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在韩国】首尔大学&北京大学:从通识教育与通选课堂看两校

 

你想在选修课时上三百人大课,并在课上睡觉玩手机甚至一逃一个学期吗?那你千万不要来首尔大学!但是!在这里老师可以认识你!你可以和老师一起喝酒!还会认识靠谱小伙伴!...

勘误
笔者在五月26日推送的“首尔大学是怎么把我感动到想给北大提一揽子建议的”一文中,笔者误将首尔大学图书馆新馆관정관翻译成了灌顶馆,正确翻译应该为冠廷馆,笔者在这里向大家表示歉意。
今天想
谈谈首尔大学的课堂,不得不承认,笔者在首尔大学也只待了短短地三个月,上过的课也十分有限,因此在文中难免会有片面之处,希望前辈们多多指教!
       一些学者认为,高等教育重在本科,而本科教育重在通识。
通识教育的水平和质量成为评价一所大学优秀与否的标准之一,重视
通识教育也成为国内高校本科生教学改革的一大核心理念,笔者一直认为
北京大学元培学院
是这一改革潮流中最出色的一项尝试,来到韩国后发现
首尔大学
也有
自由专业本科生院
       建立这样一个学院只是通识教育的一部分,毕竟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学生将在这样的院系学习,相对来说更有广泛性的就是本科生通选课(韩国人称之为教养课)。
       笔者受到的第一个冲击,就是在看
首尔大学国语国文系
(韩语)的培养计划的时候,发现
专业必修与专业选修
加起来只有不到
40学分
,而总的毕业要求为
120学分
,笔者查阅了
北京大学中文系
的培养计划,发现北大中文系的
专业必修与专业选修
一共要求约
90分
,而毕业要求为
150分
。可见只拿这两个学校的这两个专业来看,首尔大学的
通识力度
还是要明显远高于北大的。
       笔者想探讨的另一个问题,是有关上课形式的问题,很多学者认为,教学应该更加突出学生的主动性,因此想通过介绍自己正在上的一门通选课来给大家一些这方面的启发。
       在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笔者一直试图找统计了两个学校所有通选课的课程名和选课限制人数的资料,然而无奈没有找到,因此只能以一些自己的印象和感受为基础谈谈,虽然难免有失客观,但笔者认为也是一个参考。
       说到国内大学课堂,最大的特点恐怕就是大了,虽然由于专业原因,笔者上的课大多是小课,但反观其他专业的专业课或者政治课、通选课等,就会发现大课所占比例还是不小。
        笔者在北大上过的人数最多的一门课就要数《
地震概论
》了,一个课堂大概有将近四百人,而且我敢保证,80%以上的人没和老师说过话,不过也没办法,老师有积极性把这门课上成北大第一大课,同学们也愿意选不这么上不行啊!
下图为笔者大一上
《地震概论》
的时候所拍。


虽然其他大课不像地震概论这么典型,但是这样的大课还是很多的,我所熟知的,例如《人类的性、生殖与健康》、《美国社会文化》、
西方美术史
博弈与社会
世界文化地理
经济学原理
》、《
中国经济专题等课
的人数都达到了三百人以上,而150人左右的课更是十分常见。
虽然北大也有非常多很优质的小课,但是这些小课很多时候是不受青睐的。对一些同学来说,被教授认识大概不是好事情,认识之后上课不听或是逃课就不容易了,爱自由也许是北大人的天性,若为自由故,宁可一直水。
       同时笔者相信,国内其他高校大课的比例应该比北大还高很多吧。
       那么首尔大学的情况呢?想水的人在首尔大学就会很惨了ㅠㅠ。笔者在选课的时候并没有发现有超过100人的课,同时笔者的小伙伴告诉笔者,首尔大学最大的通选课教室只有140人。通选课的人数大多数在
30人到60人之间
,也有很多在20人以下。
       笔者不禁觉得,和国内同学比,首尔大的学生太没见过世面了哈哈哈。可以不得不承认,从通选课教学资源分配和教学质量提高的角度来看,首尔大学还是有做得更好的地方。


只是从课程规模上来看不能说明什么,所以笔者还想从课程内容上来说说。笔者和笔者的小伙伴都一个明显的感受,和北大相比,在首尔大学上课不仅明显有更多的讨论和发表,也更注重实践

国内大学的大多课程仍然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表现机会相对较少,往往被动接受上课内容。笔者接下来以一门通选课为例,讲讲笔者多感知的首尔大学的课堂。



课名:韩国人的语言与文化

类别:通选/教养

时间:每周二、四15:30-16:45

构成:总课时27次

其中组别讨论8次

老师答疑8次

老师讲课5次

考试2次

        特讲4次

考核:出勤+讨论+考试+论文+随笔

讨论:每次讨论前,学生到教学网下载每节课相关的论文(每次大概阅读量约3-4万字)由小组(4-5名)中一名同学写一篇1500字左右的引起讨论的文章,上课时就文章中提出的点进行讨论,讨论后分组做要点发表。讨论后每个组写出自己的问题,下节课为答疑。

答疑:老师并非简单地回答问题,而是会做一个word文档,上面不仅写了对每一个问题的回答,而且会列出提到这个问题的参考文献,也会加一些网页链接,同时也会把参考文献以附件形式上传,答疑时也会直接给我们看文献原文中提到的部分。

特讲:一般都是一些职场人,别的国家、背景的老师来做讲座。以笔者所知,几乎每一门通选课都有很多次特讲。

笔者觉得相对讲授型的课堂,这样的形式学生的参与度明显更大,学生通过阅读论文学习基本知识后,自己写出引起讨论文章,讨论到写出问题,而老师答疑时讲的内容也是针对学生问的问题,笔者这样的形式下老师反而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每次的答疑材料都包含老师很多的心血,因为每个学期上课都要准备新的内容。
       这门课让笔者联想到了之前在北大上过的一门卞江老师的大学化学,当时我们在coursera看卞老师的教学视频,课上的时间全部用来答疑和发表、答辩。虽然笔者觉得从课程难度和对学生的提升来说,在首尔大学上的这门课完全不能和大学化学比,但是从课程过程安排的成熟程度来讲,韩国人的语言与文化还是有很多让我觉得值得借鉴的地方,是一门不可多得的优秀课程。
        还想补充一点,在首尔大学的通选课上,感觉会有比北大更多的参访、调研活动。
笔者很爱北京大学,笔者心中的北大,是世界一流的北大,尤其是从救亡图存、国家复兴的角度来讲,世界大概没有那个学校有北京大学对与中国那样举足轻重的地位了。

可也大概因为笔者太爱北大,就太容易看到北大的不足。笔者不得不承认我们在很多方面没有韩国做得好,也不得不承认在很多方面北京大学没有首尔大学做得成熟,笔者一直认为,北京大学和首尔大学的对比,应该是两个国际排名相似的、争相建设一流大学的、十分相似的对比,可不仅仅是这样,笔者还从两个学校的对比中看到了一个发展中国家和一个发达国家的对比。

韩国在1992年人均gdp过万美元,而今天中国只有8000。还需认识到1992年的一万美元在购买力上比如今的1万美元可差多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快速发展,我们看到我们和发达国家的差距是越来越小的,这当然会让我们充满希望,可也绝不能丢掉忧患意识,要更多地认识不足,要有更过的问题意识。

不小心有些跑题,但这些意识也是北大、北大人应该有人意识。北大在一些方面的表现,离世界一流的水准还差很远,我一直以北大的学术声誉而自豪,可也同时希望北大在硬件设施、后勤保障、网站建设等方面越来越好。

在本文的主题——通识教育上面,可以说,走在国内最前面的北京大学在与首尔大学对比时并没有体现出直观的优势,衷心希望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北京大学可以再次绽放。

下图为笔者摄于北京大学

由于内容的原因,文章不够有趣,图片更是几乎没有,衷心感谢看到这里的读者!谢谢你们!

百科:北京大学元培学院&首尔大学自由专业本科生院


元培学院以北大老校长蔡元培先生命名,是北京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的试验基地,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深圳特区”,借鉴世界优秀大学的成功经验,贯彻加强基础,促进交叉,尊重选择、卓越教学的方针,建立中国特色的博雅教育计划和北大风格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爱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各行业起引领作用的高素质人才。
元培学院招生与其他院系不同,实行低年级不分专业,按文理两大类招生。学生在全校的学科范围内选择和安排自己的课程与知识结构;在导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志趣在全校各个院系的各个专业中自主选择专业。
(出处为北京大学元培学院网站:
http://yuanpei.pku.edu.cn/




自由专业本科生院的目标:

为了实现能够引领时代的、创新的、自由化的人才培养,2009年开始(北大为2007年)设置自由专业本科生院,我院的教育旨在于强化全面、深刻的基础教育,并且通过因材施教的教育过程,培养学生全面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能够成为全人类领袖的潜在人才。

自由专业本科生院的特征:

首尔大学自由专业本科生院最大的特征,就是可以自由选择专业。除了校规中限制的一部分专业(入学通知书上有写)可以选择其他一切专业,也可以创造新的专业并取得学位。为了真正将这样的多样性付诸于实践,也为了实现强化学生的基础学术能力这一基本要求,学院在实施多种新的教育方式的同时,也提供多样的比较学科教育项目。

院长致辞:

  •  这里面向广阔的未来
  •  这里指向真正的自由
  •  在这里尽情品知学问之味,感受求学之乐
(出处为首尔大学自由专业本科生院官网:http://cls.snu.ac.kr/中文资料为笔者本人翻译)

参考视频:

首尔大学自由专业本科生院宣传片



百科: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共同研究解决本地化或全球化的挑战以及其他现实世界面临的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学生在课后完成自主学习,他们可以看视频讲座、听播客、阅读功能增强的电子书,还能在网络上与别的同学讨论,能在任何时候去查阅需要的材料。教师也能有更多的时间与每个人交流。在课后,学生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学习节奏、风格和呈现知识的方式,教师则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其目标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翻转课堂模式是大教育运动的一部分,它与混合式学习、探究性学习、其他教学方法和工具在含义上有所重叠,都是为了让学习更加灵活、主动,让学生的参与度更强。互联网时代,学生通过互联网学习丰富的在线课程,不必一定要到学校接受教师讲授。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催生“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式”是对基于印刷术的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与教学流程的彻底颠覆,由此将引发教师角色、课程模式、管理模式等一系列变革。

(资料来源于百度百科)
作者介绍
范宇新
16周岁时进入北京大学学习

外国语学院韩国(朝鲜)语言文化系13级本科生;同时修习经济学双学位

2016年开始在首尔大学交换学习

一个自以为在料理界、饮酒界、麻将界都有地位的中二青少年

永远乐观~热爱生活~期待丰富的体验~也希望认识更多的朋友~

具体介绍可以进入公众号点击右下角查看!


    关注 为远行做准备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