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处世的三大本能、意识、本事、事理、方法论

 

为人处世的三大本能、三大意识、三大本事、三大事理、三大方法论...



三大本能

摸底

遇事、遇人先想:他想干什么?情况是什么?背后有什么?这既是为人处事的最基本路数,也是能做好事、做好人的基本前提。

拼争

社会是一个高级自然界,也存在优胜劣汰与适者生存的法则。因此作为一种经过长期演进的社会性动物,人最大的快乐来自于拼争,人最大的能力依赖于拼争,人最大的收益产生于拼争。即便拼争失败了,也会得到方法、经验、意识,与“走出了这一步”的新的更高的基础。甚至有时候,根本不用拼争,只要摆出拼争的架式,不敢拼争的对手就退缩了。

社交

人是社会动物,精神与物质的收益都要通过社会系统才能获得。因此交际就必然成为人的一种本能。

三大意识

自己人

现在社会上流行所谓“人脉”,但其实是一种误导。因为“人脉”的基础是利用,而人是理性的、有情感的,在物质之外还有精神需求的,因此这种基于利用的“人脉”必然成本高收益低。而“自己人”的基础是“利益共同体”与“情感共同体”,是一种1+1>2的聚变机制,既获得了更大的利益,也得到了更大的情感支撑。帮助人

收获“自己人”的主要途径是帮助人与体谅人,但这种帮助不是“我要帮”,也不是“尽我所能”,而是“他想让我帮”及“给他所需”,这样帮的目的是为对方好、让对方好及对方真正好,这就帮到点子上了。通常出力不讨好主要是凭自身好恶去帮,其实是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而不是为了对方好,徒有帮的形式而少对方真正需要的内容。体谅人也是一种帮助,是提供一种精神、情感与心理的支撑。

吸引人

不仅找对象需要吸引人,吸引人还是为人处世的一种重要意识,有着特殊且重要的作用。比如“有威信”就是一种吸引,可以主动获得广泛的认可与支持,可以凝聚更多的资源与更大的力量,可以为自己营造一个积极快乐的情感环境,等等。这种吸引不是诱惑,而是由于你的智慧、能力、情感、形象能够让他人得到物质与精神上的收益,而乐于被吸引。公道心与行事能力是吸引力的核心。

三大本事识人

识人的重要性不用多说。主要是通过一个人的外部表现,推导出他的生活经历与现实环境,进而再推导出他的思维方式、心理状态与行事方式。即:他是什么样的人,他会怎么做,与他在一起做事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这是为人处世最最重要的本事。

动手

动手还不是做事,就是动手,比如端茶倒水。动手虽然形式简单,但这种最直观、最直接的动作却有着丰富的内涵,而且可以反应出一个人本事的高低。此外在现代社会与当前的教育模式下,对动手的训练与实际动手的机会都越来越少,因此动手的意义就越来越大。动手能反映一个人是否有眼色,这是对环境、事态与人的判断;能反映一个人的思想,是否耻于动手,是否不会动手;还能反映一个人的修为,越是大人物越是会用动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主题或态度。

说话

人人都会说话,但水平不同、效果不同。会说话不是口才好,而是说了有好的效果。因此会说话有二个原则,一是话不难听;二是说了有效果。话不难听与有效果,都是建立在对人、对事的准确判断的基础上的,都是以人、以事为目标,而不是我想怎么说,我会怎么说。

三大事理

因果

人生没有抱怨的理由,事都是自己做下的。因此做事要有结果意识,并善于从因果间来总结经验与教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与处事能力。而思维能力与处事能力的优化又可以改变以后的因果。

中庸

中庸不是折衷,更不是隐忍不表态。“中”是无过无不及,即恰到好处,正合适;“庸”是正常、本原。其“道”就是指恰到好处地按符合事物正常、本原规律的方法、路径去做。

上善若水

水无形,但化作春雨可以滋润万物,化作海啸又可以摧毁万物,唯一有的只是一种能量。因此上善若水是要修炼一种智慧、情感、行动的能量,而不是前提构建一种所谓“好”的形状与形式,比如“高调做事、低调做人”这样的形状,难道需要“高调做人”的时候还要“低调”吗?这样往往遇事、遇人不知变通、不会运用,就善不到哪里去了。

三大方法论活人不能让尿憋死

着急不如想办法,要有在常规之外想办法的意识。遇到困境要多想能怎么办?还能怎么办?难道就不能“那么”办吗?当然能想出“非常之策”的基础是平时要广泛涉猎,看书看报看人也要“不拘一格”,储备多了,遇事才能出妙招。

死猪不怕开水烫

实在没办法了,硬挺也是办法。这不是“坐以待毙”,而是坚持待变,很多事随着时间的推移、事物的发展,会发生很多变化,现在看来不可能的、没办法的事,过段时间可能转机就出现了。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这个话不好听,却反映出二个做事的机制。一是经常观察、琢磨、权衡,往往可以做很多当初做不到的事。二是不管人还是事,时间长了,总会露出破绽,所以防贼之要,在于不让贼惦记,而不是买一把好锁。


    关注 上大李晨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