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 但以理书第一章的一篇讲章

 

但以理书一章的讲章展示,如何传讲适切又合乎圣经的信息,而不进行道德说教。它还美妙地展现原本针对被掳之以色列的信息,如何适用在当代的美国教会。...



摘录自桂丹诺(Sidney Greidanus)着,李永卓译,《从但以理书传讲基督》(麦种,2016年夏天出版)

开始预售:

https://www.beclass.com/rid=1939fa05711f73f378cf

定价 ¥186.00,65折优惠 ¥120.90

其它优惠

A. 「圣经注释」与「焦点系列」全面65折优惠,至六月底止

B. 「光照系列」预售,《简单与讲道的人》、《从释经到讲道》、《从旧约传讲基督》7折,该系列其他书籍65折。 至七月15日止。 七月10日开始发书。

附录三
「立志」
但以理书第一章的一篇讲章
瑞恩‧费伯(Ryan Faber)

我在校对此书的章节时,以前神学院的学生瑞恩‧费伯牧师,就但以理书进行了两个系列的讲道,六篇关于叙事,五篇关于异象。 我们决定把其中两篇讲章加入本书附录,一篇选自叙事方面的讲章,一篇选自异象方面的讲章。

但以理书一章的讲章展示,如何传讲适切又合乎圣经的信息,而不进行道德说教。 它还美妙地展现原本针对被掳之以色列的信息,如何适用在当代的美国教会。 如果对一个正在遭受公然逼迫的教会传讲但以理书,讲章的应用会更直接,但瑞恩这篇讲章的对象是爱荷华州佩拉市一间并未遭受国家逼迫的教会。 但是瑞恩为但以理书的今日应用设立舞台,他解释今天我们仍然处在被掳之中,承受先祖被逐出乐园的后果,正在「伊甸之东」过着属地的生活,与荆棘和蒺藜、飓风和地震苦斗,忍受着撒但的敌对、破坏的关系、痛苦、死亡、和谋杀(创三~四章)。

但以理书九章的讲章表明,如何根据一段但以理的冗长祷告及富争议性的复杂异象,传讲一篇焦点明确的讲章。 我们注意到,瑞恩只解释祷告中的关键经节,从而得以快速地进入七十个七的异象信息。 他接着用生动的旧约圣经禧年意象—就是失去产业的以色列人可以回到自己土地的禧年—来解释相当抽象的「七个七」(7 × 7 =49年),也解释「七十个七」(10 × 7 × 7 =490年)的禧年,就是启示录二十一章所说的「新天新地」。 这篇讲章也说明,讲道者可以温柔地纠正会众所用的《新国际版》(或《和合本》)圣经,并不是用自己的译文,而是用另外一本受人尊重的版本,这一次是《新修订标准版》(或《新译本》)。 或许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瑞恩将大约八十五页的研究成果,转化成一篇只有十一页的有力讲章。

昨天,我们第二次在信心教会举行葬礼。 两周前,我们刚刚哀悼黛比‧文斯特(Deb Veenstra)的死,她年纪轻轻,却死于癌症。 昨天,我们哀悼珍‧尼寇(Jan Nikkel),她也是英年早逝于癌症。

我们的哀悼反映了基督信仰的一个核心信念:这是错误的。 癌症是一个错误。 死亡是一个错误。 不应该是这样的,神并不希望祂的世界如此运转。 神并不喜悦看到疾病、抑郁、黑暗、或死亡。 这些都有力地、尖锐地、痛苦地提醒我们现今生活之地—伊甸之东。

我们的世界是一个受罪缠绕、四分五裂、伤痕累累的世界。 这个世界经常让我们感受到打击和创伤。 在这个从乐园被逐流放的地方,在伊甸之东,痛苦成了我们生活的记号。 我们在痛苦中生出我们的子女,在劳苦中吃着地里的出产。 直到我们归回尘土—我们本是尘土,也要归于尘土(创三16~19)。

我们如何才能持守对神的忠心? 我们怎样才能在这个世界持守盼望?

这并不只是我们今天这些人的问题。 这也是古代以色列人的问题,而但以理书正是写给他们的。 他们和我们一样,也活在被掳之中。 远离神的同在,远离古久以前应许给先祖的土地。

巴比伦人首先掳走了最有前途的年轻人——「以色列人的宗室和贵胄中」的成员,「就是年少没有残疾、相貌俊美、通达各样学问、知识聪明俱备、足能侍立在王宫里的」(但一3~4)。

八年后,巴比伦人卷土重来,把「众首领,并所有大能的勇士共一万人,连一切木匠、铁匠都掳了去,除了国中极贫穷的人以外,没有剩下的」(王下二十四14)。 过了十年,巴比伦第三次「光顾」。 这一回,他们将神的圣殿、王宫、和耶路撒冷所有的房屋付之一炬。 所有的重要建筑都被焚毁。 城墙也被拆毁。 城里的人都被带往被掳之地,只留下少数最穷的,修理葡萄园,耕种田地(王下二十五9~12)。

在巴比伦河边,被掳的人们一想起锡安,就坐下哭泣。 他们说,「耶和华离弃了我;主忘记了我」(赛四十九14)。 掳掠他们的人让他们唱歌,但他们想,我们怎能在异邦,在远离耶和华同在之地唱耶和华的歌呢(诗一三七1~4)? 在伊甸之东,在被掳之地,在这个因罪恶而满目疮痍,常常让我们疲惫和受伤的世界,我们怎能继续持守盼望呢?

但以理书正是写给神在被掳中的百姓,安慰他们,鼓励他们,告诉他们一个好消息:我们的神掌权。 不论我们周围的事情看起来如何,不论境遇如何,我们的神掌权。 祂正在执行祂的旨意。

起头是这样的。 1节说,「犹大王约雅敬在位第三年,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来到耶路撒冷,将城围困。 主将犹大王约雅敬,并神殿中器皿的几份交付他手,他就把这器皿带到示拿地,收入他神的庙里,放在他神的库中」(但一1~2)。

乍看起来,以色列的神似乎战败了。 巴比伦王洗劫了神的殿,掠走其中的珍宝。 一位圣经研究者说,这是显明尼布甲尼撒和他的众神战胜了以色列和以色列的神。 以后的另外一位巴比伦王,会用从神殿劫掠来的一些金杯,来称赞他那些用金、银、铜、铁、木、石所造的神(但五3~4)。 毫无疑问,尼布甲尼撒认为他比神更大。 至少,看起来确是如此。

「现代历史学家会说,犹大灭亡是因为犹大敌不过世界上最强大的国。 巴比伦祭司会说,巴比伦的众神大有能力,完全胜过了以色列的神。 」 但是请注意,圣经作者在第2节说:「主将犹大王约雅敬...... 交付他手。 」

就连以色列被掳至巴比伦,也在神的掌管和能力之下,这是祂对世界之护理(providential)计划的一部分。 巴比伦王本身没有权柄,也没有能力凌驾在神的百姓之上,除非他有上面而来的权能(约十九11)。 即使错误看起来很强大,即使我们正流亡在巴比伦,即使我们经历到其他人之苦痛带来的冲击,即使我们为背叛、灾难、疾病、压抑所摧毁,即使我们经历到虐待与遗弃—「黑暗势力虽然猖狂,天父却仍作王。 」

第2节告诉我们,「主将犹大王约雅敬,并神殿中器皿的几份交付他手,他就把这器皿带到示拿地,收入他神的庙里,放在他神的库中。 」《新国际版》译作「巴比伦」的这个地方,希伯来文直译为「示拿」(如《和合本》)。 对于古代作者来说,这个词很重要。 对于被掳中的以色列人来说,示拿是一个盼望的词—是提醒他们,尽管巴比伦是黑暗和危险的地方,是敌对神的地方,它仍然在神的审判之下。

或许你记得那个故事。 大洪水之后,当时天下人的口音言语都是一样,他们往东边迁移。 「在示拿地遇见一片平原,就住在那里。 」人们就在那里为自己建了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为要传扬他们的名,免得他们分散在全地上。 但是神下来,变乱了他们的语言,将他们分散在全地上(创十一1~9)。

对于被掳中的以色列百姓来说,示拿是一个带有盼望的词。 许多注释书作者将但以理的故事归类为神学家们所称的「对立」(the antithesis)。 圣经称「为敌」。 神应许说,女人和蛇要彼此为敌,女人的后裔和蛇的后裔也彼此为敌。 提及示拿,提醒古代以色列人想起神的伟大应许:蛇要伤你的脚跟,但你要伤牠的头(创三15)。 提及示拿,提醒百姓想到巴比伦的事:「因他永刑已定! 」 此前,神曾使她卑微,祂能、祂也将再这样做。

人们在巴比伦河边坐下哭泣(诗一三七1)。 他们怀疑神是否忘记了他们;神是否丢弃了他们(赛四十九14)。 有些人显然受到试探而离弃耶和华。 忘记耶和华。 特别是当生活遭受重创,遍体鳞伤的时候。

这正是尼布甲尼撒所要的。 在3节,他「吩咐太监长亚施毗拿,从以色列人的宗室和贵胄中带进几个人来」,亚施毗拿「要教他们迦勒底的文字言语」。 年轻人「要受三年的训练,然后要服事王。 」

「他们中间有犹大族的人:但以理、哈拿尼雅、米沙利、亚撒利雅。 太监长给他们起名,称但以理为伯提沙撒,称哈拿尼雅为沙得拉,称米沙利为米煞,称亚撒利雅为埃布尔尼歌」(但一3~7)。

被带进来的人是犹大王室成员。 他们是犹大王的子女——并且是万王之王、万主之主的子民。 但尼布甲尼撒想要训练他们不服事神,而服事他自己。 这些以色列年轻人将要接受再教育。 有人说,就像是「重新设定」一样。 他们必须学习巴比伦的语言文字。 不再忠于亚伯拉罕、艾萨克、和雅各布的神,而要「在外貌与举止上成为彻头彻尾的巴比伦人」。 于是,太监长改了他们的名字。 他们的新名字要反映他们新的忠诚,效忠的新对象——巴比伦的众神。

但以理这个名字的意思是「神是我的审判者」,被改成了伯提沙撒,意思是「愿彼勒(Bel,巴比伦的主神)保守他的性命」。 哈拿尼雅这希伯来名字的意思是「耶和华是仁慈的」,改成了沙得拉,意思是「阿库(Aku,巴比伦的月神)的命令」。 米沙利的意思是「有谁像耶和华? 」,改成了米煞,意思是「有谁像阿库? 」。 亚撒利雅的意思是「耶和华所帮助的」,改成了埃布尔尼歌,意思是「尼布的仆人」,尼布(Nebo)是巴比伦的智能与农业之神。

太监长给但以理和他的朋友们起了新的名字。 这些新名字是要反映他们效忠的新对象,即巴比伦众神。 然而,但以理持守对主神的忠心。 8节告诉我们,他对强加之新名字的响应,但以理立志「不以王的膳和王所饮的酒玷污自己」。 但以理还是但以理—王的孩子,万王之王和万主之主的孩子。 一位讲道者说,尼布甲尼撒可以改变他的名字,但却不能改变他的心。 「他们继续忠于以色列真神。 」 因此,「但以理立志不以王的膳和王所饮的酒玷污自己」(但一8)。

我们并不完全清楚,为何王的膳和酒会玷污但以理。 或许王的某些膳食来自不符合犹太洁净条例(not kosher)的动物,就是神吩咐古代以色列人不可吃的那些动物。 或许王的膳和酒曾经祭过偶像,也就是巴比伦的众神。

正如保罗所告诉哥林多教会圣徒的,喝这样的食物,饮这样的酒,就如同敬拜这些假神:「外邦人所献的祭是祭鬼,不是祭神,我不愿意你们与鬼相交。 你们不能喝主的杯,又喝鬼的杯;不能吃主的筵席,又吃鬼的筵席。 我们可惹主的愤恨吗? 」(林前十20~22)。

但以理不愿玷污自己。 即使这样做会引起王怒。 太监长非常害怕。 在10节,他告诉但以理,「我惧怕我主我王。 」他这样惧怕是有充分的理由的。 在下一章,「王气忿忿地大发烈怒,吩咐灭绝巴比伦所有的哲士」(但二12)。 太监长说:「我惧怕我主我王,...... 倘若他见你们的面貌比你们同岁的少年人肌瘦,怎么好呢? 这样,你们就使我的头在王那里难保」(但一10)。 但是但以理心意已决。 他坚持。 他定意不让自己因王的膳和酒受到玷污。

第9节告诉我们,因神的恩典,「神使但以理在太监长眼前蒙恩惠,受怜悯。 」也是神的恩典,太监长所派管理他们的委办同意试一试。 一连十天,只给但以理和他的朋友们「素菜吃,白水喝」(但一12)。 15节说,十天的试验结束后,但以理和他的三个朋友「面貌比用王膳的一切少年人更加俊美肥胖。 于是委办撤去派他们用的膳,饮的酒,给他们素菜吃。 」

第17节继续说,「这四个少年人,神在各样文字学问上赐给他们聪明知识,但以理又明白各样的异象和梦兆。 」听起来这是不是和另外一个人十分相像? 有一个少年人,同样远离神所在的地方,远离应许给先祖的土地。 他就是约瑟。 就像约瑟,但以理是一个相貌「俊美」的少年(创三十九6;但一4)。 但以理也在自己主人的眼前「蒙恩惠」,就像约瑟在他的主人波提乏眼前蒙恩一样(创三十九4;但一9)。 就像约瑟,但以理「明白各样的异象和梦兆」(创四十~四十一章;但一17)。

这些引喻是有意的。 但以理是另一个约瑟。 「为现今的机会」(斯四14)被带到巴比伦。 对于古代被掳的以色列百姓来说,这是另外一处带来盼望的话。 神或许会借着但以理成就祂借着约瑟所成就的——保全许多人的性命(创五十20)。 在故事的最后,我们发现但以理也站在与约瑟同样的位置上,就是服事王。

第18节,「尼布甲尼撒王预定带进少年人来的日期满了,太监长就把他们带到王面前。 王与他们谈论,见少年人中无一人能比但以理、哈拿尼雅、米沙利、亚撒利雅。 」注意作者继续用他们的希伯来名字。 并且他们得以「在王面前侍立」(但一18~19)。 但他们却是那位真正伟大之王的仆人——那位万王之王和万主之主,祂掌管万有,祂的旨意正在成就。

故事接近尾声的时候,我们期待伟大的事要通过但以理而发生。 这种期待是正确的,这也是作者的用意。 他鼓励以色列人,即使在被掳之中,也持守忠心和盼望。 仰望神,也期待但以理——神所引导进入寄居生活的人、蒙神眷爱的人、神赐下知识和聪明的人。

同样,我们今天在这个破碎与伤损的世界,在伊甸之东,过着寄居生活,我们也得到鼓励,要持守忠心与盼望。 仰望神,也期待祂差遣进入被掳生活的那一位——祂的被掳之地是在被神离弃的十字架上,为了我们,为了我们得救恩。 在这个世界上,唯一能让我们拥有盼望的理由是:我们的神在掌权。 祂正在成就祂的旨意。

最终,祂将使一切都回到正轨。 祂会带我们回家,从被掳之地回家。 回到彼得所描绘「有义居在其中」的新造(彼后三13)。 最终,神会「结束我们的战争,医治我们的伤痕,使扭曲的变为正直。 」 最终,被罪缠累的这个世界将要过去。 神会将一切都更新。 不再有死亡,不再有悲哀,不再有哭号,不再有疼痛。 神会亲自擦去我们的眼泪(启二十一4~5)。

圣经说,神已经给了我们这些事的证据,祂不仅引导被掳中的但以理得居高位。 更「要借着祂所设立的人、按公义审判天下. 并且叫祂从死里复活、给万人作可信的凭据。 」(徒十七31)。 「所以神将祂升为至高,又赐给祂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稣的名无不屈膝,无不口称耶稣基督为主,使荣耀归与父神」(腓二9~11)。 阿们。


    关注 麦种传道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