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  紫壶一把泛春华

 

紫砂壶是中国汉族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制作原料为紫砂泥,原产地在江苏宜兴丁蜀镇,又名宜兴紫砂壶。因为紫砂壶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所以有“人间珠宝何足取,岂如阳羡一丸泥”的说法。...



天子岁尝龙焙茶,茶官催摘雨前牙。

闻香已入中都府,团品争传太傅家。

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

吴中内史才多少,从此莼羹不足跨。

——梅尧臣


“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这是北宋大诗人梅尧臣几次登临古阳羡——宜兴后,留下的千古名句。文火细烟、小鼎长泉,乃是梅尧臣的时代最美妙的境界。他不仅在这里汲南岭活泉、烹北园之茶,更喜用紫砂器泡盛香茗。佳话传今,美不胜收。



紫砂壶是中国汉族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制作原料为紫砂泥,原产地在江苏宜兴丁蜀镇,又名宜兴紫砂壶。因为紫砂壶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所以有“人间珠宝何足取,岂如阳羡一丸泥”的说法。更加上紫砂壶泡茶的好处和茶禅一味的文化,这就又增加了紫砂高贵不俗的雅韵。



对紫砂壶的记载始见于万历十五年许次纾的《茶疏》:“往日寸龚春茶壶,近日时彬所制,大为时人宝惜。盖皆以粗砂制之,正取砂无土气耳。随手所作,颇极精工。”  紫砂壶真正兴起在明代中期,创始人是明代正德—嘉靖时的龚春(供春)。在中国紫砂文化史上,供春是一个开创性的人物。供春制造的紫砂壶仿照自然形态,造型别致,古朴可爱,深受当时人们的喜爱,人们把他制造的紫砂壶称为供春壶。供春壶造型古朴精工、温雅天然,负有盛名,故有 “供春之壶,胜于金玉”的说法。



清代紫砂业继续发展,一些明代末年起就参加紫砂行业的名工巧匠,也都继续从事着他们的创作。 近现代很多紫砂老艺人,更加热爱紫砂事业,日以继夜地辛勤工作和培育新人,使这朵陶瓷之花盛开不衰。近代紫砂壶泰斗顾景舟的《松鼠葡萄》,壶、缸、杯无论造型、装饰风格统一,松鼠嬉戏其中,妙趣天成。蜿蜒折枝贴附,葡萄甸欲坠,松鼠攀藤而至;营造出一个惬意、和谐、天然为伴的画面,充满了勃勃生机。

紫砂壶的构造





紫砂壶造型虽然千变万化,但基本构成都是以壶身为造型主体,壶嘴,壶把则以壶身为轴线左右对称展开,壶底作为整把壶的基座,壶盖,壶钮则是整把壶的亮点所在。



紫砂壶还有另外一个重要部分,那就是款识。不同的紫砂艺人喜欢把款识在紫砂壶的不同位置展示出来,常见的显示部位有壶身、盖内、壶底等。

紫砂壶的制作



紫砂壶的制作过程包括准备、制作、烧制和后续工序。



把泥块打成厚薄均匀的泥片,俗称打泥条、打泥片。



做壶身,即为俗称的“拍身筒“。



做壶手把、壶嘴、壶盖。



最后加一些装饰,如贴花、绘画、刻字。



做好的茶壶首先要阴干,大概要两三天左右。器坯阴干后装匣钵进窑烧制。古代一直用龙窑烧制,现在一般用隧道窑进行烧制。



紫砂器烧成后有的还需磨光上蜡,有的还要抛光包铜、金银丝镶嵌等工序。

紫砂壶的茶禅文化





紫砂壶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是陶瓷文化、陶瓷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中国特有的陶土工艺品,紫砂壶经1200°C高温烧成后,泡茶不易变味,久用后美似古玉。明代李渔评说:“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故用以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蕴。”紫砂壶,因茶而生,由茶而盛,最终携茶而美。修心养性,天地虽大,然皆在这一茶一壶间。


或许只是一双粗糙的手,
或许只是地底的一团泥,
合在一起,
一刀刀,一步步,
辅着沉静的心意,
烧制出了一把把古朴醇厚的紫砂壶。
正如紫砂壶这一传统艺术的发展与传承,
中国人对鞋的感情可谓深厚。
正蹊堂汲取多种传统手工艺之精华,
匠心打造绿色环保,
工艺精美的布鞋。
在传统布鞋中感受岁月的积淀,
领略古朴之美。
点击【阅读原文】
感受中国传统艺术的无穷魅力



    关注 正蹊堂文化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