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瓷器市场前景大好

 

中国是世界上几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在陶瓷技术与艺术上所取得的...



中国是世界上几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在陶瓷技术与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尤其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在中国,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纪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时代,可以说,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陶瓷发展史,中国人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塑造,在许多方面都是通过陶瓷制作来体现的,并形成各时代非常典型的技术与艺术特征。



定窑刻花瓷瓶,主要产地在河北曲阳涧磁村一带,产品质量不逊于河北曲阳,定窑刻花器还常常在花果、莲、鸭、云龙等纹饰轮廓线一侧划以细线相衬,以增强纹饰立体感。刻花是在划花装饰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时与划花工艺一起运用。如在盘、碗中心部位刻出折枝或缠枝花卉轮廓线,然后在花叶轮廓线内以篦状工具划刻复线纹。纹饰中较常见的有双花图案,通常是对称的。此瓶高28厘米,口径9.2厘米,底径7.5厘米。





宋代五大名窑中“汝窑”器以其古朴典雅的造型,复杂独特的工艺而排列五窑榜首,宋时就享有“汝窑为魁”之誉。说起汝窑器的釉色,人们自然会想起那恰是“雨后天晴”般的“天青色”,但天青色只是多种汝窑釉色的一种,其实淡雅映翠,如越窑青瓷“秘色”的“粉青色”才是汝窑器的主要釉色;汝窑所烧制的器物多仿商周青铜器、漆木器等式样,且多为小件的樽、炉、匲、洗等附有三足的文房雅器,故受文人雅士,古今藏家所青睐,“汝窑粉青釉弦纹三足炉”谨为一例。

此三足炉高12.5厘米,口径17.5厘米,底径17厘米。三足鼎立,器身三组弦纹,因胎土中含铜元素,口沿、壁底折角处、弦纹出筋薄釉处即若现出铜红色的线痕,通体施粉青玛瑙釉,器底留有五枚支钉痕,器足剥釉处露出灰褐色的胎骨,俗称“香灰胎”。汝窑弦纹三足炉满釉裹足,釉色清纯温柔,造型周正雅致,充分体现了当朝统治阶级不务“政业”,追求完美的艺术审美取向,与(明)李日华在《紫桃轩又缀》对汝窑器所述“汝窑多秘色,此云玛瑙釉,则殷红矣”的特征具符,是北宋汝窑的典型器物之一。据专家考证,汝窑起烧于北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停烧于崇宁五年(1106年),仅存世短瞬的20年,是五大名窑中烧瓷时间最短的一个瓷窑,可见,北宋汝窑弦纹三足炉就更显珍稀了。


明代宣德(公元1426—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年号)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青花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以其古朴,典雅的造型,晶莹艳丽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纹饰而闻名于世,与明代其他各朝的青花瓷器相比,其烧制技术达到了最高峰,成为我国瓷器名品之一,其成就被称颂为“开一代未有之奇”。《景德镇陶录》评价宣德瓷器:“诸料悉精,青花最贵。”宣德官窑青花,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以致思想观念。作为宫廷用瓷和精美的艺术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与当时制度的完备与技术的成熟有很大关系,作品一直被后人推崇,为青花工艺的典范。宣德青花胎体比永乐朝厚重,胎质精密细腻、洁白坚硬。梅瓶、大盘、大罐多是无釉白色细砂底,用手抚摸十分光滑,足边有火石红斑点。宣德青花瓷以纹饰取胜,纹饰画得十分规矩。宣德龙纹描绘在整个明代最富有生气,龙首威武昂扬,龙嘴翘如猪,头发长而向上飘起,有双角,龙身舒展修长,矫健勇猛,体现宫廷龙纹的威慑感。此梅并高24.5厘米,口径5厘米,底径7.5厘米.



永乐时期青花瓷器制作工艺已经成熟,青花瓷多用苏麻泥青釉;此藏品绶带抱月瓶以海水火云纹烘托腾升之龙,瓶身中部隐现接胎,其整体造型典型永宣特征,画面使用苏泥麻青料绘制,釉色青浓艳丽,局部铁锈斑深入胎骨,青花晕散明显!此瓶高31厘米,口径3.7厘米。






平齐口,直长颈,平肩,圆腹,平足。瓶通体施天青釉色,犹如雨过天晴之色,釉面有细小的开片,并有棕眼。器底部有五个支钉烧造的痕迹,可见其胎质呈香灰色。汝窑创烧时间短,流传的实物较少见,此件器物从胎、釉、造型等方面均可认定为宋代汝窑产品,保存完好,十分难得,弥足珍贵。此瓶高21厘米,口径8.5厘米,底径9厘米。


元青花“三顾茅庐”图大罐造型庄重典雅,是元代青花瓷罐类的典型器物之一。图中叙述东汉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刘备求贤若渴,率关公、张飞及随从三次到南阳卧龙岗草庐,诚恳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其构图取材源自《三国志》:“凡三往,乃见。”【三国志.蜀志.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先生在《三国演义》中将刘备“三请诸葛”之事作了生动详细的描述,称为“三顾茅庐”。从此人们以“三顾茅庐”为典故,作为尊重人才的典范。 该罐敛口短唇,圆肩、弧腹下收、平底卧足,麻仓土坚硬,施白釉闪青细腻,以苏青料绘人物故事及山水纹辅以缠枝莲纹,绘画精湛自然,目鉴青花靛蓝浓郁,触之有凹凸感及铁锈斑属元末清初烧制,有较高收藏价值。高28.8厘米,口径18厘米,底径15.7厘米。




宣德青花作为青花瓷器中的鼎盛期间、黄金时代,其艺术作用抵达了巅峰,自明清以来,一向深受咱们的喜欢。宣德青花从一个周围面反映了其时的社会、经济、文明、艺术致使思想观念。作为宫殿用瓷和精巧的艺术品,宣德青花其一同的艺术魅力与其时准则的齐备与技能的老到有很大联络,作品一向被后人推重,为青花技能的榜样,千百年来让世人拍案叫绝。该梅瓶隽秀尔雅,釉质莹润,青料发色淡雅,技能精深,绘画细腻,是明宣德期间的典型器物。它运用的进口青料,传说是由郑和下西洋带回的“苏麻离青”料,不仅如此,其器物外型与纹饰特征都显着与伊斯兰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络。苏麻离青产自土耳其,色泽淡雅深重,凝集处常显现出黑色斑驳,并进入胎骨。再者从青花的釉色、外型及绘画特性来看具有契合明宣德期间制瓷特性,是瓷器中十分难得一见的一件珍品!此瓶高33.5厘米,口径5.5厘米,底径11.7厘米。


梅瓶,作为一种具有储酒实用、陈设装饰及陪葬等多用途的器物,从唐代开始出现时已受人们喜爱,宋代时很流行,元明时期随着青花瓷器的成熟而日趋风行。梅瓶造型各时期略不同,但大致不离短颈小口,丰肩圆腹,敛腰窄胫等基本特征。宋代时因体形细长而称“经瓶”,“梅瓶”之称谓晚清方始出现,因口小与梅枝瘦小形态相似,仅能容一小枝梅花而得名。据专家研究,无论是数量、品种、器型,还是纹饰、价值,元青花梅瓶的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都远胜其它任何朝代的梅瓶。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长、厦门大学教授叶文程先生说:元青花梅瓶在品种、纹饰等方面堪称一流,既形象地反映了达官贵人以及普通百姓的生活和人文思想,是一幅幅古代人们的生活画卷;又反映了元代的风土人情和统治者的丧葬礼俗。作为显贵的标志,梅瓶是元代帝王宗室、达官使用的礼器,也是明代万历中后期及周边地区贵族丧葬风俗使用的珍贵冥器。此瓶高42厘米,口径5.5厘米,底径11.7厘米。
“同宗同源·共创未来”迎澳门回归20周年系列念活动之中华瑰宝遗珍巡展


 分支活动主办单位

Ø 澳门国际嘉年华协会

Ø 粤港澳收藏家协会

Ø 澳门国际美术家协会

Ø 新加坡淡马锡集团

Ø 深圳淡马锡艺术品展览服务有限公司

合作媒体

雅昌艺术网,盛世收藏网
艺粹网,中国收藏网,华夏收藏网
今日头条,天天快报
澳门当地各大媒体

举办时间

第一站:2016年7月(暂定)

第二站:2016年8月(暂定)



藏品甄选-----藏品宣传-----市场调研-----买家邀约-----海外布展----产生交易
如果您有古董艺术品想知道价位、需要鉴赏、展览、交易!


    关注 古玩古董交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