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一件苦差事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写作,是时候告诉你们真相了...



经常有人问,老池,你平时不也得工作么?怎么有时间写这么多东西。其实时间是最公平的资源,每人每天二十四份,一份一小时,不多不少。大风刮不来时间,银子也换不来岁月,真正不同的是,人们如何去使用这些时间资源。

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似乎让每个人都忙忙碌碌,像个旋转的陀螺,一时一刻都停不下来。但是,大部分情况下,我们每个人显得很忙,是因为忙碌会让我们心理踏实一点:你看,不管怎么样,老子(老娘)今天毕竟忙成这个鬼样子了,即使事情没做成,谁也不能怪我吧。然后就安心的睡了。

很多人看到这个结论愤愤不平:我都忙成狗了,你居然说这种风凉话……其实狗是冤枉的,狗并不忙。不信的话,你可以试着问一下你的狗。不过,更有效的方式是去梳理自己的时间,从早晨醒来到晚上睡去,以一小时为单位拆分和切割时间,你会发现,其中有大把的时间被浪费掉了,而你并不知道是怎么浪费的。仔细规划一下,能节省出来的时间可能会吓你一跳。

我每周花在写作上的时间大概有六到八小时,这些时间大部分散落在周末和深夜,事实上我在夜里十点到十二点这段时间的写作效率是最高的,貌似和年轻时编程的习惯很像。这些时间,对我的工作和生活来说,完全不是负担。我甚至有时间来进行大量的阅读,事实上阅读才是最花费时间的行为,但这种花费是必不可少的。没有阅读就不可能有输出,无论是技术,还是写作。

时间这东西,就像每个人的肱二头肌,不管大小,鼓一鼓,总会有的。

一切以时间为借口的拖延症,都是耍流氓!

即便有了时间,即便写作成了习惯,写东西依然是一件苦差事,无论是对专业作家,还是业余作者。路遥在完成了百万巨著《平凡的世界》的手稿之后,「几乎不是思想的支配,而是不知出于一种什么原因,我从桌前站起来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手中的那支圆珠笔从窗户里拥了出去」,「索性用脚把卫生间的门踢住,出声地哭起来,我向另一个我表达无限的伤心、委屈和儿童一样的软弱。而那个父亲一样的我制止了哭泣的我并引导我走出卫生间」。这种行为和泪水,虽然掺杂了喜悦,但更多是一种解脱,《平凡的世界》差不多耗尽了路遥所有的心血。可以说,写作行为对人的消耗是巨大的。

最近在读村上春树的新书《身为职业小说家》,繁体版,台湾翻译家赖明珠译作。村上春树是我极为欣赏的一位作家,无论是随笔还是小说,他的作品始终保持了一种不疾不徐的节奏,缓缓向前,或温婉细腻,或朴实无华,充满力量。村上的书,拿起来就可以读,读了就能进入他营造的那个境地,沉浸感十足,无论是挪威的森林,海边的卡夫卡,还是世界末日与冷酷仙境、国境以南太阳以西。放下,你也不会过分思念和沉迷,可以做到读读即走。但在以后的某一天,你又会重新拿起这本书阅读,读来又是一番心境。



很多公众号作者,尤其是企业号,喜欢每天推送一篇或多篇,这种类型的文章我一般很少阅读,因为压迫感太强了。一般是积累到实在忍受不了,点进去消掉提醒数字,或者干脆删除。

村上的大部分作品,都没有这种压迫感。

村上在这本自传体的新书里写到:写小说这件事,基本上是相当「迟钝」的作业,几乎看不到什么利落的要素。大部分情况下,作者都是一个人关到书房里,「这样也不行,那样也不好」的推敲着文字,在书桌前搔首弄姿,冥思苦想,花费几个小时只是为了让某一行文字有更准确或更丰富或更顺畅的表达。即使真的有一点提升,也不会有人跑过来拍着你的肩膀说「兄弟,干得不错」。你只能自我鼓励,「嗯嗯,这里写得太棒了」,然后默默点头。

上周写「如何富成一个废物」的时候,大概就是这种体验。那篇文章我罕见的花费了两个晚上进行写作和修改,逐字推敲,但最终读了那篇文章的两万读者里,有多少人会注意到这些措辞和修改呢?恐怕是一个也没有。

写小说就更麻烦了,随笔可以用直接简单清晰的笔法告诉读者你想要表达的东西,而小说是通过故事来「拐弯抹角」的营造场景,表达主题。一千个读者读一个故事,可能会产生一千个想法。在起承转合与拐弯抹角之处,真理和真相才可能同时迸现。也许这些正是小说和小说家存在的价值吧。而创造这些作品,确是耗费心力的事情,这一点确认无疑。

生活已经很艰难了,为什么还要写作呢?对于我来说:

1、写东西带给我的好处,远远大于辛苦。
2、人生在世,总要踮起脚尖做一些艰难的事情,否则怎么进步?

你呢?

题图:From Zoommy

台湾版的书确实昂贵,知识有价。这本书我买的时候花了114.5元,现在的价格是191.3。

繁体字不是问题,竖排风格读起来有点吃力,因为你总要频频点头。我习惯睡前阅读,每次读这本书都会点着头睡过去,所以到现在也没读完。


    关注 MacTalk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