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玉雕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中华玉雕,被誉为世界最古老、最璀璨的艺术。早在七千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南方河姆渡的先民们,在选用石头制作工具时,就把拣到的美石制成装饰品,打扮自己,美化生活,从而揭开了中国玉文化的序幕。...





文/杨志洪   摄制/徐屹峤 龚星

片长:4分30秒


海派玉雕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上海宝玉石行业协会高峰论坛举办


(五月上旬,)“国盛典当——2016年上海宝玉石行业协会年度论坛,上海玉雕的昨天,今天与明天”(日前)在上海科技会堂举行,参加这次年度峰会的有全国老中青三代玉雕大师、高等学府的学者、市场经营者等百余人。会议由上海宝玉石行业协会副会长钱振峰主持,上海玉石雕刻大师、“大师的老师”张敏涛、同济大学宝玉石教育中心朱静昌教授、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翟念卫、中国玉石雕刻大师崔磊、扬州金鹰玉器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月朗、上海老凤祥典当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逸敏等就“海派玉雕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主题,各抒己见,为海派玉雕有序发展把脉挑刺,献计献策。
羊脂白玉  《蝴蝶菊花瓶》


上海宝玉石行业协会副会长  钱振峰
中华玉雕——最古老、最璀璨的艺术


中华玉雕,被誉为世界最古老、最璀璨的艺术。早在七千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南方河姆渡的先民们,在选用石头制作工具时,就把拣到的美石制成装饰品,打扮自己,美化生活,从而揭开了中国玉文化的序幕。到了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辽河流域,黄河上下,长江南北,中国玉文化蔚然成风,其中尤以太湖流域良渚文化、辽河流域红山文化出土的玉器,最为光彩夺目。

在早期封建王朝,玉文化是皇家文化、贵族文化,平民百姓则与宝玉无缘。

海派玉雕是一个历史的产物,它见证了中国近代玉文化的发展,是当今中国玉雕文化的杰出流派。
墨碧玉  《五寿万年灯》
同济大学宝玉石教育中心  朱静昌 教授


大师的老师  张敏涛
昨天——海派玉雕是半壁江山


人们把十九世纪初到二十世纪中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这段时间的玉雕工艺和作品,称之为“海派玉雕的昨天”。100多年来,海派玉雕经过几代玉雕艺人的努力,在上海这个中西交融、追求卓越、传承创新的文化氛围中逐步发展,形成独特鲜明的艺术特征,成为中国玉雕的重要流派。

说起海派玉雕,不得不提扬州、苏州的玉雕艺人,他们的技艺和技法对海派玉雕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19世纪初,上海已是世界贸易的重要港口,苏州、扬州及其周边地区的玉器制品通过上海出口,使上海玉石雕刻产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上海珠宝玉器市场的繁荣,也吸引了苏扬等地的雕刻艺人大量涌入,著名古董派玉雕艺人王金洵、万源斋、傅长华、尤洪祥;人物、动物雕刻大家杨恒玉、胡鸿生、顾咸池等苏派、扬派玉雕艺人陆续在上海生根、发展,并不断创新、不断变化,奠定了海派玉雕的坚实基础。到20世纪初,上海玉雕摆件类作品已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其代表作《翡翠珍珠塔》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最高奖,被美国博物馆收藏,并成为镇馆之宝。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海玉器作坊、店铺已达200多家,有200多人从事玉雕专业工作,主要生产佛像、仕女、炉瓶等摆件雕刻品。流入上海的玉雕艺人按主流分为苏、扬两帮,各自沿袭了当地的传统技艺和特色,同时也形成了三大流派:

一、洋装派。主要为满足洋人需求而生产制作,从扬州迁入的扬帮艺人以制作摆设为主。

二、本装派。以苏州艺人为主,专做玉首饰、花饰,以玉首饰和把玩件为主,主要服务对象为国内显贵达人、官宦富家。

三、古董派。以青铜器造型和仿秦汉等古玉为主,一般为大器、重器。
白玉  《海棠瓶》


中国玉石雕刻大师  崔磊


扬州金鹰玉器有限公司 董事长  刘月朗
今天——海派玉雕充满生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成立了上海玉石雕刻厂,从全国各地招募了大量专业人才。据上海玉石雕刻厂的老人回忆,当年厂里的“母语”是扬州话。为什么呢?因为职工大多数是扬州人,技术骨干全部是扬州人,他们乡音难改,工人们也只好跟着师傅说扬州话。扬州人是上海玉雕厂的主心骨,扬州师傅更是深受工人的尊重。后来,厂里办起技工学校,培养专业人才,逐步走出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尤其是雕刻设备和技术的改进提高,给海派玉雕安上了腾飞的翅膀。

到上世纪80年代末,上海地区玉雕从业人员已逾二千人,花色品种二百多个,炉瓶器皿、人物佛像、花鸟、走兽和天然瓶成为著名的海派五大类雕刻品种,其中以炉瓶器皿最为出色。海派风格的炉瓶器皿以稳重典雅的造型、古朴精美的纹饰、浓厚的青铜器风格,在中国玉雕行业中独树一帜。其中三脚香炉、四喜炉、五亭炉、百佛炉、端炉、天鸡瓶、羊尊、犀牛尊等等,都是海派玉雕久负盛名的代表作品。

海派玉雕以炉瓶器皿之精致、人物鸟兽之生动传神为特色。工艺上,雕琢细腻、造型严谨、讲究章法、庄重简约。海派玉雕具有精工的特点,表现出“五精”:玉石用料精心安排;创作设计精美独到;雕刻技能精湛演绎;艺术神韵精妙传递;制作工艺精准体现。有人把海派玉雕的基本特征归纳为:古今相承、南北相融;中西合璧、兼容并蓄。

1949年以来,上海出现了一大批能工巧匠,也出现了一大批巧夺天工的精美玉雕作品。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代表人物有“炉瓶宗师”孙天然、孙天仪,“三绝艺人”魏正荣,“器皿泰斗”周寿海,“南玉一怪”刘纪松和“飞兽大王”董天基等。更值得一书的是,海派玉雕打破了千百年来玉雕艺人父传子、师传徒,绝活不授外人的门户之见,以老带新,传授技艺,互相切磋蔚然成风,产生了许多扛鼎杰作。如1962年由魏正荣领衔设计、十三位雕刻艺术家合作雕刻的巨型密玉《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采用了圆雕、浮雕、透雕等多项高难技术,惟妙惟肖地刻画了41名登山运动员登上世界之巅的英雄壮举,这件作品被周恩来总理赞为稀世国宝。   1979 年,由萧海春、韩国卫、朱宁芳等二十多位大师和雕刻技师设计制作的青玉《万水千山图》,再现了红军长征气势磅礴的历史画卷,成为海派玉雕的又一巨作。

此外,还出现一批玉雕大师表现个性特长的艺术精品。如著名海派雕刻大师刘纪松设计制作的《翡翠百佛炉》,在一只小玉香炉上,雕刻了一百尊造型不同、神态各异的佛像。《翡翠百佛炉》在1980年日本横滨举办的中国上海工艺品展览会上展出,引起轰动。老艺人黄德荣创作的《珊瑚百花瓶》以及上海玉石雕刻厂设计出品的《紫翡翠龙凤瓶》、《羊脂白玉巧雕蝴蝶菊花瓶》、《白玉海棠瓶》、《墨碧玉万寿万年灯》、《玛瑙冠上加冠》、《白玉五羊》、《青玉独角兽》、《黑白玉调色器》、《墨玉犀牛尊》等等一大批海派名作,均享誉国内外。

国家工艺美术大师萧海春,特级工艺美术大师关盛春,老艺人黄德荣,孙英德,大师朱宁芳、韩国卫、魏忠仁、朱其发等老一辈玉雕艺术家,有的擅长玉器人物,有的擅长走兽、花鸟、炉瓶器皿的设计和雕刻,成为海派玉雕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领军人物。

改革开放给上海玉石雕刻厂带来了春天,海派玉雕精品纷呈,玉雕才俊层出不穷。当年全国最年轻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萧海春设计、高级技师张建平雕刻的《珊瑚释迦摩尼降生图》,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最高奖项“珍品金杯奖”。1980年,首次全国玉雕技术大比武在河南焦作举行,云集了全国玉雕行业的技术高手,成为一次全国性的“大比武”。海派玉雕高手荣获诸多殊荣:炉瓶器皿类第一名:宋鸣放,第二名:刘忠荣;花鸟类第一名:袁新根;走兽类第一名:冯碧荣,第二名:刘嘉玲。

到二十一世纪,海派玉雕薪火相传,吴德昇、刘忠荣、于泾、倪伟滨、易少勇、翟念卫、颜桂明、王平等八人被誉为海派玉雕“八大金刚”。他们各有绝活,吴德昇、刘忠荣、于泾、倪伟滨擅长美女罗汉、子冈牌、人物佛像,佳作迭出。刘忠荣、易少勇和翟念卫专攻海派玉牌,被尊为“子冈玉牌三大家”。巧妙运用高绿翡翠雕刻的颜桂明,则是当代玉雕大师作品进入世界顶级拍卖行和世界著名博物馆的第一人,成为上世纪90年代行业的骄傲。此后,以“小天津”崔磊、于雪涛为代表的玉雕新生代冒尖,继而又有翁伟民、黄罕勇、黄杨洪、吴灶发、王金忠、郭万龙、蒋宏利,翡翠微雕袁耀、熊明星等海派玉雕新秀出现,为海派玉雕作出了卓越贡献。
白玉  《五子登科》
上海老凤祥典当有限公司 总经理  陈逸敏
中国玉石雕刻大师  翟念卫
明天——海派玉雕任重道远
参加本次高峰论坛的与会者都怀着一种危机感和责任感,纷纷为海派玉雕的未来出谋划策。他们表示,当今经济形势处于调整期,工艺艺术品收藏和奢侈品购买将首当其冲。因此要用战略眼光,调整海派玉雕行业的发展,不能躺在昨天和今天的成绩单上睡大觉。

1、坚守工匠精神

同济大学宝玉石教育中心朱静昌教授说,海派玉雕昨天和今天取得的成绩,离不开百年来玉雕从业者孜孜以求的学习精神,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他们比别人多花时间去钻研,多花时间去打磨。无需讳言,近年来,有些玉雕艺人经不起金钱诱惑,对作品不够投入、不够较真,有些作品经不起推敲,影响了海派玉雕的声誉,因此必须花大力气来强调工匠精神。尤其在市场不景气的当下,工匠精神是一个试金石,好料做不出好作品,就是浪费。

2、着力发展二级市场

上海老凤祥典当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逸敏提出:要着力发展宝玉石的二级市场。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中国宝玉石的二级市场很弱。玉雕作品一般都通过个人,或者古玩店销售,不像书画,有比较专业的画廊、文物商店代理。这种比较封闭、传统的经营模式,往往会带来诸多弊端,如分工不明确,精力被分散;宣传不重视,缺乏知名度和透明度;市场信息反馈弱,缺乏沟通等等。因此,只有二级市场活跃,玉雕行业才会有生机。

3、人才培训永远是源头

被誉为“大师的老师”的张敏涛,是上海玉雕厂的老艺人。他说,过去玉雕厂学艺有一种倾向:父亲带儿子,愿意倾其所有传授;但如果带老乡,或者师傅带徒弟,就会打点折扣。后来办了技工学校,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他们现在都成了生力军。我们要与时俱进,要重新探讨技术培训的路子。对此,“小天津”崔磊深有感触。他说,当初到上海来学玉雕,为了偷学大师的技艺,常常陪大师玩牌、吃饭,就是为了看一眼大师的作品。但现在看来,光看作品还不够,还应该有一个交流的平台。他提议,组织玉石雕刻比武,用一块相同的玉石为案例,个人做设计方案,专家评比,评出高低,获奖者讲述自己的创作理念。这样的比武,可以给玉雕从业者提供一个学习、交流、提高的平台,而不是同行是冤家,老死不相往来。

4、创新是海派玉雕发展的驱动力

上海宝玉石行业协会副会长钱振峰说,振兴海派玉雕,要有创新精神。现在年轻人结婚必买钻戒,而一句“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的广告语拨动了千千万万年轻人的心。钻石属于宝玉石,在国外是订婚礼品,而作为中国国粹的宝玉石,却黯然失色。我们要努力改变这种状况。年轻人是今后的主要客户群体,玉雕作品如何去吸引他们(比如结婚时送块宝玉、讨个好彩头),值得我们研究探索。

钱会长的发言立即引起热议。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翟念卫认为:现在的市场过于看重玉石的材质,而忽略了作品的附加值,这是一个认识误区。现在,我们玉雕的服务对象往往瞄准中老年人,而缺乏对年轻人市场的研究。珠宝市场需求很大,但玉石占比却很小,它的发展空间很大,我们应该抓住这个市场,多创作吸引年轻人的作品来。

这次年度峰会就倡导工匠精神、推动行业创新、发展二级市场和改变培训机制等方面达成共识,对推进海派玉雕行业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
↓↓↓ 点击"阅读原文" 收看【论坛精选视频】 

腾讯《收藏大赢家》视频库

喜马拉雅《收藏大赢家》音频库


    关注 收藏大赢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