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只毛驴

 

这头毛驴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我左手拿着钻石,右手拿着黄金,你会选择取走我哪只手上的物品呢?如果开始思考究竟是要取走钻石还是取走黄金,那么你中了布里丹毛驴效应的圈套了。因为我从头到尾都没有说过 ,你不可以同时取走我手上的物品。
贪心的驴子会被饿死


14世纪,法国经院哲学家布里丹教授养了一只小毛驴。他每天向附近的农民买来一些草料喂养小毛驴。某天,送草的农民出于对哲学家的景仰,额外多送了一堆放在旁边。

这下,毛驴站在两堆数量、质量,与它距离完全相等的草料堆前犹豫不决,不知道究竟应该吃哪堆。这只可怜的毛驴就这样站在原地,左瞧瞧右瞧瞧,也没能作出选择,最后活活饿死。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面对决策、选择的时候都会产生犹豫不决的心理,尤其是当两者的选择看起来都旗鼓相当。这个男孩幽默风趣,体贴热情,却没有经济基础;那个男孩有经济基础却木讷呆板,看起来无趣极了,究竟要怎么选择呢?这份工作离家很近,待遇也不错,可惜工作时间比较长;那份工作虽然离家远,可是工作时间短,福利也好,究竟应该选择哪份工作呢?
心理学家将这种在决策过程中犹豫不定、迟疑不决的现象称为布里丹毛驴效应。效应产生是因为人心里总是想试图获取最大的利益。过高、过于完美的要求使人们迷失方向,会带给人混乱和压力。当压力形成的时候,人的关注点会聚焦在如何选择,如何获得最好的利益,而远离自己的实际需求,变得看不清自己。因此,当人陷入布里丹毛驴效应时,人们会变得为了选择而选择,唯独遗忘了客观地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

如果时间过去了,人们还迟迟不能作出决定,那么情况有可能会变得更加糟糕。这正如人们所说的企图鱼与熊掌兼得,最后常常鱼与熊掌都不能得。

在一个有趣的故事里,哥哥和弟弟带着弓箭去捕大雁。不一会儿,哥哥看到一只大雁从头上飞过,随手就拉起弓箭,并说:“这只又肥又大的雁子烧起来应该挺美味的。”弟弟却拉住哥哥的手说:“这个大雁要炖着吃肉才嫩。”就这样,两兄弟为了大雁应该怎么吃而争吵了起来。这时,一位农民路过,开解两兄弟说:“一半烧着吃,一半煮着吃不就行了吗?”两兄弟觉得有道理,就又举起手中的弓箭,可大雁早已经飞回家了。当人们迟迟在利益面前犹豫不决的时候,“利益”早已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跑到别人怀里去了。
两堆一模一样的稻草,要怎么选择
每个人都不想丧失最大的利益,都不希望美味的肥肉跑到别人的肚子里,那么,要如何作出最正确的选择呢?

闭上眼睛,潜意识想到的选择通常都是正确的选择。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某道选择题看起来既熟悉又陌生,很显然,那道选择题涉及的知识点曾停留在我们的脑海中。不过,很不幸, 我们没能把“它”挽留住。这个时候,我们第一时间想到选的那个答案通常是正确的答案。过了几分钟,再来看看这道题目,发现另外一个答案好像才是正确的,就修改了原先的答案。这个时候,这个后来被修改的答案常常是错误的答案。为什么呢?

因为之前这道题涉及的知识点曾在脑海中出现。当我们接触这道题时,潜意识会帮我们调出对这道题答案的模糊印象,使我们第一时间想填上某个答案。这是潜意识将题目内容和记忆印象对应产生的结果。因此,第一时间、下意识反应作出来的选择,正确率最高。

如果你对两堆一模一样的稻草没有“第一印象”和“下意识的决策”,那该怎么办?答案是当机立断,随便选一堆。因为目的是填饱肚子,就是这么简单。
英国北威尔士地区曾经发生过一次历史罕见的泥石流。当时,有位男子第一时间拉着妻子冲到房子外面,而他五岁大的儿子却在这次事故中死去。事后,很多人对此议论纷纷。有的人说男子救出妻子做得对,因为妻子不能死而复生,孩子却可以再生一个。有的人却说男子做得不对,应该先救孩子,因为孩子死了无法复活,妻子却可以再娶一个。

当记者听了这个故事,也感到非常疑惑,就跑去问那位男子,希望能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结果男子说:“我当时什么也没有想。发现泥石流时,我的妻子就在身边,第一反应就是抓住妻子冲出门外。等到我回去再救孩子的时候,屋子已经被泥石流冲垮了。”

试想一下,如果这位男子既想救孩子,又想救妻子,他最后会不会像那只饿死的毛驴一样呢?
本文摘自《惯守本能的毛毛虫:奇妙的心理效应》,世界上最权威最有趣的心理效应,最常见的行为模式,结合生活化的案例,探索复杂难测的人心,揭开认知背后的秘密。一本让你重塑自我形象和了解他人的绝妙心理指南!

点击阅读原文,一起来找到你心里的那只毛毛虫。
关注掌阅iReader 发现更多精彩!


    关注 掌阅iReader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