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鉴中国瓷器专家张祖仁——五分钟告诉你陶瓷发展史

 

官鉴,让老炮鉴定师为您免费用心鉴定,估价。更多行家交流尽在官鉴茶馆。...



东汉 绿釉陶壶(25-220)
高36.8厘米,口径18厘米,底径18.9厘米


张祖仁说瓷器的发明受到陶器的影响。虽然同属塑形、烧制、挂釉而成,但其胎质不同,陶为普通粘土,瓷为瓷土(高岭土)。

东汉时期终于出现了胎体瓷化程度接近于现代瓷器水平的青瓷器。瓷器是我国古代伟大发明之一。自商代原始瓷到东汉青瓷经历了1000多年。烧制工艺不断提高。

发展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已经使用规模较大的窑制瓷器,产量增加。器物品类主要有碗、盘、盆、碟、耳杯、洗、钵、罐、壶、香熏、水盂、虎子等日用品,以及谷仓、鸡笼、畜圈、灶台等冥器。
晋 青釉双系盘口壶(265-420)
高24厘米,口径13.8厘米,底径11厘米


南朝青瓷器物中,常见莲花瓣形的碗、碟等造型,也有用划刻方法在器物上表现荷花,这是南朝佛权盛行的樗。北朝的碗、盘、瓶、壶、壶等器物,则较单纯、素面居多。隋代瓷器在瓷质的细腻上、釉光润泽明亮上都超过了前代。

代表青瓷最高水平的浙江越窑;白瓷最有代表性的当属河北邢窑,还有逐步兴起的彩绘瓷和花釉瓷。

青瓷仍是唐代的主流,浙江上虞、余姚、慈溪一带,战国时属越国,唐为越州,故这里的窑均称为越窑。越窑青瓷釉色翠绿,均匀而滋润,浑然如玉;造型典雅大方,气度不凡。

白瓷经过东汉晚期,隋至唐已经发展成熟,唐代白瓷以河北省内丘县的邢窑为代表。由于它烧制的白瓷“类银似雪”,又有将其与湍溪紫砚相提而论曰:“内丘白瓷瓯,湍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
辽白釉马蹬壶(907-1125)
高23.5厘米,口径4.5厘米,底径9.5厘米


细白瓷的工艺较严格,要求规整,精细,胎坚、釉白。唐代青、白瓷形成主流,但还不能表现唐帝国色彩缤纷,繁花似锦的时代特色。彩绘瓷和花釉瓷应运而生。彩绘瓷产于湖南长沙铜官镇瓦渣坪。

历代称为铜官窑,又称“长沙窑”、“瓦渣坪窑”。花釉瓷器在唐代出现。所谓“花釉”,是指在一器具上有多种色釉。先入窑烧成素胎,然后上釉复烧,一火,数火方能烧成。唐代是我国经济、文化极为昌盛的时期。

唐代诗歌、绘画、书法、雕塑、工艺、建筑德行方面都有极高的成就。陶瓷器的发展与创造也是空前的:“唐三彩”、“越窑青瓷”、“秘色越器”、“邢窑白瓷”、“长沙彩绘”、“鲁山花釉”、以至“唐青花”的发现确是瓷器工艺史中绚丽多彩的时代。
唐 曲阳窑白釉执壶(618-907)
高10.4厘米,口径4.3厘米,底径4厘米


宋代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社会相对稳定,百业俱兴,瓷业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名窑辈出,遍布大江南北,著名的五大名窑,定、汝、官、哥、钧和景德镇窑、耀州窑、磁州窑、成泉窑等。

元代统一中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社会逐渐趋于安定,但90多年间大部分时间仍较混乱,北方瓷窑日渐衰落,南方景德镇窑烧制的青花瓷器却得到较快的发展。

同时烧造青白瓷和卵白釉瓷。其中又创烧了青花釉里红。元代青花瓷器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景德镇窑青花龙纹碗
元(1271-1368)
通高9厘米、口径18厘米
1970年北京旧鼓楼大街元代窖藏出土
元代青花瓷器的特点突出,胎厚、体重、形大,纹饰布局满器身,从器口沿到中心或器底,层层描绘,繁而不乱,组组关联,组成了一种和谐完美的装饰效果,使单色青花呈现出清朗、高贵、雍容、典雅的美感。元代磁州窑的磁器曾远销国外,钧窑在元代仍继续生产。

元代,龙泉窑青瓷是一个发展时期。造型丰硕,胎重釉亮,精细的产品饰有贴花或印花纹样,釉色典雅,质地温润如玉。纹饰题材有云龙、飞凤、双鱼、莲花、荔枝、八仙、八宝等。

以文字为装饰的器物也较多,“福”、“寿”、“金玉满堂”等字句常有出现,有的用汉字,有的用本民族的“八思巴”文。

其时福建的德化窑,山西的霍窑也有相当的成绩。尤其是江西景德镇所烧制的青花、彩瓷和单色釉瓷等品类,取得了高水平的成就。使其不论质量、产量、影响,都居为瓷业的中心地位。
龙泉窑青釉刻花莲菊纹碗
宋(960-1279)
高10.5厘米,口径22厘米,底径6.2厘米
1964年北京丰台区瓦窑1号塔基出土
与景德镇同时的浙江龙泉窑、福建德化窑的白瓷、云南玉溪、连水窑的青花窑等均负有盛名。

永、宣名器极为珍贵,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永乐青花压手杯、鲜红釉盘等器皿,西藏萨迦寺的宣德青花五彩碗,等等,都是世之珍品。

瓷器制造发展到明中期成化、弘治、正德三朝,达到了一个辉煌时期。黄釉瓷器是弘治朝的代表作品,正德年间的素三彩瓷器制作已很精良,影响至清初,并盛行于一时。

成化、弘治、正德年间的名器较多,其中尤以成化斗彩“鸡缸杯”最负盛名。明晚期自嘉靖始亦有很多传世名器。嘉靖青花婴戏纹盖罐、红绿彩缠枝纹瓶,隆庆五彩花鸟纹方壶,万历五彩云龙纹盖罐、青花骑兽吹螺人物,天启青花花卉方觚等。


青花桃竹纹带盖梅瓶
明永乐(1403-1424)
通高41.5厘米、口径6.5厘米、底径14.3厘米
北京石景山区雍王墓出土


明代除瓷都景德以外,尚有以烧制白瓷而闻名于世的福建德化窑,其瓷如凝脂,釉光莹润,透光而视釉中隐现牙黄或粉红色。俗称张祖仁说“象牙白”、“猪油白”、“奶白”瓷。

而德化白瓷更具特色,尤以瓷塑最为成功,观音、达摩、罗汉及仙道人物,皆神态生动,衣纹飘动,极富情趣,成为明代白瓷之冠。清王朝自1644年统一全国以后,采取了一些开明措施,使瓷业得到迅速发展,以至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烧制水平臻于鼎盛。

康熙朝的青花瓷虽不及明代青花之浓艳,但最能代表清代青花瓷之质量,其色青翠、鲜明,浓淡相间,层次分明。以“郎窑红”最著名,其釉色浓艳中有晶莹透洁之感,在康、雍两代的基础上,又有了发展和提高。
青花雉鸡牡丹纹盖罐
清康熙(1662-1722)
通高58厘米、口径23.5厘米,底径28厘米
彩瓷和单色釉瓷的制作数量与质量超过前代,而突出的工艺技巧和新创奇妙的瓷品,更是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且乾隆皇帝本人嗜古成癖,精于文物鉴赏,对瓷器亦爱之有甚,见妙品皆题写诗句。

所以,内府之器,常有御笔题写之迹,这是前朝所未,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瓷艺的发展。瓷器其造型之奇美,品质之高雅,使用之优越,皆有雅俗共赏之妙。仍是收藏者追寻探求的目标。
青花灵芝纹鼻烟壶
清雍正(1723-1735)
高5厘米


    关注 官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