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刚:我千里迢迢来到景德镇,只为将那套最心爱的瓷器打碎

 

它流传千年,造就一段文明的传奇;它走向全球,成为一个国家的名字|玉幕后(8)...



▲ 点击上方蓝字

李玉刚
关注我们


那些年,他读书,听禅,雕刻人生

这一年,他苦旅,感悟,品味文化



瓷器,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强韧生命力最具代表性的器物之一,也是中国人最引以为荣与自豪的文化产物。它流传千年,造就一段文明的传奇;它走向全球,成为一个国家的符号。在英文中,它被称为:china
瓷风画韵
PORCELAIN CHARM




我对于瓷器的喜爱由来已久,平日里总爱淘些形状各异的瓷器来收藏。我不仅欣赏它的美,更欣赏它那若隐若现的飘逸,和浓厚的文化底韵。

这一次,玉先生来到素有瓷都之称的江西景德镇,再次开启一趟寻找大美传统文化的旅程,领略这古镇中的瓷风画韵。





“拉胚是成形的过程,胚要拉好,泥巴首先要揉均匀。我的心得是,拉胚的奥妙在于,拉的过程中,轴心要稳,双手要把泥巴抱正,拉出自己想要的器形来。器形要拉到位,需要一定的审美,另外就是经验的积累了。熟能生巧,确实是真谛。”对于拉胚,玉先生已不陌生,几番景德镇的到访,让他对瓷器的制作工艺渐渐熟练。



随着机器的转动,玉先生手中的胚泥飞快变化。拿捏形状,控制手速,一个个瓷胚逐渐成型,精巧美观、造型各异的瓶、杯、碗等容器呈现眼前。

景德镇作为瓷器之乡,千年窑火不断,其瓷器更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方文山词里的青花瓷淡雅脱俗,天青釉色配以笔笔勾勒,笔尖下的艺术尽显瓷风画韵。



经年累月的技艺练就,一笔一划的精心绘制,在画师轻描淡写中,《贵妃醉酒》里身着戏服的女子若隐若现。玉先生凝神观看,忍不住执笔亲试。



一点点落墨、一笔笔勾勒,似在描摹舞台上的自己。



“瓷画”是绘画艺术与烧瓷技艺的巧妙结合。随着笔尖的舞动,古朴的素色瓷器上渐渐显出一幅幅斑斓画面,浑然天成、国色天香。



在中国古代,对御窑烧造的御用瓷器要求十分严苛,但凡有丝毫瑕疵便被以打破的方式掩埋于窑厂之内,这种追求极端完美的方式损失了不少精致瓷器,但却为另一种“残缺”的艺术美造就灵感。



现如今,随着制瓷工艺的日趋成熟,市井瓷器尽管形状各异,但大都精巧绝伦、近乎完美。也正因此,面对眼前一个个造型精致但千篇一律的碗状瓷胚,玉先生不禁萌生出缔造“残缺”瓷器的想法。



他小心翼翼地将这些瓷器边缘掰碎,以自己的审美艺术创造出一个个独一无二的瓷艺造型。春夏秋冬,四季轮回。玉先生制作的花插独具匠心。



烧窑里的烈火,传承一个时代的瓷器工艺;而高岭的优质瓷土,铸造出“不旧不坏”的硬质瓷,更造就了世界闻名的瓷都景德镇。



玉先生手中的高岭瓷土胎色白净、瓷胎耐火度高,从而使景德镇瓷器成为硬质瓷的代表。然而瓷土同煤炭一样,经几万年岩石矿物的长期风化与地质作用方得以形成。上千年的开采,已令高岭土损失殆尽。



陶瓷恒久远,一件永流传。珍惜每一件美瓷,尊重每一方土地,守护古老工艺,传承中国文化。

视频/胡成育

摄影/胡成育

         机密文件,阅后即焚。好的文章,阅后请“转”!


玉周刊

周一   玉幕后     走进先生生活,了解幕后故事

周二   玉友人     发现先生挚友,倾听艺术匠人

周三   玉音乐     品味歌曲风韵,讲述背后故事

周四   玉戏剧     解读经典剧作,揭秘创作历程

周五   玉自传     数载春秋的积淀,一路行走的心言

周六   玉    言    倾听先生语音,收获心灵感悟


长按图片 丨 识别二维码 丨 关注我们


    关注 李玉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