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贸圣佳2016春季艺术品拍卖会预展(上)

 

“古玩元素网“旗下高端艺术品拍卖信息平台,古玩艺术品市场深度分析!可以关注微信号:guwan1998※80...

古玩元素网“旗下高端艺术品拍卖信息平台,古玩艺术品市场深度分析!可以关注微信号:guwan1998





中贸圣佳2016春季艺术品拍卖会——藏珍——瓷器专场

拍卖时间:5月16日

预展时间:5月14-15日

地点:北京诺金酒店

※ 801

清雍正粉彩采芝高士图碗

款識:“大清雍正年製”六字三行楷书款

此碗造型优美,色彩淡雅,所绘人物、动物皆神态生动,为雍正粉彩精细之作。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相同纹饰的粉彩梅瓶,可资比较。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珐琅彩·粉彩》,60页,图50。

A FAMILLE ROSE PORCELAIN BOWL

Qing Dynasty Yongzheng Period

D:9.6cm/H:5.5cm

RMB:无底价

附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雍正粉彩人物图梅瓶”



※ 802

清道光粉彩婴戏图碗

款識:“嶰竹主人造”

碗深腹,弧壁,圈足。内壁施白釉,外壁以粉彩绘婴戏图。图中五个小童,有的放鞭炮,放风筝,有的吹喇叭,拙稚可爱。周围衬以山石、树木等。足内白釉有红彩篆书款“嶰竹主人造”。

清代皇帝每逢盛夏就到圆明园避暑,并在圆明园处理军政事务。“嶰竹居”是道光皇帝即位后在圆明园内修建的一处江南园林风格的书斋。因四周翠竹环抱,取名为“嶰竹居”,所以道光皇帝也自号“嶰竹主人”。期间,道光皇帝也命景德镇御窑厂烧造了许多精美的御用瓷器,供其在嶰竹居内使用,这些瓷器的款识便为“嶰竹主人造”。

A FAMILLE ROSE ‘CHILDREN AT PLAY’ BOWL

Qing Dynasty Daoguang Period

D:11.2cm/H:6.4cm

RMB:无底价



※803

清雍正粉彩仕女婴戏图小罐

小罐造型玲珑秀丽,直口,短颈,溜肩,圆腹,卧圈足。外壁通体粉彩绘仕女婴戏图纹饰,画工精细工整,生动传神,色彩滋润淡雅,时代特徵明显。

A FAMILLE ROSE ‘WOMAN AND CHILD’ MINI POT

Qing Dynasty Yongzheng Period

H:11.2cm

RMB:无底价



※804

清乾隆黄哥釉筒式炉

拍品筒式炉身,线条简雅,毫无赘感。炉壁厚薄适中,口沿略薄,微内敛,气韵内含。下承三小足,内收,使人见之便觉优雅,通体施黄哥釉,开片自然交错,置于案头,可伴清心。

A YELLOW GE-KILN INCENSE BURNER

Qing Dynasty Qianlong Period

H:6.4cm

RMB:无底价



※805

清乾隆蓝哥釉筒式炉

筒式香炉,口沿微向内收,线条简练,下承三足。通体施蓝哥釉,釉面莹润,开片自然交错,置于案头,相伴清心。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有相似作品,可资比较。

A BLUE GE-KILN INCENSE BURNER

Qing Dynasty Qianlong Period

D:10.2cm/H:6.8cm

RMB:8,000-15,000



※ 806

清雍正/乾隆仿官釉荷叶洗

清代雍、乾两帝好古,製瓷方面推崇宋代素雅之釉色和简练的器形,其时御窑厂烧造技术高超,以宫廷旧藏宋瓷为蓝本,生产仿汝、仿官、仿哥等瓷器品种,蔚为一时之风尚。拍品取荷叶为形,叶边上卷化作洗堂。通体施仿官釉,釉色温润静穆,置於文案之上,足以引发思古幽情。

A GUAN-TYPE KILN LOTUS LEAF SHAPED WASH

Qing Dynasty Yongzheng/Qianlong Period

L:26.5cm

RMB:无底价

※807

清乾隆矾红描金云蝠开光如意瓷板

备注:带紫檀外框。

AN IRON RED GOLD OUTLINED ‘CLOUD AND BAT’RUYI PORCELAIN PLAQUE

Qing Dynasty Qianlong Period

H:54cm(连框)

RMB:无底价

※ 808

清乾隆胭脂红料苍龙教子图撇口瓶

尊撇口,溜肩,腹下渐收,高圈足。胎、釉俱佳。瓶身以胭脂红为装饰绘经典图案苍龙教子,彩料发色优良,均匀明快。龙纹矫健有力,富有立体感。构图疏密有致,上下呼应,画工精湛卓绝,富丽堂皇,可见当年御窑厂为之竭尽华丽之功。

胭脂红是清代极具划时代意义和技术含量的彩釉之一,又称“洋红”、“金红”。唐英在《陶成记事碑》中称之为“西洋紫色”。此釉彩品种是通过将黄金加入红釉中以低温烧成,《陶雅》谓之“华贵中之佚丽者也釉质匀净明艳,殆亡伦比。紫晶逊其鲜妍,玫瑰无其娇丽”。此瓶为御窑所制,胭脂彩绘极为瑰丽工整,弥足珍贵。

A SHINY RED GLAZED DRAGON PATTERNED ZUN

Qing Dynasty Qianlong Period

H:39.7cm

RMB:无底价

※ 809

清晚期清宫瓷器画样一组三张

清代宫廷瓷器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以画样的形式交由御窑厂烧造,“同治大婚用瓷”“万寿瓷”“大雅斋瓷”的烧制皆由此步骤为先,画样由宫廷画师设计绘制而成。故宫现存瓷器画样的内容是以线描的形式勾绘器型,在其上绘出纹饰的平面图,并且还注有釉色、数量和尺寸上的要求,使制瓷者能够依此准确地进行制作。这种近乎于实物的瓷器画样,带有帝王个人的兴趣爱好、审美情趣,是沟通皇帝、画师和御窑厂诸环节的一个重要介质,也是御窑厂能生产出合乎皇室标准瓷器的前提和基础。

A SET OF THREE IMPERIAL EMBROIDERIES DRAFTON PORCELAIN PLAQUES

Late Qing Dynasty

1、L:66cm/W:45cm

2、L:67.5cm/W:46.5cm

3、L:66cm/W:47.5cm

RMB:10,000-20,000

809(题签图)

※ 810

清乾隆窑变釉荸荠瓶

此瓶造型端庄,线条起伏多变,形似荸荠,瓶口外撇,为其造型增添秀美之姿;除底足外,通体施窑变釉,红、蓝二彩斑斓交融,宝光内敛。此器的烧造既是人工,又系天然,俗语有“窑变无双”,谓其变化莫测,独一无二。

A FLAMBE GLAZED WATERNUT SHAPED VASE

Qing Dynasty Qianlong Period

H:36.5cm

RMB:无底价

※ 811

清道光青花缠枝花卉纹大缸

大缸唇口,深腹,平底。外壁通体以青花为饰,自口沿起分层饰缠回纹、如意云头、缠枝花卉纹、莲瓣纹。主题纹饰构图饱满,枝蔓翻卷,婀娜多姿,装饰性极强。全器釉质温润肥厚,青花鲜艳翠亮,发色明快。此缸器型亦称卷缸,多为书房存藏书画卷轴之物。

A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LOTUS PATTERNEDWATER TANK

Qing Dynasty Daoguang Period

H:46.5cm

RMB:无底价

※ 812

清乾隆粉红地洋彩云蝠八吉祥纹花盆

拍品花口,折沿,弧壁,平底,下承四如意足。花盆里施松石綠釉,口沿处以绿为地饰祥云红蝠纹。外壁绘云蝠八宝纹,漫天祥云之中,红蝠飞翔,佛家八宝在云中浮现,一片吉祥庄严之景。彩料发色鲜艳,布局严整,浓淡得宜,清丽典雅。整器形制规整,比例协调,线条流畅,纹饰清雅,展现了清乾隆时期御窑洋彩的神韵,为不可多得之佳品。

A PINK GROUNDED FOREIGN COLOR ‘CLOUD ANDBAT’ PATTERNED

Qing Dynasty Qianlong Period

L:23.5cm

RMB:80,000-150,000

※ 813

清乾隆黄地洋彩福寿花卉纹花盆

花盆葵口,折沿,腹渐收,下承五个如意云头足。器内壁及底部施松石绿釉,底心开孔。口沿蓝料彩绘回纹一周。器外腹部施以黄釉为地,以红、绿、蓝等色绘蝙蝠、寿桃、缠枝莲纹,寓意福寿吉祥。此件花盆色彩绚丽,制作精巧,形制与装饰相配得宜,为乾隆官窑佳品。

A YELLOW GROUNDED FOREIGN COLOR ‘CLOUD ANDBAT’ PATTERNED FLOWERPOT

Qing Dynasty Qianlong Period

D:22cm/H:7.3cm

RMB:80,000-150,000

※ 814

清乾隆青花花卉六方如意足花盆

清宫花盆式样丰富,材质多样,以康雍乾三朝作品为最精。除用于承托琼树玉花等人工盆景的金银、玉石、铜胎珐琅等花盆外,另有瓷质者。此件水仙盆长六方形,平口外撇,腹壁微内敛。底承方如意云头六矮足。外壁以青花绘缠枝西番莲纹,青花色泽妍美,取意于西洋洛可可式样,气息富贵华丽。底绘连珠及卷草纹一周。此器成型工艺复杂,更兼画面生动绘制精细,为乾隆早期宫廷用器。

A FLOWER PATTERNED HEXAGON RUYI FOOTEDFLOWER POT

Qing Dynasty Qianlong Period

H:8.2cm

RMB:220,000-280,000

815

清乾隆松石绿地粉彩描金万福花卉纹碗

款识:“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书款

敞口,弧壁,深腹,圈足。纹饰、用彩仿铜胎掐丝珐琅器:外壁通施松石绿地,口沿及纹饰轮廓均描金,碗身主体绘缠枝莲纹,近足处饰变形蕉叶纹,底心矾红彩书:“大清光绪年製”六字三行篆书款。绘工精细,富丽堂煌。

A TURQUOISE GREEN GROUNDED FAMILLE ROSEFLOWER PATTERNED BOWL

Qing Dynasty Qianlong Period

D:11.1cm/H:5cm

RMB:无底价

815(款)

※ 816

清嘉庆胭脂红地粉彩九秋同庆图小碗

款识:“大清嘉庆年製”六字三行篆书款

本品隽秀娇巧,胎体细薄坚致,内壁施白釉,外壁敷设胭脂红彩为地,以诸色彩料绘就九秋同庆图,绘画技巧高超,借以彩料之浓淡的变化来表现花叶的阴阳向背,突出花卉的立体质感。布局繁密而有致,不减清疏之气,益见设计构图之佳妙。底署“大清嘉庆年製”六字青花篆款。

胭脂红地九秋同庆图为清代官窑瓷器经典装饰题材,根据《清档》,此式碗应时称“丹桂飘香洋彩粉红地珐琅磁盌”。画面绘桂花、菊花、秋葵、鸡冠、芙蓉、秋海棠等各式秋季花草九种,含意秋天是同庆丰年的季节,故称“九秋同庆”,又称“九秋图”。

胭脂红不同于铜红和矾红,它是一种以金着色、带有紫色调的粉红色。由于釉中含金,因此也常被人称为“金红”。又因这种将金熔入釉内来着色的方法由国外传入,故亦被称为“洋红”。胭脂红虽然在康熙中早期就传入景德镇御厂,但是由于科技含量较高、造价较昂贵,直到康熙末期也没有被御厂普及使用。雍正中后期,由于御厂制瓷的发展革新,胭脂红逐渐推广使用至众多彩瓷领域。真正做到对胭脂红运用自如、广泛普及则还要属乾隆时期,胭脂红在该时期被近乎奢侈的运用到色地、刻花、轧道等装饰手法上。

来源:香港苏富比,1991年10月29日,Lot.285.

A CARMINE RED GROUNDED FAMILLE ROSE BOWL

Qing Dynasty Jiaqing Period

D:9.1cm/H:3.8cm

RMB:600,000-800,000

817

清早期段泥桃形水盂

水盂段泥质地,胎骨紧实,质地细腻纯净,发色静雅幽宁。本品尤以造型最为惊艳,作者构思奇巧,作枝生两桃,枝叶从小桃绵延至大桃表面。实则小桃为饰,大桃为盂,妙趣横生,古雅奇美。此器造型别致,意蕴悠长,寓意吉祥,如此创意非大师不能为。

水盂是文房用具,《藏盂小志》中写道:“试叩问之,若无盂盛以水,岂能染墨濡笔,挥毫于缣素耶”。砚为石,石可炼金银,故砚为“金”;纸以草木为原料,可属“木”;墨乃松烟熏制,属于“火”;笔之毫来自羊兔鼠狼,此畜皆以土安身,故属“土”。“四宝”唯缺水,若以盂为水,则金木水火土五行俱全。水盂其主要作用是为了给砚池添水,最早出现于三国东吴时期,一直沿用到宋代,它的形制多种多样,千变万化。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紫砂器》第164、165页,图133、134。

A PEACH SHAPED WATER BASIN

Early Qing Dynasty

L:8cm

RMB:500,000-700,000

※ 818

清初宜兴窑仿钧天青釉板沿洗

此件洗整器为椭圆形,口微敛,弧腹,平底。口沿一侧带沿,呈如意云纹状,向外平折,而称之为板沿匜式洗。洗内深腹,弧壁斜收,壁内釉层光滑。器内外施天青釉,及至底部;釉汁肥厚,具乳浊质感,釉色宜人洁净,开片极为细密,玲珑雅致。下配有圆形紫檀镂雕木座,质地细腻。

宜钧是江苏宜兴窑于明代中期创烧的一种挂釉紫砂器,最初是为了弥补紫砂胎体表面粗涩的缺陷,因其釉色特点与钧窑窑变釉有某些相似之处,故而被称为“宜钧”。宜钧器在创烧之初即因其似钧瓷一般雅致的釉色而受到皇家喜爱,上供于内廷,现北京故宫博物院就收藏有多件明代宜钧釉器物,多做文房用具及陈设器。

来源:M.C.Wang收藏至40年代;

仇焱之旧藏。

记录:纽约佳士得2007年9月19日,Lot.394.

出版:《H.D.Ling and E.T.Chow,Collection of 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Hallof Leisurely Pastime,vol.Ⅱ》Hong Kong, privately printed,1950,no.79。

A JUN-KILN CELESTE BLUE GLAZED VESSEL

Qing Dynasty

L:18.3cm/H:5.6cm

RMB:220,000-280,000

※ 819

钧窑贴花双耳三足炉

钧窑为五大名窑之一,以色泽瑰丽、变化万千著称。此炉为金代钧窑作品,平口折沿,双立耳,直颈,圆腹,下承三足。颈及腹部采用贴塑技法饰作叶形装饰,通体施天青釉,釉面肥厚莹润。整器造型古朴大方,颇有雅趣,较为难得。类似风格的钧窑贴花双耳三足炉在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及故宫博物院皆有收藏。

A JUN-KILN THREE FOOTED INCENSE BURNER

H:18.5cm

RMB:150,000-180,000

※ 820

钧窑天青釉匜匜

此匜仿青铜器型,圆口,弧腹,小平底。口沿一侧置一圆系,另一侧置流。内外施天青釉,其色泽雅美,别致清新;口沿及流等处因釉薄而呈淡淡的褐黄色,使得器物轮廓鲜明。

匜最早原为中国先秦礼器之一,用于沃盥之礼,为客人洗手所用。周朝沃盥之礼所用水器由盘、盉组合变为盘、匜组合。汉代以后出现金银器匜、漆器匜、玉器匜。《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有“奉匜沃盥”的记载,沃的意思是浇水,盥的意思是洗手洗脸,奉匜沃盥是中国古代汉族在祭祀典礼之前的重要礼仪。东汉以后瓷器出现并取代金属器得到迅速发展和普及,瓷质匜也应运而生,至宋元时已相当流行。

出版:《北京光华路五号艺术馆馆藏陶瓷》,2009年。

Early A YIXING-KILN CELESTE BLUE GLAZEDWASH

L:22.5cm/H:6.6cm

RMB:1,100,000-1,500,000

※821

明/清仿哥釉四方小洗

哥釉一色古雅,备受明清两代帝王喜爱,御窑厂多有仿制。此件仿哥釉小洗,四方形,通体满施仿哥釉,釉层肥厚,釉色青灰,开片自然,错落有致,淡雅隽永,厚润古朴,颇得宋器遗韵,为一件难得的文房雅器。

A GE-TYPE KILN SQUARE WASH

Ming Dynasty / Qing Dynasty

L:6.2cm/W:6.1cm/H:2.8cm

RMB:18,000-25,000

821(俯视图)

※ 822

明崇祯青花丙吉问牛故事图笔筒

晚明瓷器上出现大量取材于版画、小说插图和戏剧故事的题材,适合当时文人雅士自身实用和书斋居室装饰需要,因此广受欢迎。

此笔筒器身通景所绘题材为“丙吉问牛”典故,源自《汉书·魏相丙吉传》:“丙吉为相,出郊,遇途人有殴死者,不问。遇有逐牛而喘者,问曰:牛行几里矣。或曰前后失问。吉曰:方今少阳用事,犹未太热,牛喘出舌,恐阴阳失序。三公调理阴阳,职当忧,故问之。殴死人者,自有京兆官治之,非宰相之当问也。”成语则首现于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四卷:“楚王轼怒蛙,以昆虫之敢死;丙吉问牛,恐阴阳之失时。”后世因此借汉代名臣丙吉见喘问牛的故事,表示关心民事,一心为国的高尚品质。

A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BRUSH CONTAINER

Ming Dynasty Chongzhen Period

D:18.8cm/H:21.9cm

RMB:150,000-180,000

823

明嘉靖青花八卦云鹤纹罐

款識:“大明嘉靖年製”六字双行楷书款

拍品胎质细润洁白,釉面匀厚,玉质感强。罐身自上而下描绘云鹤八卦纹,仙鹤展翅,姿态舒展。青花发色浓艳明丽,画法流畅自然,是嘉靖皇帝推崇道教文化的体现,具有典型的时代风格。

A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EIGHT-DIAGRAM‘CLOUD AND CRANE’ POT

Ming Dynasty Jiajing Period

D:7cm/H:13.2cm

RMB:88,000-150,000

823(款)



※824

明成化御窑斗彩莲池鸳鸯纹墩式碗

来源:日本家族珍藏。

A CHENGHUA IMPERIAL KILN OVER-GLAZE COLORED‘MANDARIN DUCKS IN THE LILY POND’ PORCELAIN BOWL

Ming Dynasty Chenghua Period

D:13.5cm/H:7.2cm

RMB:500,000-800,000

成窑斗彩乃旷世奇珍,是为瓷史上的一段不朽传奇,数百年来一直为世所重。其典雅宜人,笔触秀丽,予人以清新悦目之感,一改永宣以来雄健豪放之风格,独步一时,引得后世敬慕无限。无论嘉万二帝,还是胤禛父子皆为之醉心痴迷。《竹园陶说》评曰:“成窑画笔古今独步,盖丹青妙手寄其心力于瓷片之上,故能笔细如发,用青如用墨,点染描画,各臻其妙也。”然而古今又有多少人可以亲睹成窑斗彩之真容,收获终生难忘之惊艳。

丙申初春,余有幸获遇东洋家族典藏的【明成化 御窑斗彩满池娇墩式碗】,其为成窑早期摹古宣窑斗彩之佳器,品相完好,彩料一如库出,诸色绮丽,相映交辉,妙不可言。其胎骨之坚,彩釉之靓、勾勒之精,极度展现成化斗彩之风华。与之相同画片的成化斗彩莲池鸳鸯纹的碗类,尚见于两岸故宫之收藏(台北故宫三例、北京故宫一例,皆无款),但所见均是撇口造型,而不见墩式,故就目前而言此成化御窑斗彩莲池鸳鸯墩式碗堪称孤品。成化朝墩式碗造型承袭永宣,见珠山御窑遗址所出有二,分别是成化斗彩折枝瑞果墩式碗及成化青花海马墩式碗,但尚未见斗彩莲池鸳鸯者。故此作品可称奇珍,抚之品之,颇为感叹,历经数百年之沧桑,竟完好如初,难能可贵。

【明成化 御窑斗彩满池娇墩式碗】承袭宣窑之工艺,烧造时间上限为成化四年,是成窑烧造的第一批御瓷,其功用与宣德斗彩莲池鸳鸯碗一样,乃满足当朝皇帝敬奉藏地密宗尚师之需,虽是无款,却难掩此位佛心天子的一片至诚。

【明成化 御窑斗彩满池娇墩式碗】当属国内拍卖逾二十年之久首次出现的成窑斗彩珍品,可谓空前,展望日后,难言何时方可出现超越者。如此机缘,百载不遇,如今宝物重返艺坛,是为鉴藏界之幸事,今春与众人共赏。

刘典新

明成化·御窑斗彩满池娇纹墩式碗

成窑遗珍

宪宗一朝,窑器多佳美,堪称景德镇制瓷至臻典范,展现工匠巧思创新与卓越技艺,其质精秀雅,世无伦匹,造型婉约,气韵柔美。早期以先帝治下巧工佳瓷为范,尤尚宣德高风,故宣窑诸项名品,在沉寂三十余年之后,皆获一一重现。其中宣德斗彩满池娇之新创佳品,亦有摹制,並于此基础之上,演绎出以鸡缸杯为代表的成窑斗彩之旷世传奇,诚如明沈德符(1578-1642)《敝帚斋剩语》所言:“本朝窑器,用白地青花,间装五色为古今之冠。如宣窑品最贵,近日又重成窑,出宣窑之上。”

成窑早期斗彩佳器,体现了志在全面恢复与摹仿宣德故物的特点,是次拍品【成窑 斗彩满池娇墩式碗】正是此段特殊历史之见证。其以墩式碗为造型,内外纹饰与北京故宫博物院及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成化无款斗彩莲塘鸳鸯大碗】一致。其型端庄,其釉温润,其彩绚丽,且保存状况极佳,一如初出。圈足上部所绘仰莲瓣纹一周,个性特征鲜明,其青花色泽深沉苍雅,与宣窑无异,展现出由宣窑过渡而来的成窑早期特点。

本拍品所装饰的荷塘鸳鸯题材在宋元之际有专门之名称—满池娇,始见于南宋织物上,入元之后风行于刺绣衣物中,因此颇见于时人题咏。著名的一例是柯九思《宫词》:“观莲太液泛兰桡,翡翠鸳鸯戏碧苕。说与小娃牢记取,御衫绣作满池娇。”柯氏自注云:“天曆间御衣多为池塘小景,名曰满池娇。”张昱《宫中词》:“鸳鸯鸂鶒满池娇,彩绣金茸日几条。早晚君王天寿节,要将著御大明朝。”元青花瓷器上亦多流行满池娇题材之装饰。

满池娇与有明一代御瓷结合始于宣德时期,从一开始就注定命运不凡,因为它们的结合开创了中国陶瓷新品类—斗彩。斗彩,萌于宣德,臻于成化。斗者,凑也,斗彩即色之凑合,既是以红、绿、黄原色为主之彩釉相拼,也是釉下青花勾勒兼装釉上诸色。宣德彩瓷雏本,乃梵文祭器,用于西藏,为有明一代景德镇御窑彩瓷之始,意义非凡,然实物仅见于西藏萨迦寺所藏与御窑出土标本数例(图7、8、10)。

1984年文物出版社王露女士在西藏萨迦寺发现了两件有宣德年款的青花斗彩鸳鸯莲池纹大碗与高足碗(图7、8),器内口沿有一圈藏文,其内容为吉祥经。此后1988年以后景德镇珠山又发现了纹饰与文字大致相同的斗彩盘以及斗彩半成品大碗和靶盏等。再联系1982年出土的青花僧帽壶以及壶上的藏文经文可知,出土斗彩瓷以及青花僧帽壶或其他带藏文或梵文的靶盏等,必是宣德皇帝为了赠送给西藏活佛而命令御厂烧造的赏赐宝物。

圖1 (無款)明成化鬥彩蓮池鴛鴦碗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华若云锦绚丽悦目

—成窑 御製斗彩满池娇墩式碗心赏

黄清华(英国东方陶瓷学会会员)

圖2

(無款)明成化 鬥彩蓮池鴛鴦高足碗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宣德皇帝对于藏传佛教极为尊崇,在位短短十年间多有崇佛之举。例如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四月辛酉,“遣太监侯显赍敕往乌斯藏等处谕帕木竹巴灌顶国师、阐化王吉剌思八监藏巴里藏卜、必里工瓦阐教王领真巴吉监藏、灵藏赞善王喃葛监藏、尼八剌国王沙地新葛,地涌塔王子可般、辅教王喃葛列思巴罗葛啰监藏巴藏卜等,各赐之绒锦、纻丝有差。”

明朝共封藏地“三大法王”,其中大宝法王、大乘法王都是明成祖朱棣在南京所封,而大慈法王释迦也失则封于宣德九年。

以上事例说明,宣德皇帝崇信密宗,极大推进藏地与大明皇朝的互动。其中西藏日喀则萨迦寺收藏的大明宣德年制款斗彩鸳鸯莲荷纹碗与高足碗应该是当年宣德皇帝赏赐给萨迦派尚师(大乘法王)的宝物,是昔年汉藏交流之珍贵见证。

据刘新园先生著文考证,宣德御瓷开始出现满池娇图案,是宣德皇帝审美主导的结果,该画稿可能出自宣德皇帝非常钟爱的明代浙派画家的手笔,它的出现与“宣德皇帝的绘画修养和对色彩的敏感力不无关系”。盘心绘一池塘,以三朵独立的莲花並排,各以绿叶托红花,皆无青花轮廓线,宛如没骨画,色彩浓艳堆垛,鸳鸯成双,雌性在水中戏游,雄性作由上俯降而下的展翅姿态,雄鸳鸯的双翅及身部的扇形飞羽是用青花勾轮廓线填以红彩的画法绘制。盘心还有以青花水波及红、绿彩作点缀的杂草为衬,颇有情趣。西藏萨迦寺藏宣德青花五彩鸳鸯莲池龙纹碗,外部纹饰中雄鸳鸯双翅及扇形飞羽也是运用填彩的方法装饰。

成窑早期因崇尚宣窑,故制式承袭前朝,再度风行满池娇之装饰,体现了成化皇帝对祖父宣德皇帝的无限敬慕。

【成窑 斗彩满池娇墩式碗】当属成窑早期之佳作,具体烧造时间究竟是否可以明确?考《明实录·宪宗实录》天顺八年英宗病死之后,成化帝入继大统,其即位诏书中便有停止在景德镇烧造瓷器的命令。成化元年至三年,实录与其他官书都未提到烧造活动,但《大明会典》卷一百九十四“工部陶器”条,始有“成化四年光禄寺瓷器仍依四分例减造”的记载。所谓四分例者,应该是以天顺朝的烧造量为参数的,可证其烧造时间最早不得早于成化四年(西元1468年)。

成窑早期烧造活动亦为景德镇御窑厂考古发现所印证,西元1987年在珠山87H1出土与本拍品题材一样的有成化款残盘(图9),比较两者工艺、彩料之特征,皆高度吻合,应为同一批器皿。

成窑始烧于成化四年,依据成化一朝历史分析,其主要动因来源于宪宗皇帝对瓷质赏赐宝物的需求。为了适应宫廷礼佛活动的开展与赏赐藏地密宗领袖之用,内府承命制作相应的御用法器与宝物就理所当然。

宪宗皇帝登基之初即对密宗颇为痴迷,经常诏西藏僧侣入宫授经和赏赐钱财给寺庙。《明实录·宪宗实录》

圖3

(無款)明成化 鬥彩蓮池鴛鴦碗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圖4

(無款)明成化 鬥彩蓮池鴛鴦碗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卷三记载成化三年有“番僧入内颂经晚乃出(宫)者”之事。但由于登基不久,不敢靡费民力,加之即位诏书中曾有停止在景德镇烧造瓷器的命令,所以宪宗皇帝在位前三年一直不曾兴窑事。其结果可以从成化三年赏赐藏地赞善王宝物事例当中一窥大致。成化三年(1467)七月二十四日,宪宗诏封灵藏僧塔儿巴坚赞袭封为赞善王。旧例藩僧封王者赐诰并锦绮衣帽等物,再遣官护送至灵藏给授。礼部以今边事未宁,事宜从省,乞惟赐袈裟禅衣僧帽各一,顺付来朝番僧带回灵藏给授。宪宗准行。

当时内府对赏赐宝物的态度颇为节俭,赞善王仅得“袈裟禅衣僧帽各一”,这应该与当时内库库存不足有关。而一年之后的成化四年(西元1468)却是一个重要转折,该年四月番僧得幸于宪宗,遂封答巴坚赞为“万行庄严功德最胜智慧圆明能仁感应显国光教弘妙大悟法王西天至善金刚普济大智慧佛”,扎实巴为“清修正觉妙慈普济护国衍教灌顶弘善西天佛子大国师”,锁南坚参为“静修弘善国师”,端竹也夫为“净慈普济国师”,俱敕诰命,“其服食器用可与王比,出入乘棕舆,卫卒执金吾仗为前导,达官贵人皆为避路,每召入宫诵经咒,赠予骈番。日给大官酒馔牲饩至再,锦衣玉食者几千人。中贵人见辄跪拜,坐而受之”。

留京藏僧既得皇帝恩宠,身价骤升,其名位之尊贵堪比皇亲国戚,“其服食器用可与王比”说明成化皇帝非常重视密宗高僧大德,对其赏赐丰厚,赏赐品本身级别一定非常高。

因此,前后不到一年巨大的反差,根本原因是内库大量增加赏赐宝物的储藏。其中瓷器一项必不可少,更应该参照宣德朝旧例赏赐瓷器,因此包括瓷器造型、纹饰,以宣德为样,照样烧造就是最佳。

正是因为如此才推动了成化官窑的重启烧造,故前引《大明会典》卷一百九十四“工部陶器”条,始有“成化四年光禄寺瓷器仍依四分例减造”的记载。二者绝非巧合,而是前因后果之关系。

目前所见的成窑早期斗彩满池娇器皿,笔者认为全是摹仿宣德故物的结果,而非成窑之创新。只是目前梵文者获传世与出土的宣德款器物印证,其余暂没出现,但相信随着珠山窑遗址以后考古的全面深入,应该会有对应之发现。

綜上所述,表明该批早期成窑斗彩的出现,主要目的就是满足成化皇帝对藏地高僧的赏赐之需,所以,本拍品的性质属于成化皇帝御制赏赐瓷器,也属于成化官窑正式开烧的第一批御瓷,故意义非凡。

成窑早期满池娇题材斗彩器与宣窑满池娇斗彩器一样,同属皇帝本人践行修行的结果,是敬献藏地高僧大德的宝物,充分彰显自己对佛教敬仰的无限虔诚,因此,本拍品的出现正是成化皇帝无比崇佛的见证,是虔诚之心凝聚于御制瓷器之珍贵反映。

圖5

明成化鬥彩折枝瑞果墩式碗珠山御窯遺址出土

圖6

明成化青花海馬紋墩式碗珠山御窯遺址出土

成窑于四年恢复烧造,距离宣德一朝已经愈三十多年,中间经历正统、景泰、天顺三朝,官窑活动少,所见器物皆无年号款,因此,宣德朝开始大规模写款的习惯,並没有得到明确的贯彻,基于前面三十多年的空白,再度确立写款习惯,並使之成为制度,必定是一个逐步的过程,成窑其实是明清两朝御瓷写款标准化制度的确立者,所以,在成窑早期器皿里,不写款者不在少数。

成窑目前所见,有款者与无款者,仅仅在于写款之有无,绝无品质之差异,其为官窑御器之性质更是不容置疑。成窑满池娇题材斗彩器皿,目前所见碗类皆无款,惟见盘类写款,此现象颇为独特。

传世成窑斗彩满池娇碗尚见于两岸故宫收藏,共有四例(皆无款,图1、2、3、4),分别为无款高足碗,无款大碗(口径19厘米和21厘米),但没有墩式碗造型,故于当今公私典藏而言,本品堪称孤品。而在珠山御窑遗址所出成化墩式碗中,目前发现有斗彩折枝瑞果及青花海马纹等(图5、6),但尚未见莲池鸳鸯。墩式碗,为洪武永宣时期宫里经典造型,口径大小各异,本拍品应为成化朝最小口径的墩式碗。

在宣窑斗彩瓷中断三十余年之后,成窑再度恢复明代宫廷斗彩瓷生产,重续瓷坛绝唱,从此以后斗彩发展成为景德镇瓷器的一个重要品类,影响深远。故成窑在景德镇彩瓷发展史的地位非常重要,起到承前启后之作用,因此,成窑早期以满池娇为题材的斗彩器皿,无论学术意义与存世数量,皆可与宣德斗彩满池娇器皿相提并论。晚明文物鉴赏家高濂曾盛赞宣德斗彩“华若云锦,绚丽悦目”,今日细赏此成窑遗珍,深觉前贤所言非虚。

当今留存于私人收藏的传世成窑御瓷不过数十件,斗彩者寥寥无几,而本拍品于其中更是特色显著,既丰富成窑斗彩器的品类,更让成窑早期斗彩增添重要的一例,从而推动学术界对景德镇早期御窑彩瓷的探索研究。

圖9

圖7

明成化鬥彩蓮池鴛鴦盤 1987珠山御窯遺址出土

明宣德青花鬥彩蓮池鴛鴦紋大碗西藏薩迦寺藏

圖10

圖8

明宣德青花鬥彩蓮池鴛鴦紋高足碗西藏薩迦寺藏

明宣德青花五彩蓮池鴛鴦盤珠山御窯遺址出土



※ 825

十五世纪龙泉窑青釉刻花卧足碗

弧壁深腹,撇口圈足。整器端庄规整,纹饰线条流畅,刻花繁茂,富贵大气。内外满施青釉,釉层肥厚,刻划处隐现白筋,工艺繁复,釉色、技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为一件难得的十五世纪龙泉窑佳品。

A LONGQUAN-KILN CELADON GLAZED BOWL

15th Century

D:13cm/H:4.5cm

RMB:220,000-250,000

825(俯视图)

※826

清康熙青花月桂诗文花神杯

款识:“大清康熙年製”六字双行楷书款

花神杯为康熙年间御窑厂烧制的成套时令酒具,只以五彩和青花两类工艺烧造,素雅脱俗。每套共有十二只,代表着不同的月份,每月均配以一种月令花卉,分别绘:正月水仙,二月玉兰,三月桃花,四月牡丹,五月石榴,六月荷花,七月兰花,八月桂花,九月菊花,十月芙蓉,十一月月季花,十二月梅花。其旁各题五言、七言诗句,末钤“赏”字篆文印,素来被誉为康熙朝瓷器珍品,《陶雅》有赞:“康熙十二月花卉酒杯,一杯一花,有青花、有五彩,质地甚薄,铢两自轻。……若欲凑合十二月之花,诚戛戛乎其难。青花价值,且亦不甚相悬也”。

本品即属青花十二花神杯之一,为八月桂花,所用题词为“枝生无限月,花满自然秋”,选自《全唐诗》卷60李峤之《桂》。后落“赏”字方形印章款。其图案装饰体现出诗画并茂的意境,不愧为康熙时期青花瓷器中颇具代表性的玲珑小品。

A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LAUREL PATTERNEDFLORA CUP

Qing Dynasty Kangxi Period

D:6.5cm/H:4.9cm

RMB:200,000-500,000

826(款)

826(另面圖)

※827

明宣德青花轮花绶带如意耳扁壶

来源:英国伦敦私人珍藏。

A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RUYI EARED FLATPOT

Ming Dynasty Xuande Period

H:30.2cm

RMB:2,800,000-3,500,000

827(側面圖)

融汇中西入古出新

——明宣德 青花轮花纹绶带耳葫芦式扁瓶赏析

英国东方陶瓷学会会员黄清华

永宣二朝堪称有明一代青花瓷器之巅峰时期,彼时成祖、宣宗二帝皆重视窑业,设有司于珠山专备窑事以供御用和赏赉,较之前朝规制更宏,技术精进,所出之品,为世所珍。永乐三年始,成祖皇帝为弘化天朝圣德,谕遣中官郑和六下西洋,前后二十年所历三十余国,成为空前绝后之盛事,从此“海外诸番,益服天子威德”。郑和下西洋之举,促使中外往来日益密切,此前中断数十年的海外经贸重开,与伊斯兰地区文化交流得以恢复。蒙元以降,中国与西域世界文化交流的主要对象是阿拉伯—伊斯兰地区,汉唐时期的曾为诸国仰慕的丝绸已不再是对外交往中的主流物品,交流主题往往通过青花瓷来完成的。由郑和下西洋开创的明初海陆朝贡贸易体系,更是将这种趋势进一步发展成极致,作为朝贡外交,赏赉中国瓷器乃是顺理成章之事。

正因为顺应郑和下西洋之要求,永乐官窑瓷器一改中国传统的审美格调,无论在造型上还是纹饰上皆多模仿伊斯兰风格的器物。其造型的来源主要摹自于波斯王朝和马姆鲁克王朝的金属加工品甚至玻璃器皿,例如八方烛台、大扁壶、天球瓶等十余种。早在蒙元时代,景德镇的青花瓷大量输出伊斯兰地区,得到那里上至君王贵胄,下到平民百姓之喜爱,因此明代早期景德镇青花瓷器的主流装饰风格正是为适应这一市场而设计的。景德镇珠山御窑遗址历年的多次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的伊斯兰风格造型的器物。考古发掘资料证明,此类仿伊斯兰器物造型的瓷器最早体现在永乐白瓷上,后来在宣德时期更被大量制成青花瓷器。另一方面就瓷器的装饰而言,自汉唐以来在与外域文化的相互融合中一直是以汉族文化为主体,完全模仿的装饰多是局部或点缀,惟独永宣青花瓷器由于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诸多方面的原因,在与伊斯兰文化的相互融合中,出现了短暂的以外来文化为主体的倾向。正如近人吴仁敬在其《中国陶瓷史》中所述: “明人对于瓷业,无论在意匠上、形式上,其技术均渐臻至完成之顶点。而永乐以降,因波斯、阿拉伯艺术之东渐,与我国原有之艺术相融合,对瓷业上更发生一种异样之精彩。”

同样,永宣青花瓷器纹饰的伊斯兰色彩体现鲜明,充满阿拉伯花纹,所绘的花卉、瓜果,一反传统的写实技法,多采用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的图形,使枝叶延伸、无穷无尽布满整个空间,花叶枝条交织缠绕,有机地婉延迂回,比例完美、节奏起伏,充满了无限生机。伊斯兰文化表现在图案方面其主要的艺术形式是植物花卉。穆斯林渴望蓝天碧水和绿色的生命,他们对于植物有着特殊的感情,甚至在伊斯兰的理想天国里也有植物的一席之地,绿洲上的植物象征着永恒的生命。

因此,永宣青花赏赉瓷从形式到内容都流露出浓郁的伊斯兰文化韵味,与中东伊斯兰世界生产的各种质地的工艺美术品如出一辙,可以在西亚地区的金银器、铜器、玻璃器、陶器、木器中窥寻到造型的渊源模板。永宣两朝青花瓷器在与伊斯兰艺术相互碰撞、相互融合中以伟大传统文化的包容精神,吸收了域外优秀文化中的精髓,并有机地结合,冲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跨越了种族和地区的区分,产生了一种动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它是传统文化相容吸纳异域文化的光辉典范,经历了数百年的沧桑岁月依然光采夺目,故而永宣二朝被誉为青花瓷器的“黄金时代”。

本品正诞生于如此辉煌的时代,属于宣德朝的重要赏赉瓷之一,为中外交流盛事之见证者。绶带双耳葫芦扁瓶,原为伊斯兰地区金属制品,为朝圣者携带之水壶。永乐时期宫廷始制之以瓷,景德镇珠山明代官窑遗址考古表明,永乐早期此式扁瓶为白釉素面,平底无足涩胎,后期为白釉暗花,浅圈足出现,底部施釉,同时出现青花者,均无款;宣德时期仅有青花一种,有款,造型、纹样与永乐者相近,差异甚小,故无款青花扁壶的年代判断上,曲颈的大小和粗细并不能作为永宣两朝区分的依据。

本品带有宣德六字楷书款为明确之宣德官窑,气质古雅,造型清秀,呈葫芦形,颈肩两侧各置一绶带耳,上绘折枝花卉一朵。上腹中间绘缠枝花卉一周,下腹前后装饰皆为伊斯兰地区传统纹样,一面中心绘类似太极图案,环以八瓣长条形花瓣组成的宝相花,花瓣及其相间纹样均以青花涂绘,仅其内部留白,边际装饰一周半钱形纹;另一面中心绘八瓣圆形花心,周边以青花勾描八组交错的卷草纹,格调疏朗,与前一面的繁密画法形成鲜明对比,边际环以卷草纹,绘画流畅。青花一色苍妍舒雅,浓处锡光迸发,釉汁厚润泛淡青色,略带疏散开片纹,下腹部可见横向接痕,长方形浅圈足,底部釉层稀薄偏白。

与本品相同的带有宣德六字铭款的绶带葫芦扁壶传世品见于各大馆藏,分别为:

(1)北京故宫博物院“故145575”号藏品,高29.9厘米

(2)台北故宫博物院“金二四八54/14741”号藏品,高29.1厘米

(3)台北故宫博物院“吕六一七6/12454”号藏品,高25.6厘米

(4)英国戴维德基金会“PDF600”号藏品,高25.6厘米

其造型与纹饰存在两类:

第一类:上腹尖小,下腹硕大,比例悬殊,款字书写在类似太极图案的一面,款字与上腹缠枝花卉纹之间留白甚窄。(1)、(2)与本品均属于第一类。

第二类:上腹增大,下腹收小,比例变大,款字书写在任意的一面,款字与上腹缠枝花卉纹之间留白甚宽。(3)、(4)均属于第二类。

珠山御器厂宣德层位曾出土一个青花扁壶应属第一类产品,唯独款字写在类似太极图案的反面。

这两类风格显然是来自不同的设计粉本,因为在明初管理森严的御器厂中不可能出现工匠随意而为的情况。尺寸方面,第二类比较一致,第一类则彼此接近,

以本品为代表的宣窑青花瓷器,珍稀无比而品格颇高,处处彰显非凡的工艺水平,故终明之世,精光不泯。嘉靖朝谢肇淛于《五杂俎》赞曰:“宣窑不独款式端正,色泽细润,即其字画,亦皆精绝。”“惟宣德款制最精,距今百五十年,其价几与宋品矣!”正是如此,宣德御瓷备受好古者追捧,一直声价不菲,明田艺蘅《留青日札》中惊叹“宣德之贵,今与汝敌!”

宣德官窑非凡的品格处处得以体现,例如本品所书“大明宣德年制”楷体横款,朴拙苍健,古意盎然,绝非庸手所为。据考证,宣德朝御瓷款识的粉本应出自当时大书法家沈度之手,沈度的书法深得圣意钟爱,宣德皇帝常以之为师,故《万历野获编》赞宣德皇帝的书法“学颜清臣,而微带沈度姿态。”沈氏对明初宫廷文化生活影响颇大。明焦竑《玉堂丛话》卷七“巧艺”条记述:“度书独为上所爱,凡玉册、金简,用之宗庙朝廷、藏秘府、施四裔、刻之贞石,必命度书之”。今审沈度著名墨迹《张桓墓碣铭》中的“宣德”、“年”三字与瓷器上的款式如出一人之手,无论其点之大小,划之长短,运笔之轻重,间架之疏密均非常相像,可见宣德瓷器上的年款是由沈度书写后,再交工匠临摹上瓷的。

纵观宣德一朝,御瓷烧造始于洪熙元年九月,终于宣德十年元月,期间宣德五年九月停烧,至八年再度恢复。它是由营缮所丞直接管理(营缮所为工部下属机构之一),所丞正九品,官阶虽低,然“以诸匠之精艺者为之”。同时又派出品秩较高的内官赴厂监造,昭示明宣宗在即位之初对官窑的烧造极其重视。

那么,在宣德一朝短短的十年里,这些造型独特的重要赏赉瓷又是生产于何时呢?是否有据可依?对此,著名的古陶瓷学者刘新园先生曾作详细考证,略说如下:这些瓷器的烧制与郑和下西洋活动密切相关,因为它们皆是给穆斯林地区使用的赏赉瓷,只有在出洋的时候才需要。永乐皇帝病逝后,洪熙皇帝接受户部尚书夏原户的请求,“罢西洋宝船”,将永乐朝最后一次准备出洋的赏赉瓷器封存,致使洪熙元年至宣德五年间明朝政府没有海事活动,因此宣德前期御窑厂自然没有烧制赏赉瓷的需要。直至宣德五年元月夏氏病逝后,反对下西洋的领袖大臣不复存在,宣德皇帝便于同年六月发布“遣太监郑和等往谕番国”的命令,于是开启了郑和第七次下西洋的序幕。但是郑和这次下西洋宝船携带的却是永乐末年封存的赏赉瓷,也即是说,宣德朝御窑厂并没有为郑和第七次下西洋烧造赏赉瓷。在宣德五年至八年间,御窑厂奉旨停烧,唯有在宣德八年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归来之后,御窑厂重开并立即接受四十四万七千件瓷器的烧造命令,显然,宣德朝赏赉瓷只能最早烧造开始于宣德八年,一直至宣德十年元月结束。宣德皇帝宏大的远航西洋的计划却因自己病逝而终止,这些书写宣德年号款、准备运往西洋的赏赉瓷最终没法输出而留在国内,因此,形成当今西洋诸国遗留明初瓷器之中皆缺宣德一朝器物的状况。

依据以上考证,本品烧造是为了宣德皇帝远航西洋之需,烧造时间是在宣德八年至十年元月之间,其寄托了宣德皇帝重现祖父朱棣的远航西洋、威加四海的雄伟理想,亦默默为后世叙说着宣宗皇帝英年早逝、壮志未酬的丝丝悲沧。

参阅:

《明代宣德官窑菁华特展图录》页96  图21  ,页98 图22

※828

明宣德青花缠枝花卉纹小罐

款识:“大明宣德年製”六字双行楷书款

青花之美,古今皆知,尤以宣德青花为最。晚明著名文人王世性《广志绎》卷四中称:“本朝以宣、成两窑为佳,宣窑以青花胜,成窑以五彩最。宣窑之青,真苏渤泥青也。”可知宣德青花备受推崇的程度,也知青花成色之美,实得于波斯进口钴料“苏麻离青”之故。

本品为宣窑青花之卓越代表,其选料、制样、画器、题款无一不精,为宣德一朝新出样式,造型纤巧俊美,肩部与胫部皆是如意形花瓣纹一周,腹部主题纹饰为缠枝花卉纹。其构图疏朗自然,虚实相济,无缠枝纹饰常见繁密局促之虞,与之相衬的绘画水平更令人叹止,细腻的笔触下展现缠枝花舒展之妍美,青花之浓淡深浅各具意态,笔墨意趣尽在眼前,气韵随笔而生,颇见飘逸之感。胎釉温润,宝光内蕴,历数百年而风采依旧,与秾美苍妍之青花相得益彰。底部为台阶式圈足,内书“大明宣德年製”六字楷款,其风骨隽秀,笔意清新,端庄内蕴稚拙,莫不合乎晋唐小楷浑厚朴拙之法度。

本品为宣窑珍稀之品,清宫旧藏现存与之相同者,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上)》,页112、图106。尚见无款者,高12.9厘米,亦来自清宫旧藏,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明初青花瓷》,图113。另见相同造型、尺寸而主体纹饰为葡萄纹的实例,收录于《故宫博物院藏明初青花瓷》一书之图114。

A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LOTUS PATTERNEDPOT

Ming Dynasty Xuande Period

H:13.2cm

RMB:800,000-1,200,000

828(款)

※ 829

明永乐甜白釉模印云凤纹碗

永乐时期的白瓷,洁白素净,称为“甜白”,极负盛名,此名称之来源尚待考证,或是因为古人观此心生甜美之感,因而以此观感称之。甜白釉为明永乐朝景德镇御窑所创制,胎质精白,釉水莹润,光照见影,视如冰雪,温其如玉,感觉甜净,故称“甜白”。《明太宗实录》永乐四年十月丁未条记:“回回结牙思进玉碗,上不受,命礼部赐钞遣还。谓尚书郑赐曰:‘朕朝夕所用中国瓷器,洁素莹然,甚适于心,不必此也。况此物今府库亦有之,但朕自不用。’”由此可见,永乐皇帝对白瓷情有独钟。一代帝王的品味对于瓷器的影响极大,此时期景德镇窑工在瓷胎中用较多的高岭土,胎质变得洁白致密,又在瓷釉中减少了传统助溶剂的量,从而避免了瓷釉白中泛青的情况,使瓷器更加洁白纯净,故永乐甜白有“一代绝品”之称。其釉色晶莹洁白,温润如玉,肥厚如脂,比后来宣德时期的更为光净。此碗撇口线条流畅,弧腹微垂,圈足,修胎工整。比例协调,造型秀美,釉质洁白,温润似玉,肥厚如脂。辅以印花凤纹装饰,凤凰展翅飞舞,身姿优美轻盈,极富动感。此甜白釉印花凤纹大碗,隽雅凝练,雍容典雅,一派皇室华贵之气,为明代永乐御窑白釉中的经典之作。

A WHITE GLAZED ‘CLOUD ANDPHOENIX’ BOWL

Ming Dynsty Yongle Period

D:20.8cm/H:9.4cm

RMB:1,800,000-2,200,000

※ 830

明嘉靖青花外高士内凤穿莲纹盘

款識:“大明嘉靖年製”六字双行楷书款

此器器形周正,撇口弧壁,矮圈足,底落“大明嘉靖年製”款。外壁绘青花高士;盘心及内壁各绘凤穿花纹,纹饰布局疏朗有致,画面繁而不乱。此器釉汁肥腴温润,回青料浓妍泛紫,如青金石蓝一般鲜亮,使得纹饰更有勃勃生机,时代特徵显著,为嘉靖官窑佳品。

A LOTUS PATTERNED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PLATE

Ming Dynasty Jiajing Period

D:14.4cm/H:2.5cm

RMB:150,000-180,000

830(包装图)

※ 831

明隆庆青花婴戏图盘

款識:“大明隆庆年造”六字双行楷书款

盘心与外壁绘婴戏图,盘心绘四儿对弈,外壁绘十六子嬉戏。绘画生动,青花发色鲜艳。盘底于青花双圈内,书六字双行“大明隆庆年造”楷书款,于明代官窑款识中较为特殊。

明隆庆一朝(1567-1572),仅有六年,耿宝昌先生著《明清瓷器鉴定》有述:“当时政局不稳,社会动荡不安,经济萧条,生产凋敝,景德镇又屡遭水患,因而瓷器生产的规模极度收缩,其品种和数量均大量减少”,故明隆庆官窑瓷器,为明代瓷器中的稀缺品种,不易多见。

来源:国营文物商店旧藏。

A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CHILD AT PLAY’BOWL

Ming Dynasty Longqing Period

D:20.7cm/H:4cm

RMB:150,000-180,000

注典藏拍讯公众微信号
guwan1998
艺术品投资方面获取最新信息请加微信号
guwanyuansu
欢迎广大收藏爱好者投稿艺术品学术类文章
315196341@qq.com
典藏拍讯  .  guwan1998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关注 典藏拍讯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