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肉身的剥除」进行「演出」 台湾 梗剧场封箱之作《致深邃美丽的》(主创:张忣米)

 

台湾梗剧场封箱之作。整场演出,四个演员姿势、表情完全不动地坐在舞台前沿面对观众。没有任何走位与台词。内有完整视频。...

从宇宙诞生到宇宙死亡,在消费时代里,物我关系界限的快速消融,人们应如何与环境相处。

本作以身体现象学为坐标,以创世记与启示录为文本,将剧场空间化作身体,物件装置化作器官,演员化作「我」。

邀请您一同进入这深邃美丽的身体

看见那如凤毛麟角般的灵光


梗剧场《致深邃美丽的》荣获

2017年 台新艺术奖第三季提名

2017年 牯岭街小剧场 年度节目以及评审团大奖

2017年 台北艺穗节 最佳原创精神奖


「这个演出从头到尾五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四个演员与一个塑胶模特儿坐在舞台前沿面对观众,姿势、表情不动,环境的声响因此产生放大效果,跟演员的情绪细腻互动着。由于没有走位与台词,静止的姿势,反而让演员的内心戏更形饱满,透过细腻的神情流露出来,竟全程没有冷场。」

—— 台新艺术奖提名委员 林靖杰
摄影:
萧如君


「在机器与物件泛滥的时代,不再轻易的感受到身体的温度──而是手机传来发烫的铝合金金属触感。《致深邃美丽的》透过剧场,暂时让观众的意识夺回宝贵的肉身时间。」

—— 表演艺术评论台 罗倩
摄影:陈彦颖


「对于这个作品,我用「敬畏」这个词的原因是因为,这个作品完全体现了我对于心目中理想的剧场该做的事情,除了挑战观众以外,他同时挑战着每一个在剧组里的创作者」

—— 剧场工作者 林靖雁
摄影:陈彦颖


「我观看,见骸骨上有筋,也长了肉,又有皮遮蔽其上,只是还没有气息。」以37:8。

《致深邃美丽的》是梗剧场 2017年9月的全新创作。在形式上,以身体现象学作为概念贯穿;藉由不同领域的专业创作者,将整个剧场空间的装置、光线、音响作为发动,而身处其中的演员,反以「肉身的剥除」进行「演出」,将所有四散的物件器官,透过演员与观众连接成一座完整的身体,这是相当有异于传统「剧场」操作概念的。藉此讨论现代人的身体,是否将随着科技的发达,渐渐碎片化并失去气息。

而在内容上,则以创世记以及启示录部分章节作为时间与空间文本构想,我们将创造一个微缩世界,让你看见这世界的创初与消亡,演员扮演着其中的人们,经历所有的一切。然而,这样的演出既是独脚戏,也是众人群戏,因此相当考验其表演路径,再三斟酌各方人选后,我们敲定了6名台湾当代不同属性的剧场演员,并于每场选出四名,作为不同宇宙间的组合。

除了考验演员外,这个作品刻意选择在台北艺穗节,这是一个在两周内超过500场次演出,高速替换更迭的艺术节。在现代娱乐感官为前提时,每个演出正如同前述,象是一个个分散的器官,当观众从中获得了一部分的感官经验时,又该如何观看自身的身体?
《致深邃美丽的》预告片之一

是地上的云
让拿它的人站在天上
看这一切
演出日期:9月6-7日 19:00、20:00

演出地点:台北市牯岭街小剧场

本演出每场表演者组合不同,请依照喜好于售票系统自行选购。

9/6 19:00

Fa,禤思敏,吴立翔,陈雪甄

9/6 20:00

陈雪甄,余佩真,詹凯安,禤思敏

9/7 19:00

Fa,余佩真,詹凯安,吴立翔

9/7 20:00

禤思敏,陈雪甄,詹凯安,吴立翔
演出团队:梗剧场 Goon zone

主创作/张忣米

制作人/谢宗宜

空间叙述/吴怡瑱

空间叙述/曾彦婷

媒体发想/陈奕如

声音布置/蒋韬

装置设计/林书瑜
摄影:陈彦颖


张忣米

1994年从事剧场演出以及创作,曾合作团体有:百乐门大戏班剧团、临界点剧象录剧团、九歌儿童剧团、差事剧团、疯狂剧场、五节芒剧团、上海草台班、角落儿童剧团、Be剧团、色拉肯跟剧团、法国盲点剧团、小剧场学校、慢岛剧团、再一次拒绝长大的剧团等。

2008年张氏参加第一届台北艺穗节,将自己的婚礼公开售票演出《张吉米的喜酒》,从此改变张氏对于剧场的认知,不再限于特定空间。2011年有感于艺穗节形式渐趋保守,于是自筹与台北艺穗节同名的节中节《第四届台北艺穗节》,以园游会的形式,超过100项国内外艺术家的作品,尝试突破艺穗节的可能性。2012年8月更以全新创作摩托出租车《CYH-279》,企图尝试以人数最少以及空间最小与最大的形式。
张忣米


2014年参与由原型乐园主办,约书亚.沙发儿发想的《夜市剧场》,让艺术以贴近民众的方式呈现在花莲自强夜市。2015年中与台大艺术季合作,结合真人实境游戏和原创市集的《距离115.904123AU》,在台大旧体育馆演出,被称为「RPG剧场」。2016参与再拒公寓联展制作《从心设定》,让观众扮演角色参与演出;同年再以此形式制作《爱莉丝梦若仙境》参与乌镇艺术节嘉年华。

张氏现为梗剧场负责人、表演艺术评论台特约作者、艺术创作者职业工会副理事长、小剧场学校课程师资。
摄影:陈彦颖


每个末日都是下个创世

文/ 张忣米

《致深邃美丽的》从一开始这演出就不是实验,而是一个经验的再现,那就是穷尽未知的状态。我并非想颠覆什么,而是想让观众看见些什么,如同画家赛尚10年内一直在画同座山,想让人看到那山的千变万化,多么地美。

去年我观看了演摩莎剧团的一场内部试演,偶然地看见大约2分钟的静止段落,当时现场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身为观众的我仅仅只能观看演员,我却在演员完全不动的身上看见千变万化的样貌,这是我未曾经验过的,或是说未曾如此长时间经验;就好像我们在车声嘈杂的城市走入宁静的山间,因为干扰听觉的事物消失了,得以让人专注聆听自然的声音;因此,燃起了想将这样纯粹却又缤纷的美丽重现的念头。
《致深邃美丽的》预告片之二

蒸气
落在皮肤上的细毛
它继续喂养长大
变成眼泪


上述的体验,让我对"人的纯粹"敏感度提升,偶然的一次朋友聚会中,听到一位朋友分享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不曾接触哲学的我,发现这就是剧场所穷尽的,甚至涵跨了所有的领域。当时我想做的就是将我听见的,与剧场经验结合,书写成一篇庞大的身体论述,但由于过于庞大而还在草稿中尚未出世,却也因此产生了以剧场形式作为这篇书写实作的动机,而当时那位分享的朋友就是制作人谢宗宜。过程中,制作能力很差的我觉得最难的就是,要如何让观众知道,这演出演员都没有任何行动,还愿意买票入场。原本犹豫还想把剧名改成直接破题的「这部戏除了演员其他都在动」,就像WSD《闪烁暗点》一样,但这个演出就是不想以物为主,而且《闪烁暗点》也只是在看CREW推灯而已。

最初本想一次也不要排戏,而是让观众看到演员不含角色以及排练过程的纯粹痕迹。但最终不但排了戏,而且还让六个演员一起排。获得观众的反馈之后,则想到更多关于这个演出的排戏方式,让演员得以具有更强烈的空间感,除了连结观众,也可以连结其他几位演员。

然而,郑智源提出的彩排,将原本没有演出的生活,变成一场共谋,隔绝出只有观众与演员知道的心理空间,并于此空间做一场演出。而这也与我一开始使用牯岭街小剧场,打算在剧场做一个非典型空间的演出不谋而合,因为梗剧场第一个作品是从剧场出走,在那之后,梗剧场的作品都不在剧场里发生,而这最后一个作品则回到剧场,却带着剧场外的视野回来。
《致深邃美丽的》预告片之三

是无尽的虚空所组成
它流向生命
也贯穿虚空


演出最让人关注的就是那个被加快的时钟,虽然这个时钟仅仅只是将人们物化的其中一环,但由于与观众太过切身,因此感受非常深刻。就物件与人的对应来说,时钟就是我们将不可说的时间化作看似客观的物件,但我们控制了剧场中的「时钟」,某种程度我们也控制了观众的「时间」,当人们相信了时钟,同时也将自身的时间被这个时钟所物化。因此,观众在离开剧场后所见的时钟,才会意识到自己多了一段早应逝去的魔幻时间。

世界从创世开始,也走向末世,是最初就决定的。我们每一次进入剧场,就象是一个时空的诞生与结束,而观众就像神,静静地观看整个世界的开始与结束。圣经的第一章是具象的创世记,最后一章则是抽象的启示录,每一场演出即使内容一样,却都是截然不同的时空次元组合。对我来说,作品在被观众看见之后,就已经属于观众了,他们当下愤怒、无聊或是痛哭都是属于他们的。因此,当观众因演出而展现出各种不同的想象,甚至认为与我想说的截然不同,绝对是被允许的,因为这就是作品的本意。
摄影:陈彦颖


薛丁格的猫

文/ 曾彦婷

一开始吉米提出了他的概念,其实早在他的概念成形的那一刻,这个作品就几乎是完整的了。 接下来我们做的都是边边角角的事,边边角角发生在表演者身边的事。「如何使用(非人)物质的叙事去彰显静止不动的(人的)表演?」看似在做相同的事,但其实这完全是和我自己的工作脉络(物件表演)全然相反的任务,也因此令人感到兴奋。

过程中不断地在寻找有形的、视觉上的、听觉上的、体感上的方式来趋近这个设定,将空间转换为时间,将客观的时间转换为主观的时间,将创世的亿万年转换为剧场里的四十分钟,将眼角的颤动转换为高潮迭起的戏剧动作。 当演出真的发生的时候,我想个体性的感受是非常歧异的,不管是和其他观众、表演者甚至和一开始的想象相比。表演者各自坐在椅子上有着各自的姿态,凝视着他们,过了一时半刻,我发现我凝视的其实是他们的本质。而这是瞬息万变的,在观演关系连结了我们的当下,表演者如何在这些注视的目光之下全然不动地「表演」,显现了现阶段他/她对于「表演」的定义为何,一目了然。

而这就像薛丁格的猫,没有亲眼目睹,就不会发生。
摄影:陈彦颖
▼ 查看原址,请点「阅读原文」。


    关注 疯剧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