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海派戏剧”,还好意思在上海看戏吗 《大商海》5/20-21上戏剧院

 

恒源祥戏剧《大商海》,5月20-21日 19:30,上戏剧院。...



不知道“海派戏剧”,还好意思在上海看戏吗

文/ 黄锐烁

到底什么是“海派戏剧”呢?

1843年,晚清时期,上海开埠后,做生意的来了,逃兵荒的来了,搞革命的来了,搞文艺的也来了。1930年,上海人口突破了300万,将近一百年的时间,上海从一个普通的滨海县城一跃成为中国特大城市、远东第二大城市,成为仅次于伦敦、纽约、东京、柏林的世界第五大城市——这是“海派戏剧”出现的时代背景。

1930年的上海


这人一多,纷繁多样的观剧需求和欣赏口味,促使各地剧种和艺人大量登陆沪上,开埠后的上海迅速地成为一个开放、宽容、兼收并蓄、包罗万象的戏剧集散地。——这是时代对“海派戏剧”的呼唤。

十里洋场繁华地,到上海滩去扬名立万!——这是当时的青年人的极佳选择,“海派戏剧”就是这群青年搞事情搞出来的。

“海派”的“海”,毫无疑问说的是上海,但“海派”这个词,最早指的是晚清时期以任伯年为代表的“上海画派”的简称。与“海派”绘画几乎同时,“海派戏剧”也在上海萌发。
1930年的上海


从宏观上讲,“海派戏剧”可以指一切在上海这个地区形成,发展起来的戏剧流派、戏剧风格和戏剧品种,至少可以包括京剧、话剧、昆剧、滑稽戏、越剧、沪剧、淮剧等等,真是好不热闹。

但在戏剧领域,最早的“海派”是和“京派”相对而言的,主要指的是京剧艺术。后来话剧(当时称作“文明新剧”)传入中国,第一站也正是在我们的大上海。
上海


早期的新剧和改良京剧——就是“海派戏剧”的发端。但这里我们不说京剧,也不说各式地方剧种,我们来看看“海派戏剧”(以下的“海派戏剧”多指“海派话剧”)的发展历程好了。

来看“海派戏剧”发展的几个历史大事件:

1907年,我们都知道,春柳社在东京上演了《黑奴吁天录》,同年9月,上海的春阳社迅速回应,上演了一场上海版的《黑奴吁天录》,首次在中国舞台上出现的写实布景、灯光甚至新西装,惊了上海观众。
上海版《黑奴吁天录》剧照


1936年,《雷雨》首先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1937年,曹禺的《日出》和《原野》均首演于上海。同年,我非常喜欢的夏衍先生写了《上海屋檐下》。
《上海屋檐下》剧照


60年代,布莱希特的演剧体系的介绍和剧目的演出首先在上海出现,80年代,上海发起了“戏剧观”大讨论,黄佐临先生提出了“写意戏剧观”,直接推动了中国话剧舞台上的戏剧探索运动。80、90年代,两届中国莎士比亚戏剧节首先在上海发起。

我们可以说,“海派戏剧”无论在戏剧创作上,还是在演出的内容和形式上,都体现了强烈的先锋性,“敢为天下先”这五个字,用来评价“海派戏剧”可以讲是十分贴切的。
黄佐临先生


时间到了21世纪前后,“海派戏剧”有两次进京让人们不禁惊呼:

第一次是1993年冬天,淮剧《金龙与蜉蝣》、话剧《OK,股票》、小剧场话剧《美国来的妻子》和京剧《扈三娘与王英》上京演出,轰动一时;
《OK,股票》剧照


第二次是2004年夏天,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携《蝴蝶是自由的》、《艺术》、《长恨歌》和《正红旗下》四个剧目上京,这四个风格迥异的戏的演出,让北京戏剧圈差点怀疑人生,发出了“当代中国的话剧发展中心到底应该定位在哪里”的追问。
《长恨歌》剧照


当然,“海派戏剧”并不是没有问题,消费时代下的过度“商业化”和“娱乐化”就是其常常被诟病的地方。

首先,看戏在上海被视为一种时尚,在“海派戏剧”之初,上海的观众就有着独特的观剧趣味,他们素来喜听爱情、家庭和新闻故事,喜见新奇、靓丽的舞台美术,喜看时髦、特殊的表现形式,总体呈现出商业城市市民阶层的审美取向。

其次,“新海派戏剧”面对的主要观众群是都市白领和高校学生,当下都市节奏快而紧张,上班族们的生活压力较大,需要娱乐来为他们解压。于是,“白领戏剧”、“解压戏剧”、“爆笑喜剧”等戏剧类型层出不穷,戏剧的娱乐功能被放大了。

“商业化”和“娱乐化”这两个课题,实际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也是时代使然,但什么事都害怕“过度”和“矫枉过正”,21世纪以来的“新海派戏剧”不得不正视这一课题。实际上,除却为此而努力的戏剧学院和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近年来引发大家关注的,还有恒源祥戏剧。
《犹太人在上海》剧照


恒源祥戏剧在近年来连续推出了上海三部曲——《犹太人在上海》、《永远的尹雪艳》和《大商海》,从剧目上看,非常明确的是,恒源祥戏剧的创作者们有着非常强烈的地域文化自觉,专注于讲述上海的故事,婉转于上海的文艺与精致,将过往时光的那些美丽的灰烬洒向当代的剧场里,并获得了观众的热捧。尤其是改编自白先勇先生小说《台北人》的《永远的尹雪艳》一剧上演时,一时风头无两,成为了沪上戏剧圈的讨论热点。(传送门:你之前的那个推送)
《犹太人在上海》剧照


恒源祥戏剧作为“新海派戏剧”的初兴团体,有着较为明确的戏剧品质追求,在其官网上,我们看到这样一句话:“力求使我们的每一个戏剧项目,都能成为具有文学性和艺术性的精品之作。”其对自我的要求,我们还可以看见这样的描述:“恒源祥戏剧”出品的作品是——有品质的戏剧 有美学高度的戏剧 有灵魂的戏剧。
《永远的尹雪艳》剧照


“海派戏剧”走过一百多年,应该讲,仍未丧失其创新进取的精神,那些网络上、期刊中的剑拔弩张的争论文字,大多源于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对戏剧的热爱,爱之深,才有思之切,这片土地上的观众,终归还是希望看见更多更好讲述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故事的戏剧的。

《永远的尹雪艳》还隐在百乐门中低声吟唱,携雷霆万钧之势而来的《大商海》又即将在上海上演了。

谁将带领“海派戏剧”走向未来,我们拭目以待。
恒源祥戏剧《大商海》

演出时间;2017年5月20-21日 19:30

演出地点:上戏剧院

▼ 点击 阅读原文,查看购票链接。


    关注 疯剧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