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宪实:丝绸之路研究史论文传·深度

 

孟宪实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丝绸之路概念已经从一个学...



孟宪实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按语



5月14日,中国文化网络传播首届高峰论坛隆重召开,当天下午,“一带一路与互联互通”分论坛在京师大厦307会议室成功举行。

本次论坛上,来自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大唐电信集团等各界领导、学者和专家汇聚一堂,分别就“一带一路与互联互通”从不同角度进行主题发言,研讨热烈,成果丰硕。

“中国文化网络传播”公众号,本期特推送孟宪实、廖凡、朱琦、陈山枝四位专家学者的精彩析论,以飨读者,敬请关注!
丝绸之路研究史论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丝绸之路概念已经从一个学术概念、史学概念进入千万人的视野,正在演变为影响今日世界的核心生活理念。整体把握丝绸之路的研究理论,不仅事关丝绸之路的历史研究,也会对“一带一路”等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战略产生广泛而深入的影响。中国正在重新创造丝绸之路,也在创造一个与世界未来紧密相关的学术概念集群,创造一种以丝绸之路为核心的新的理论叙述和话语系统。

近代以来,西方一直是学术话语系统的发源地,而包括中国在内的非西方世界,主要是西方各种话语系统的传播方和接受方,从而在学术理论上,无法改变学术低地的客观事实。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提高,尤其是“一带一路”这样事关世界未来发展的战略的提出,丝绸之路学势必会发展成为学术研究的一大阵地,必定会诞生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学术著作,也会推出一个学术概念群,长期影响该领域的学术研究。中国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发起者,建设丝绸之路学的使命对于中国学界而言,自然是责无旁贷的。

如何看待丝绸之路,就丝绸之路的整体史观,本文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很重要。是否成立,作为抛砖引玉,敬请批评。

       一、丝绸之路开启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

丝绸之路是连结欧亚大陆各个文明实体的大通道,文化交流是丝绸之路的主旋律。人类的古代世界,并不等于现在的五大洲,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就人类的认知而言,人类的主要活动区域就是欧亚大陆加上非洲北部。因为苏伊士运河古代并不存在,所以北非属于环地中海的一部分,不是明显的独立大洲。贯穿欧亚大陆的通道就是丝绸之路,是当时连结人类主要文明体系的桥梁,是文化成果交流的最重要通途。

丝绸之路的意义,就是早期世界一体化的实现渠道。没有丝绸之路,就没有早期人类的一体化。大航海之后,世界一体化加速了,但世界一体化并不是开始于大航海发现,而是开始于丝绸之路。早期世界一体化,是后来世界一体化的基础和条件。比如,马可•波罗的中国之行及其游记,是传统丝绸之路时代的产物,蒙元中国与西方的联系确实空前紧密。有关《马可波罗游记》的争论至今未消,但是《马可•波罗游记》的历史贡献已经做出,无法否定。《马可•波罗游记》对15世纪欧洲的航海事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意大利的哥伦布、葡萄牙的达•伽马、鄂本笃,英国的卡勃特、安东尼•詹金森和约翰逊、马丁•罗比歇等众多的航海家、旅行家、探险家读了《马可•波罗游记》以后,纷纷东来,就是为了寻找中国,从而开辟了大航海时代,极大地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这个事例,最为准确地证明了世界一体化的前后继承性。

虽然,至今世界一体化还有很多障碍,世界一体化的治理体系远未建立起来,但是以今天的交通条件、通信条件而言,世界一体化是必然趋势。如何建立更合理有效的世界一体化体系,是今天世界的当务之急,反对一体化最终一定不会成功,最多会促进世界一体化体系更加合理化。而中国发起的“一带一路”会促进新时期的世界一体化。

丝绸之路开启的世界一体化进程虽然至今没有完成,但人类已经在享受这个重大文明成果。各种文明之间的了解、交往、理解加强了,现在文明体系之间的密切程度,是此前人类所无法理解的。但我们追根溯源,丝绸之路的历史,就是世界一体化的历史,对此,我们的评估绝不可以太过狭窄,必须放远目光。

        二、中国是丝绸之路上最后一块拼图

对于中国而言,丝绸之路把中国与世界连结在一起,从此中国成为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开始有机会贡献于整个人类。与此同时,中国也有机会接触世界,分享世界各地的文明成果,成为很多世界文明的接受地。中国与世界的一体化进程正是展开,人类历史由此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必须承认,中国是世界一体化进程的重要参与者,但是中国被丝绸之路拉入世界体系中却是最晚的一个文明单元。通常所说,古代文明有五大文明古国,其中环地中海周围是三个,古埃及、两河流域和古希腊,印度河流域是古代印度,东方是古代中国。包括印度在内,中国之外的四大文明之间联系紧密,互动频繁。环地中海的几大文明联系最为紧密,可以说,不管任何一地产生大帝国,都会努力把对方拉入自己的控制范围之内。波斯帝国在征服北非之后,把希腊当作下一个目标,爆发了著名的波希战争。后来罗马帝国兴起,其发展途径同样是建立环地中海的大帝国。

公元前139年,张骞出使西域,中国与中亚的联系建立起来。而此前,印度与中亚,伊朗与中亚的联系早就建立起来。甚至,亚历山大东征印度,在中亚也产生持久影响。如此一来,欧亚大陆的主要文明地区才正式建立起来。世界一体化的进程,因为中国的加入,变得更加全面,世界意义才终于得以实现。

此后的世界,包括文化版图的发展变化,都不能缺少丝绸之路的因素。中国文化之内,来自丝绸之路的宗教文化,如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与佛教同时的祆教、景教、摩尼教,都可以看作是丝绸之路的杰作。而中国的文明成果传入西方,如四大发明等等传入西方,同样要归功于丝绸之路。可以说,丝绸之路在人类文明版图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理解丝绸之路的各种功能,研究其中的运行规律,对于我们今天强调的互联互通而言,显然属于基础性研究。

        三、文化的交流与自主性

丝绸之路是文化交流的活体,最有力地证明及了文化通过交流而发展与进步。通过丝绸之路,沿途国家与地区,有机会分享遥远地域的文化发明,了解人类的整体性,文化的多样性等等。但是,丝绸之路的历史,并不是只有田园牧歌,也有铁血冲突。利益冲突是主要的,但是从今天的视觉看,文化自主性问题,也是不能不给予重视的。

各个文明主体都有文化交流的渴望与冲动,世界一体化可以说正是这种本质冲动的历史结果。从西方的历史看,向东方发展几乎就是宿命。波斯帝国与印度的交往很早,在公元前六世纪就建立帝国御道,这一伟大功勋是由大流士(前522-前486年)完成的。亚历山大东征到达印度,据说在埃及他获得神启,他将成为世界征服者。他的老师,是古希腊最有名的学者亚里士多德。连亚里士多德也不清楚,世界的极限在什么地方,他就讨论过印度与埃及是否相连的问题。而亚历山大把印度称作太上升起的地方,显然是把印度当作世界的东方极点。

罗马帝国的安东尼皇帝曾经发誓要超过亚历山大,不仅要征服印度,还有征服中国,他要建立一个真正的全世界的大帝国。可见,当时罗马帝国已经对中国有所了解。不过,所有的这些伟大理想,必须从征服帕提亚(今伊朗,原来的波斯帝国)开始。公元217年,安东尼在帕提亚的军事行动失败,他被帕提亚人杀死。他的伟大理想也在伊朗折腰中断,而中国依然遥不可及。

中国呢?丝绸之路开辟之时,中国已经进入文明的第二时期。秦汉时期的中国,内部完成了统一,当时的中国,就发展空间而言,只有西向发展。于是,丝绸之路的开辟就成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具体途径。

公元前323年,33岁的亚历山大死于巴比伦。这是中国的战国时代,一百年后,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公元前139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到达中亚。前126年(元朔元年)返回。公元前119-115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到达今新疆伊犁河流域。前102年(太初三年),李广利征服大宛,中国军队出现在中亚。《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到: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着(著)颇与中国同业(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有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且诚得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天子欣然以骞言为然,乃令骞为发间使四道并出。……初,汉欲通西南夷,费多,道不通,罢之。及骞言可以通大夏,乃复事西南夷。”(也见《汉书张骞传》)

两汉时期,中国已经确知中亚各国,知道安息(帕提亚,今伊朗),也听说过罗马。帕提亚长期以来对中亚影响巨大,但是也受到来自中亚游牧民族的挑战。大夏又称巴克特里亚,是希腊化的中亚国家。受到大月氏的攻击,向西转移,曾经进攻安息,给安息带来巨大压力。大月氏受到匈奴的攻击,来自祁连山下。东汉永元九年(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甘英至西海(波斯湾)而还,没有与罗马建立联系。中国与罗马,处在世界了东西两端,丝绸之路已经开辟多年,但直接的联系一直没有建立起来。

古代丝绸之路的条件下,文化交流总体上是有限的,尤其从今天的角度看,但交流始终处于发展状态之下。唐朝与伊朗(波斯)有了明确的联系,波斯亡国之时,其王子卑路斯曾经到唐朝请求援助。唐玄宗天宝十载(751)的怛罗斯战役,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事件。到蒙元时期,成吉思汗的西政大军攻到西亚,甚至打入欧洲。

中国与欧洲,在欧亚大陆的两端,互动几乎都是间接发生的。但是,早期丝绸之路为全球化的第二阶段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条件。第二阶段就是因由大航海,世界被连结在一起的过程,而背后则是西方的工业革命提供的动力。

如今的一带一路,如何摆脱征服印象,推动互利共赢的目标,讲好丝绸之路的故事至关重要。其中,和平是首要条件,共赢是目标,文化尊重是绝对前提。可以预见到,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丝绸之路进入了第三期,世界一体化也进入第三期。这一期丝绸之路和世界一体化的推动,主力来自中国,从而使得世界一体化进入崭新时期。
责任编辑:马敬恩
【出品】
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


    关注 子曰师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