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意大利雕刻之旅

 

中外建筑史课题组第二十九期...



 中外建筑史课题组第26期



第一站:许愿池

许愿池,也叫特来维喷泉(Trevi Fountain)。它位于罗马波利宫(PalazzoPoli)的前面。作为奥斯卡获奖电影《罗马假日》和金棕榈获奖电影《甜蜜的生活》(La Dolce Vita)的重要场景而闻名于世。这是巴洛克后期最为著名的雕刻作品,是由众多雕刻家合作完成的艺术精品。整个工程从1732年开始,到1762年完工,用时长达30年。

许愿池高为26.3米,宽为49.15米,是罗马最大的喷泉池。也是世界上最为著名的喷泉池。整个雕刻作品集雕塑、建筑和水为一体。这是意大利建筑家尼古拉•萨尔维(Nicola Salvi,1697-1751)的设计。



第二站:《教皇莱奥一世与匈奴统帅阿提拉》

阿尔加迪出生于博洛尼亚。在画家洛多维科•卡拉奇(Lodovico Carracci,1555-1619)运转的艺术学校接受专业培训。阿尔加迪最著名的作品诞生与在伊诺增十世统治期间,这是为圣彼得大教堂制作的巨大浮雕作品《教皇莱奥一世与匈奴统帅阿提拉》(Pope Leo the Greatand Attila),创作时间为1646年到1653年。



这是一个历史题材的浮雕作品。取材于匈奴元帅阿提拉(Attila,406-453)的传奇经历。

阿尔加迪在艺术表现力上,显示了比贝尼尼更加沉稳和严谨的内涵。其清澈透明的视觉效果,解释了阿尔加迪为什么会成为那个时代最为出色的肖像画家。同时,阿尔加迪的作品,显然是受到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拉斐尔同题材作品《教皇莱奥一世与阿提拉的会面》的影响(见下图)。



第三站:《圣人苏珊娜》

弗兰斯·迪凯努瓦( Frans Duquesnoy,1597-1643)。迪凯努瓦出生于雕刻世家,父亲是西班牙国王派驻低地地区(现指比利时和荷兰)总督聘请的专职雕刻家。并奠定了其特有的古典主义艺术风格。 1629年到1633年,迪凯努瓦在罗马洛雷托圣玛利亚教堂(Santa Maria di Loreto)祭坛一侧,雕刻的《圣人苏珊娜》(SaintSusanna)



迪凯努瓦于1629年接受了制作《圣人安德鲁》(SaintAndrew)的雕像。

《特蕾莎的神迷》





为什么选择安德鲁来制作雕像。安德鲁是使徒中最为热心的传道者,是耶稣福音书传播的象征。

第四站: 特里同喷泉
特里同喷泉(Triton fountain)位于罗马巴尔贝里尼广场(Piazza Barberini)内。这座喷泉是由来自巴尔贝里尼家族的罗马教皇乌尔班八世(Pope UrbanVIII,1568-1644)
第五站:《特蕾莎的神迷》

这是意大利雕刻家吉安·贝尼尼(Gian LorenzoBernini,1598-1680)于1647年为罗马的胜利圣母教堂(Santa Maria della Vittoria)科尔纳罗家族礼拜堂(Cornaro Chapel )制作的雕刻作品《特蕾莎的神迷》(the Ecstasy ofSaint Teresa of Avila)。这个作品被公认为巴洛克风格的典型范例。





虽然科尔纳罗家族礼拜堂空间极其有限,但这没有影响贝尼尼宽阔的思路。贝尼尼希望在临近50岁时,对文艺复兴的经典艺术进行最为伟大的创新。       贝尼尼将礼拜堂圣坛上平面镶嵌画的传统模式变为了由古典立柱、屋檐以及雕像组的三维空间。这种舞台式的效果,增强了艺术作品的表现力和活力



作品的戏剧效果是天使的平静与德蕾莎身体快感的对比。贝尼尼认为观众完全可以理解这个雕像组,忽视大理石的永久存在,把这个雕像组看成是一个瞬间的现象。



从贝尼尼制作的这个作品来看,我们能发现巴洛克雕刻作品与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有着两方面的差别:

一是文艺复兴雕刻作品属于单一的艺术形态和用途,但巴洛克雕刻作品跨越了雕刻的边界,覆盖到灰泥雕塑、绘画等各种艺术形式,同时在用途上集合了建筑的功能,包括立柱和屋檐等形式。

二是文艺复兴人物雕像通常表达的是一种外在的美感。但到了巴洛克时期,演变为一个瞬间的动作,并借助各种装饰性元素,引人深思和联想。既有感性的体验,也有抽象的沉思和联想。
第六站: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铜制祭坛(St. Peter's Baldachin)位于教堂巨大的圆顶之下。祭坛下方埋葬着耶稣使徒之一,圣人彼得的遗骨。这个祭坛通常是罗马教皇向前来朝圣的天主教教徒发表演讲或主持祈祷活动的讲坛。



祭坛由罗马教皇乌尔班八世(PopeUrban VIII,1568-1644)委托著名雕刻家吉安·贝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1598-1680)来完成的。这个巨大的雕刻作品,集建筑和雕刻为一体。1623年开始制作,用时11年,到1634年全部完成。
第七站:
      是意大利著名雕刻家吉安·贝尼尼(GianLorenzo Bernini,1598-1680)于1636年代完成的半身雕像作品。

第八站:
   这是意大利著名的红衣主教博尔盖塞(ScipioneBorghese,1577-1633),委托著名雕刻家吉安·贝尼尼创作的多个雕刻作品中最后一个。加上贝尼尼还同时制作《大卫》雕像,所以《阿波罗和达芙妮》(Apollo and Daphne)用了差不多三年时间,到1625年才得以完成。



第九站:

 雕刻作品《大卫》(David)是由意大利著名巴洛克雕刻家吉安·贝尼尼(Gian LorenzoBernini,1598-1680)在红衣主教西皮奥内·博尔盖塞(Scipione Borghese, 1577-1633)的别墅居住期间,为主人创作的作品。时间是1623年。目前这个作品仍保存在原处,即现在的罗马博尔盖塞博物馆馆内。



雕刻作品《埃涅阿斯和安喀塞斯》(the Aeneas and Anchises)是由意大利著名雕刻家吉安·贝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1598-1680)制作于1619年,现保存于罗马博尔盖塞博物馆(Galleria Borghese)。
第十站:
      圣人塞巴斯蒂安(Saint Sebastian,died 288)出生于意大利北部。意大利北部以及罗马的不少教堂都是为了纪念圣人塞巴斯蒂安而建立的。



很明显这来源于米开朗基罗的著名风格主义雕刻作品《胜利的雕像》(Statue of Victory)。米开朗基罗塑造的胜利者用膝盖压住俘虏,而人物组呈螺旋扭曲造型。



在维多利亚后来制作的雕像作品中,有一尊雕像仍是圣人塞巴斯蒂安的,放置于威尼斯神圣救世主教堂(San Salvador,Venice)。制作于1594年到1600年间。这个雕像大约是5英尺7英寸高,全身像。



维多利亚放弃了原有的经典螺旋姿态,重心位于右腿上,右腿略有弯曲。头部后仰,依靠在树上,双腿叉开。与此同时,左臂垂落,弯曲的左腿依靠在树桩上。人物的造型由原来的风格主义变成了巴洛克的形式,强调的是圣人瞬间遭受剧烈疼痛的感受,打动观众。雕刻家的目标不再是追求形态上的完美,而是聚焦在人物情感的变化。从时间上看,这是意大利最早出现的巴洛克雕刻作品之一。

谢谢观看!!!!!



 


    关注 微言论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