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机呢?

 

浅谈手机依赖症...

“为什么你还没有放下手机,去完成那份非常复杂的作业?”


你能坚持多久不看自己的手机?在你明明有许多任务需要完成的时候,你会忍不住不停地查看自己的微信吗?如果因为一些需要,在几个小时内不允许你打开自己的手机,你会感到坐立不安吗?

也许你的答案是“是”。的确,在一些复杂繁琐的工作令你感到手足无措时,微博突然弹出的搞笑视频小推送似乎顿时有了无法抵抗的魅力。你会放下工作,点开视频,享受这愉快的“轻松一刻”。

只要你需要,移动设备随时都可以为你提供这种迅速而即时的快乐,然而,这是否会对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心理健康造成影响呢?有一些理论认为,正是由于各式各样数字技术的涌现,导致了信息时代青少年习惯于即时的满足,失去了长远规划的能力。
近期发表在Psychonomic Bulletin & Review的一项研究为这种担忧提供了证据。研究者考察了个体的移动设备依赖程度与其延迟满足能力、冲动控制能力和奖赏敏感性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对手机依赖的程度与延迟满足能力、冲动控制能力均呈负相关,与奖赏敏感性无关。

也就是说,个体越依赖手机,他们的延迟满足能力和冲动控制能力越差。

延迟满足(delay of gratification),
专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属于自我控制的一种,是心理成熟的重要表现之一。关于延迟满足最为著名的一个研究就是Walter Mischel在1968年进行的棉花糖实验。在实验中,研究者给了每个参与实验的孩子一块棉花糖,并告诉他们:他们可以选择现在就吃掉这块棉花糖,也可以选择等待15分钟,然后就可以得到两块糖。追踪研究的结果表明:能够在棉花糖实验里坚持15分钟的儿童在青少年时期有着更好的学业成绩,在未来也有更高的成就。之后研究者又进一步提出了“学业延迟满足”的概念,也就是“学生为了追求更有价值的长远学习目标而推迟即时满足冲动的机会的倾向”。这种学业延迟满足的倾向与学生对学业的自信程度、学习策略的应用都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

其实,我们不难想象这种延迟满足的能力是如何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造成影响的:那些能够拒绝诱惑、对未来有所期待的学生一般都能潜心学习成为学霸。正因为我们的祖先在得到本可以直接食用的谷物与粮食时,没有选择简单粗暴地将它们吃掉,而是播种与等待,才换取了季后更丰盛的收成,使得人类文明得以进化。

在棉花糖实验中,一块糖和两块糖之间的抉择往往被称为“跨期选择(intertemporal choice)”,是一种对未来不同时间点上的结果做出选择的决策过程。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面对着跨期选择:是选择当前的吸烟乐趣还是长久的健康改善;是选择当下的大吃大喝的痛快还是选择健康饮食习惯带来的好处。除了心理学家,经济学家也十分关注这一领域,苏格兰经济学家Rae认为跨期决策会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财富积累。国民越是着眼于未来,人均GDP越高,国家的经济发展前景越好。

研究者通常使用跨期选择中的延迟折扣任务(delay discounting task)来测查一个人的延迟满足能力。比如给你下图中的两个选项,你会怎么选择呢?

这类任务会要求被试在马上得到一些钱和等待一段时间(一天到一年不等)之后得到更多钱的选项之间进行选择。研究发现,手机依赖程度高的被试更加倾向于数量少、但不需要等待的报酬。这和我们在ddl面前的选择有相似之处:我们宁愿一次又一次徒劳地刷新朋友圈,看几个索然无味的笑话,也不愿鼓起勇气面对那份磨人的作业,为争取更高的分数做出努力。

研究者还使用了go-nogo范式和问卷分别测试了这些被试的冲动控制能力和奖赏敏感性,发现手机依赖程度高的人的冲动性也更高,但奖赏敏感性与他人并无差异。也就是说,奖赏(比如一个搞笑小视频)对于手机依赖的用户而言并不显得更加吸引人,他们只是单纯无法忍受等待,也无法在产生“看一下吧”的念头之后控制住自己按下播放键的手。
但是,目前的研究并不能确定手机依赖与延迟满足、冲动控制的能力之间的因果关系。也就是说:既可能是手机依赖对个体的这些能力产生了损伤;也可能是那些本来就倾向于即时性满足、不容易控制住冲动行为的个体更容易产生对移动设备的依赖。
总而言之,请不要再把突然出现的微信消息当成逃避作业的信号,也不要再把微博和朋友圈当成隔离工作压力的港湾。你比任何人都清楚:一味逃避只会让任务越积越多。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堆积如山的ddl,祝你能专注于当下的学习与工作!
参考自: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微信平台推文


    关注 北邮阳光邮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