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翕成:梁实秋找谁去下棋?

 

梁实秋先生的《下棋》,对下棋人的心理、行为描写细致,我十分喜欢。不过最近重读此文,发现一点小问题:...






有一种人我最不喜欢和他下棋,那便是太有涵养的人。杀死他一大块,或是抽了他一个车,他神色自若,不动火,不生气,好象是无关痛痒,使你觉得索然寡味。君子无所争,下棋却是要争的。当你给对方一个严重威胁的时候,对方的头上青筋暴露,黄豆般的汗珠一颗颗地在额上陈列出来,或哭丧着脸作惨笑,或咕嘟着嘴作吃屎状,或抓耳挠腮,或大叫一声,或长吁短叹,或自怨自艾口中念念有词,或一串串地噎嗝打个不休,或红头涨脸如关公,种种现象,不一而足,这时节你“行有余力”便可以点起一支烟,或啜一碗茶,静静地欣赏对方的苦闷的象征。我想猎人追逐一只野兔的时候,其愉快大概略相仿佛。因此我悟出一点道理,和人下棋的时候,如果有机会使对方受窘,当然无所不用其极,如果被对方所窘,便努力作出不介意状,因为既然不能积极地给对方以苦痛,只好消极地减少对方的乐趣。

以上选自梁实秋先生的《下棋》,对下棋人的心理、行为描写细致,我十分喜欢。不过最近重读此文,发现一点小问题:下棋受窘时,梁实秋努力装作无所谓,但这种行为又是梁实秋本人最不喜欢的。假设人人都按照梁实秋的标准找棋友,那么梁实秋就找不到对手玩了。

我小学的时候,成绩不错。班上很多同学都很喜欢跟我玩。有一次我去同学家玩,他妈妈很高兴,留我吃饭,还和他儿子说,以后要和我在一起玩,多向我学习,不要和成绩差的玩。

这是不是个例呢?我想不是。在中小学,评价一个人,就是看他的学习成绩。随手一搜,看到一位妈妈的发帖求助:

我儿子现在上初二,成绩在班里是中上,喜欢和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玩,我让他和学习成绩好的同学玩,学习他们好的学习方法和钻研精神,他说和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没有共同语言,我真担心这样他会变坏,我该怎么办呢?

若从数学角度分析,很有意思。

A和B在一起玩,这也意味着B和A在一起玩。这说明一起玩是一种对称关系。就像A和B是同学,B和A必然也是同学一样。这里的同学也是一种对称关系。

但如果按照家长的要求,则是另外一番景象。

假设将同学们的成绩排序:A>B>C>D……,那么A找不到比他成绩更好的同学,那么他就不能和其他同学玩。而B有一个选择对象A,这个玩伴是B的家长认可的,但B并不是A的家长认可的玩伴,于是B也没有玩伴了。试想一下,你希望和比自己成绩好的玩,那么成绩好的想和你玩么?以此类推,同学们都只能各玩各的了。

本来一起玩耍是件很开心的事情。但由于家长的干预,使得原来的“对称关系”与“序关系”冲突,同学们只能各玩各的。

幸好,好玩是小孩子的天性,并不完全受家长控制。正如发帖求助妈妈的小孩,他就不喜欢和成绩好的玩,这就导致了多样性。

 

妈妈对儿子说:“强强成绩不好,你不能和他玩。”

儿子问:“妈妈,那我成绩好吗?”

妈妈说:“当然好啦。”

儿子高兴地说:“那强强就可以跟我玩了。”

数学研究结构——从不同的系统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结构。

首先是集合。集合好像是一片空地、一张白纸、一群没有分派角色的演员。一旦在集合的元素之间引进一些关系,集合的元素就有了自己的个性,根据关系的性质,集合上开始出现结构。

序结构是指集合中某些元素之间有先后顺序关系。数的大小关系,生物的亲子关系,类的包含关系,都是序关系。


    关注 彭翕成讲数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