功能,多角度、全方位地报道科学议题,引导广泛深入的社会论证,进而促进公众达成相对理性成熟的观点。

中学化学启蒙教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环境、社会生产中的化学问题能力的最佳时机,更是基于STSE理念(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渗透科学风险认知与决策教学、促进学生正确认识化学学科价值的重要过程[2-4]。

下文将以2个案例分析科学风险议题和争议性科技议题的内涵与教学价值。

案例1:能源安全与环保议题中的科学风险认知与决策教学

随着我国雾霾污染、节能减排等社会性环保议题的升级,国家发布政策鼓励发展清洁能源。天然气(甲烷)的碳排放量是煤炭的一半,有较高经济性和环保性,在工业和民用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随着西气东输工程的日渐推行,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的城市居民主要用天然气。然而,我国近年来天然气爆炸和燃气中毒的负面新闻多见于媒体报道,如台湾瓦斯管道连环爆炸、重庆天然气管道爆炸致地面塌陷、深圳滑坡事故引发天然气管道破裂等一系列谈“气”色变的新闻报道,承载着公众的质疑与焦虑,给地方政府带来压力,对新闻媒体提出挑战。

天然气是什么、怎样形成的、有哪些用途、毒性和危险性、产业链的工艺技术发展如何、其装置工艺与生产安全现状如何,如何处理可燃冰开采中技术、工程与环境的关系,如何利用互联网资源整合甲烷中STSE教学素材,值得开展教学研究。因此,教师可适当整合人教版初中化学上册甲烷课题内容,利用科学松鼠会、网易公开课APP、化学微信公众号、优酷视频和微课制作软件等途径呈现教学内容,围绕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形成过程、燃烧分析、生产安全、产链工艺、环境影响及可燃冰开采等环节展开教学,设计一系列问题串驱动学生高效学习。

基于STSE的真实问题情境,学生对甲烷课题进行跨学科、融合式的探究学习,认识到天然气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作为燃料与化工原料的用途、安全使用的注意事项及温室效应环保议题,深刻理解学习“天然气的合理利用与安全开发”的意义,在能源安全议题上促进知情意行发展。教学重点是甲烷燃烧及产物检验实验及甲烷的可燃、易爆性,教学难点是甲烷的温室效应及可燃冰开采工程。





图1 冬天低温下湖面结冰甲烷气泡被冻住(可用于解释农村沼气的形成原理)


图2 邓峰用手持技术研究甲烷温室效应
图3用图示介绍甲烷温室效应的形成原理


图4 收集奶牛屁中甲烷作燃料并减少温室气体


图5奶牛棚中甲烷聚集后发生爆炸(甲烷可燃性)


图6夜间用信息技术监测甲烷的排放与流动情况(粉红色部分)
 
图7 某省村民去油井口用塑料袋偷装天然气并用摩托车再回家烧饭(非常危险)

图8 台湾粉尘爆炸事件后国内媒体报道和科普“粉尘爆炸”


案例2:石化产业争议性科技议题中的科学风险认知与决策教学

近年来国内多地政府在推行PX(对二甲苯)石化项目时都因民众质疑风险、强烈抵制而被迫终止,从2007年厦门、2011年大连、2012年宁波到2013年彭州和昆明、2014年茂名,对二甲苯项目陷入舆论抨击漩涡,成为石化产业发展的掣肘,继而引发社会各界对对二甲苯项目该不该发展的争议和论证。对二甲苯是什么、有哪些用途、毒性和危险性、国内对二甲苯工艺技术发展如何、其装置工艺与生产安全现状如何,对二甲苯项目中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关系如何,蕴藏丰富的科学风险认知与决策教学素材。


图9 部分城市居民对二甲苯石化项目
图10 对二甲苯毒理性(离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

对二甲苯作为有机化学合成中的明星分子,既备受关注又饱受争议:(1) 在化学专业人士的眼中,对二甲苯是石化领域非常重要的工艺产品与化工原料,在产品链和日常生活中起着多种多样的作用,但对二甲苯也具有自身的化学品特性和毒理性、工艺生产的安全指标;(2)普通民众对石化项目的科学认知与风险评估存在误区,对石化项目的“抵制”更是多年来对工业粗放式发展带来的社会环境、健康危害的质疑与不满,反映出包括化工行业在内我国工业发展积聚深层次的重重问题,值得政府、企业及社会各界进行深刻反思与顶层制度设计;(3)新闻媒体工作人员在科学风险认知的传播上需要进一步提升科学素养,从专业渠道获知相关的科学知识,既要看到对二甲苯在化工生产中不可或缺作用,又要科学认识对二甲苯在生产过程中潜在的风险。

教师可适当利用互联网搜集整合有关对二甲苯石化项目的多种媒介资讯,将社会争议性科技议题融入STSE的教学活动,整合了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4个领域的各种知识,强调学生以问题为中心、情境式的学习和理解。

1.2 学生科学风险认知与决策能力的内涵要求与教学价值

科学风险认知与决策能力有4个维度:(1)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科学现象、认识科技问题、分析潜在风险;(2)辨识争议性科技议题(Socio-Scientific-Issues,SSI指与科技发展相关的社会争议议题,如转基因食品、合成塑料、PX石化项目等)并进行科学风险认知学习;(3)使用多种证据论证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互动关系(Science-Technology-Society-Environment,STSE),形成正确的科学认知;(4)面向事实、基于证据、关注细节,对争议性科技议题或生活中的科学风险议题进行科学决策,并在社群集体中进行进行交流、论证与解释。

化学教师应承担起“课程设计者”角色,适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挖掘整合STSE教学素材,融入科学风险议题和争议性科技议题的教学,促使学生以科学态度去分析化学发展问题,逐渐培养学生科学风险认知与决策能力与正确的情感态度。

2016年5月20日,朱玉军老师“化学教育期刊”微信公众号上发表题为《化学核心素养终极篇之第一讲》的文章,跟教育研究者和一线教师们探讨化学核心素养与化学核心观念的紧密关系,文章提到核心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的综合表现”、“搞清楚学科背景下的内涵应该更加重要”、“化学核心素养的第一要素就是化学核心观念”、“核心素养应该与教材内容发生关联,便于教师融入到教学设计,落实到教学实践,最终变成深入学生灵魂的思想,融入学生骨髓的习惯,学生用于解释现象和解决问题的知识与能力,学生未来持续发展和进步的内驱力。”胡先锦、胡天保2位老师提到[5],“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专家工作委员会化学组专家研究指出,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微结合、分类转化、变化守恒、模型认知、实验探究、绿色应用等内容。王磊教授提到“要求通过教学实施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和发展基于‘化学科学技术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STSE)”等化学核心观念”(摘自北师大学王磊教授在深圳市开展的一场题为《促进学生核心认识和关键能力发展的教学》专题讲座的笔记;新课标未正式公布)。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身处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风起云涌的时代,即便我们不断面临着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的问题和挑战,也要有习主席提到的“道路自信”,坚信有困境就会有路径。在新一轮课改中,我们不能等到国家发布基于核心素养的新课标和新教材出来之后,才开始研究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指标,才开始探讨如何开展基于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评。正是基于这一考虑,“化学教育期刊”公众号也在近期推出一系列文章供研究者和教师们研读,如,《化学核心素养,请看外国专家怎么说》、《有关核心素养,这些必须要知道》、《化学核心素养,究竟该如何定义》等等,文章都具有很高的启发性、引导性和研究学习价值。

1.3 初中化学启蒙教学:刻不容缓、任重道远的育人工作

从2007年以来石化项目风波的系列新闻报道,到2015年8月天津塘沽危化品仓库大爆炸事故的资讯传播,到台湾彩跑中玉米粉尘爆炸,到西气东输深圳段天然气管道爆炸泄露,到某省村民用塑料袋偷灌天然气载回家做饭,到某省冬天夜里放在桥梁底下的数十袋融雪盐被偷,到北京四面霾伏与绿色能源环保议题,可见在中学启蒙教育阶段进行科学风险议题和争议性科技议题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6-8],科普教学工作应该从娃娃抓起,关于能源、食品、公共安全的教育是刻不容缓、任重道远的育人工作,是化学核心素养概念指导下的教学实践活动。

再到2015年11月某品牌一则“我们恨化学”化妆品广告的热点新闻事件,分析民众恨化学、谈化学色变的消极态度,可折射出传统教学中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欠缺科学风险认知能力培养的教育缺失。“我们恨化学”广告风波中,北大周公度教授要求央视撤播致歉后央视已停播该广告,但余波尚未平息;随后CCTV-12播放新闻访谈,在字幕中将化学表面活性剂的“亲油基、亲水基”错误打成“清油机、清水机”,国家级媒体上出现如此反科学广告和错误字幕让人匪夷所思。反思我国2010年发布的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远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教学要加以反思,在化学启蒙教育阶段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化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这是核心素养课程中非常关键的人格要素。


图11 环境保护议题中化学发展面临着公众质疑(工业废气、汽车尾气、民众烧煤取暖)
图12 某品牌一则“我们恨化学”广告(后来电视台致歉并停播该反智广告)
图13 “我们恨化学”反科学广告对化学基础教育工作的负面影响


图14字幕中将“亲油基、亲水基”错误打成“清油机、清水机”


基于“互联网+化学教学”视角,教师要从培育和发展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出发点进行教学设计和课题实践,立足点在于教“真”的化学,基于真实生活问题、STSE情境教有用的化学,立意是在有限的知识、思维或价值观教学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求真的学习方式与品质,更要注重逐步提升学生“绿色应用”的观念意识与行动能力。在初中化学启蒙教学实践中进行科普教学与科学风险认知教育,是每个化学老师刻不容缓的使命。互联网+视角下,化学教师要结合中学课程重整STSE教学素材,渗透科学风险认知与决策,教会学生敬畏科学、尊重科学规律及爱学习、爱思考的好习惯;善于综合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或跨学科融合式思维,去判断和解释一些与化学相关的社会发展问题,在普及公民科学素养中,发挥中学生在家庭科普工作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嫚.沟通的错位:公众风险认知与科学议题报道[J].科学学研究,2014,04:481-485+492.

[2]周开军.STSE理念及其与中学化学教学的整合[J],化学教育,2012,33(1):31-33.

[3]林建芬,陈博殷,李言萍,钱扬义.将科学论证活动融入初中化学STSE教育的研究初探——以人教版“空气”的教学为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6,04:17-21

[4]林建芬,陈粉心,李娟.在STSE教学中培养学生基于媒介资讯的化学信息素养——以科普网站、影视节目及微信社群的分析为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6,06.

[5]胡先锦,胡天保.基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与思考[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6,04:4-6

[6]徐光静.对中学化学教育中科学风险认知教育的审视——天津港大爆炸后的思考[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5,19:14-15

[7]陆军.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风险认知及其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2016,01:104-109

[8]孟献华,倪娟.科学教育中的风险认知:目标、内容与策略[J].比较教育研究,2016,02:106-112

(备注:部分参考资料来自于公众号“化学教育期刊”,湖南台“新闻大求真”节目等)

微信征稿:观点评述、教学案例、教学心得、微课视频、实验视频、趣味实验、活动报道、科普文章、论文交流、人物事迹、试题评析等,新鲜、热门、有趣、实用,统统都可以,让分享促进你我成长,让传播增强化学力量!如果文章阅读人数超过1000,朋友圈分享人数超过100,则赠送1套全年《化学教育》!投稿邮箱:lichuan1099@126.com,邮件主题请写明“微信投稿”。若参考了他人的文章,请注明来源,以免引起抄袭和剽窃的争议。

化学教育期刊公众号,版权属于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编辑部。若转载,请注明来源。请长按二维码识别添加关注。



    关注 化学教育期刊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