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来了

 

易居沃顿2015期上海段分组研修那天下午,我第一次听赵男男的演讲,当时他还是新华都的总裁。他演讲的主题中有两...



易居沃顿2015期上海段分组研修那天下午,我第一次听赵男男的演讲,当时他还是新华都的总裁。他演讲的主题中有两点我记忆深刻。一是,未来经济体系中处在顶端的是资本,任何产业企业的运作都是在给资本打工。二是他的新组织模式,一种基于契约的,高度专业化的,以资本为纽带的组织管理形式。

在那天的提问环节我曾经问他“任何企业家应该都不愿意在资本面前丧失经营自主权和企业发展权。如何看待资本对企业战略的绑架”他回答说“企业竞争也有类似自然界的竞争法则,如果在资本面前,企业家已经无法坚持自己的战略方向,那他已经被淘汰了,这不能叫绑架。好的经营者一定是善于运用资本为自己服务的人”。我没有继续追问,并不是因为我很赞同。因为他巧妙的抛出了一个新的问题,“什么样的人可以驾驭资本?用什么来驾驭资本?”而不是我想知道的,“对已经被资本所绑架的企业,应该如何找回自己的战略自主?”。抛出一个新的问题,让提问者在自我反思中找到答案,是个超高的技能。

在一年的易居沃顿课程中,我曾多次听他讲组织新模式,一直想问他为什么对新的组织结构这么有信心。因为我在博士论文选题的时候曾经非常想研究组织管控的问题。组织管控的首先是一个效率问题。文献和案例中都讲到,组织的结构层次,组织的运行机制,组织行为规范会对组织运行的效率产生影响。很多研究发现,并不是结构越简单的组织效率就越高,并不是有统一行为规范的组织其行为效率就高,并不是复杂组织运行机制就一定会导致组织运行效率的低下。组织效率是个非常复杂而又充满不确定性的问题,关键是因为组织构成的基本要素——人,他的行为是复杂和不确定的。因此,研究组织管控的,都最终转去研究组织行为,研究组织行为的人又不得不去研究行为、人格、心理学。做这个复杂的论文,我真的是毕不了业了,虽然我很感兴趣。老实讲,我宁愿信赖日本企业的层级化管控的组织架构的效率。谷歌等创新性公司的成功主要是来自于产品技术创新的红利,而组织效率是他们所愿意负担的成本,因为创新需要一种“无效率”的组织形式来激发对固有逻辑框架的打破,并持续促发这种激荡。然而,对于绝大多数传统商业模式的公司,组织效率一定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改善组织效率如此之难,以至于企业即使知道组织有效率的问题,仍无法下决心改变,因为改变组织架构、再造流程,甚至改变组织文化,这类变革本身就是对组织现有运行效率的冲击,而且效果也不一定是正向的。

2015年,一批易居沃顿课题组的导师都辞职创业了,我也是有点错愕。这些比我大不了几岁的行业佼佼者,为什么会放下多年经营的舞台,微笑着重新开始?他们的创业再也无法使他们达到以前的高度,因为中国就从来没有那种英雄主义色彩的秤杆子挑江山的老大,是时代造就了这批精英,而时代已经变了。他们的创业要创什么?又或者不是在“创”,不是去攀登一座高峰,而是经营一片四季常青的草场?

我带着近一年的疑问参加“我们仨”发布会,满意的离开。

共鸣首先来自会场的气氛。东方艺术中心小剧场。传达着轻松、安静、零距离的主题。从我的座位看过去,主舞台符合1/3原则,画面、颜色、竖琴都刚刚好。创业,不是口号,不是躁动,是理性的选择…



问题1:“我们仨”的创业?





  • 创业来自于理想和情怀。但创业更重要的是当理想和情怀被粉碎在现实世界的时候,如何在每天苟且中坚持初衷;
  • 创业是作为投资人,先承担风险再获得收益。以前是领工资,现在是创造工资;
  • 创业是成就一番事业,不仅仅是工作;
  • 创业在企业微观层面体现在对“标准”有了控制权;
  • 创业体现在对事业部职能的打造,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架构;
  • 创业基于学习消化后的创新
  • 创业如果走老路到不了新地方
  • 创业是重新定义职能环节、给组织赋能、尝试新业务模式
  • 从今天开始一切归于平淡,时间是最好的答案
问题2:“我们仨”的关系?



  • 三个男人斗地主,分工合作,有争有合
  • 事业合伙人和股权跟投机制
  • 一个足球队,各司其职
问题3:“我们仨”、绿都与宇通?



  • 绿都作为大平台,其土地储备和现有业务是组织发展的基础;
  • 宇通以主营业务和规模作为新组织的背书
  • “我们仨”为新组织赋能
问题4:“我们仨”的新?





  • 重新定义钱
有内容的钱才是有竞争力的钱。钱和资产做嫁接的核心就是内容。内容正是三个人所拥有的。

  • 重新定义资产
资产最重要的就是给它赋能。“我们仨”要对组织赋能。

  • 重新定义共享
共享导致了核心价值在传播的同时不断妥协;共享应该定位在收益的层面;共享是一门生意,原则是估值与对价。

  • 重新定义组织
“我们仨”是一个去中心化、聚焦创新、跨职能的组织。 问题:5:“我们仨”干什么?





  • 房地产业务
有质量的增长,不符合资本需求的项目不做,不仅仅为了规模做事。做事要符合投资回报,符合组织目标,以及品牌对品质的追求、专注创新不复制,文化至上。

  • 金融不动产:1+5+n:
“1”投融资平台

“5”个环节:建造、经营、品牌、财税、人力

“n”多方位、多角度

  • 资产管理
绿都大型购物中心、写字楼收购、10万方社区的5-8000方商业。

  • 客栈
以客栈为入口,提供更多的小型消费机会。问题6:“我们仨”的组织形式?



  • 基于契约打造。以收购部门、事业部的工作为形式,在提供一份事业和创业机制的同时,实现业务。
  • 打破围绕权力的组织形式,在内部形成某种交易关系。
  • 投资项目对外开放给所有GP,包括投资人、经营者、资源;以项目为背书;以LP+债的形式提供开放的投资管道。
原来,“我们仨”以传统房地产业务为基础,以宇通航母为保障,以团队对业务模式的创新为动力,投向了红海。

第一,“我们仨”对“资本”的赋能,凌驾了资本;

第二,“我们仨”从“零”开始,不存在组织流程改造的成本和无效率。构建新模式刚刚好。

第三,“我们仨”不符合资本需求的项目宁可不做。生意可以走心,这是创业的初衷。

正像主持人“地产叶问”陈凯所讲的,“我们”再次感谢这个时代,在给予了“我们”光鲜的舞台之后,还给了“我们”重新开始的可能;而且,任何事,“你所是大于你所为”!


    关注 李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