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闻 湖笔,锋颖仍在?

 

文房四宝中,以湖笔、徽墨、宣纸、端砚最为人所称道。“湖笔”因“毛颖之技甲天下”、饱蘸墨汁而不滴...





文房四宝中,以湖笔、徽墨、宣纸、端砚最为人所称道。上一期我们编发了这一方徽墨,本期为读者介绍的是制作工艺非常之难的“湖笔”。

湖笔产自湖州善琏镇,因“毛颖之技”而甲天下,所产之笔“饱蘸墨汁而不滴,抱拢不散不开叉,耐磨耐写不发脆”而成为笔中之冠。传统的湖笔工艺由纯手工制作,2006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湖笔的渊源



湖州历来是东南形胜之地,才子迭出文脉不绝。著名书家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米芾、苏轼等,都曾与湖州有过或深或浅的交集,他们的书画活动,成为湖笔产生的人文大环境。





南宋时期,书风流变及泼墨写意文人画的盛行,使毛笔由兔毫为主转向羊毫;而宋元在安徽中南部四十多年的拉锯争夺,使得原本以宣笔著称的宣城日益凋敝,与宣城接壤的湖州则幸运地免受兵锋洗劫,成为南宋遗民聚居之所。宣城的部分笔工徙居湖州,并根据文人墨客的需求改进制笔工艺,湖笔就此诞生。



▲ 相传秦大将蒙恬为制笔始祖,现善琏镇上仍有蒙公祠;路边则随处可见晒笔芯的场景

湖笔蜚声四海,当始于元代,个中原因,不能不提到赵孟頫。作为中国古代书法史上最后一位巅峰人物,赵孟頫对所用之笔极为讲究,而与钱选的画、赵孟頫的字同列“吴兴三绝”的冯应科的笔,则因是赵孟頫专用毛笔而声名远播。冯应科所制妙笔,可令赵孟頫“日书万字”而不败。



▲ 赵孟頫

有元一代,湖州制笔能工迭出,冯应科、沈日新、温生、杨显均、陆颖等十余人留名史卷,“湖笔”之名就此奠定。



制笔太难



之所以把笔放在“笔墨纸砚”之首,皆因制笔太难。黄庭坚曾云”唯笔工最难……研得一,可以了一生;墨得一,可以了一岁……“对于每个笔工来说,都有严格尊圣的”三义四德“,即”精纯美“和”尖齐圆健“。

湖笔虽小,但制笔却是一个系统工程,制作工具原始,简单,但手法繁复,每支湖笔从原料进口到出厂,都要经过择料、水盆、结头、蒲墩、装套、镶嵌、择笔、刻字等十二道大工序,而每个大工序,又可被分解为少则二三道,多至二三十道小工序。



“择料”主要是将原料毛按长短、粗细、色泽、有锋或无锋等不同特点,分成几十个品种,供制作不同种类、形制、品质的笔选用。



▲ “千万毛中选一毫”

所谓“笔之所贵在于毫”,湖笔以羊毫著称,最严格意义上的善琏湖笔,应该是对羊毫原料产地、采集季节及部位都有严格要求的。

山羊毛采集地只限太湖流域,最北到江苏南通一带。因为这些区域的山羊春吃草、冬嚼桑,其羊毛因此含蛋白质多,又嫩又细,这样才能产出“黑子”(即笔头尖端整齐而透明的锋颖)。而北方太冷,山羊毛太软,没有锋。



湖笔对黑子的要求是“肩架齐,黑子明”:每一根笔毛的“黑子”下端界线都要分明、平齐,锋颖缺损及过长、过短的毛,都必须除去。另外,锋颖段越透明越好。符合这样要求的笔,在蘸墨书写时,按下去笔毛散开而饱满、整齐,提起来笔锋收拢,仍是尖锥形。



笔工们一手拿着角梳,一手攥着脱脂过的毛料在水盆中反复梳洗、逐根挑选,按色泽、锋颖、软硬等不同级别进行一根根分类、组合,做成刀片状的刀头毛。



以水盆工序为例,羊毫是抖、联、挑、合、圆,狼毫却是“拔、中、索、做、起”。兔毫的选料在兼毫水盆中进行,但是拣毫要一根一根挑,按色泽、性质、软硬等不同,精分成紫毫、白毫、花毫,一枝笔头中,不能混有杂毛。





“结头”也叫扎毫,水盆做好的半成品笔头,送到这一道工序进行结扎,然后用溶化的松香滴于笔头根部,使笔毛不易脱落。



“蒲墩”即为精选笔管的工序。在逐根的挑选中,把干裂、虫蛀、皮色苍老、粗细不匀的笔管剔除,并按笔的各个品种规格要求,分类选出色泽、粗细、杆长一致的笔管。



经过种种繁复工序后成型的笔头,终于显出锋颖圆润的特质,再配上花竹或红木、湘妃竹、白瓷或象牙等质地的笔杆,才能初步制成一管湖笔。这还需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装笔头,将精选的笔管进行挖孔,把结扎好的笔头安装其中;二是为装好的笔配制笔帽。



镶嵌即为笔管进行装饰。此类笔一般用湘妃竹、凤眼竹以及象牙、红木、檀木等材料为笔的主杆,再用牛角等进行镶嵌,使笔管造型更美观。其中分镶头(笔头端)和镶尾(笔尾端)两种。



择笔,又称修笔,是对前面工序形成的半成品毛笔进行最后检验并修整的工序,笔工要将影响内在和外观质量的笔毛剔除,并将笔头整形,最终达到尖、齐、圆、健的品质要求。



刻字,在笔管上刻上笔的品名和生产厂家的名号,最后就是包装出厂。





传统的湖笔制作工艺门槛很高,并且需要很长时间的学习,加上很累,这也成为阻碍年轻人进入这个行业的最大障碍。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的湖笔制作已经采用了现代工艺。



▲湖笔厂里的一名工人用数控机床雕刻毛笔杆

传统湖笔制作工艺门槛很高,随着社会变迁、书写工具革新,以及对经济利益的片面追求等,湖笔制作生产中也随之出现了次品泛滥、工匠流失、传承乏人等状况,传统湖笔技艺受到很大冲击。

所幸的是,纯手工制作的湖笔工艺,已于2006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希望能对其技艺的保留传承有所助益。

文图资料编辑自网络,致谢。

编辑丨王婷婷 张静瑾 

推荐阅读

☞ 图闻 | 这一方徽墨

☞ 图闻|文人爱画画

瞭望  OutlookWeekly1981


转发请注明【来自瞭望微信】
点击【阅读原文】 下载瞭望客户端
更多精彩,请订阅《瞭望》新闻周刊


    关注 瞭望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