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与梦想”—读王石先生自传有感(一):聊聊“体制”

 

并不是所有体制内的人都能如王石先生般潇洒,也许是因为魄力、也许是因为家境、也许是因为别人的眼光,总之大多数人都选择了隐忍,但这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激情与梦想。...



这是“吴话不谈”的第一篇读后感,但并不完全是,因为我尚未读完。

之所以没读完就写这篇文章,实则算是“为写而写”,每当我心绪不宁亦或是千头万绪之时,我总想写一些东西,可以将之称之为宣泄,也可以称为梳理、逃离等也未尝不可。也许是巧合,恰好此时读了一下王石先生的自传,有些感触,索性合而做此文章。

凭心而论,就文采而言,此本自传并无太多出彩之处,但之所以受人推崇,恰是因为其朴实与详实,其中客观记录了王石先生的每个重要人生节点,在关于政治、潜规则等隐晦事件上也未做太多回避,用字字隐诀的方式一笔带过。我想,也许恰是其这种性格特质使其获得今日之成就。

我想读过此书的朋友一定与我在某些章节有同样共鸣,比如在体制内积极进取却被批浮躁、碌碌无为却被褒值得培养等,但对此我却有较不同的观点,本文也是就此进行重点探讨:

1、说说“体制”
由于工作的缘故,我接触过许多体制内的朋友,包括大媒体及央企、国企。在深入交流、接触之前,ta们在我眼中是“舒服与优越”的代名词,端着铁饭碗旱涝保收,但接触之后对此认知天翻地覆:ta们也是一批充满激情与梦想而奋力前行的年轻人亦或是经历过此阶段,他们也想在此做一番事业,证明自己、造福大众,但入职之后,他们的梦想被不断打磨、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的无奈;他们在外人眼里是“骄子”,自己却自嘲为“…行业的民工”,他们逐渐适应了体制的环境、逐渐成为了这种环境的捍卫者、这就是体制的力量、场的力量。

对此,王石先生选择了“潇洒的离开”,但并不是所有体制内的人都能如王石先生般潇洒,也许是因为魄力、也许是因为家境、也许是因为别人的眼光,总之大多数人都选择了隐忍,但这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激情与梦想。

所以,当大家总是吐槽国企、央企的碌碌无为、垄断还亏钱时,请不要“恨屋及乌”,在这之中也有很大一部分人在没日没夜的加班奋斗、在付出与所得严重不匹配的压抑中不懈前行。我们该探讨的是体制、是指标,之所以用“探讨”形容,是因为我也不知道我国没有了“体制”会怎么样,对于拥有5000年历史与沉淀的中国而言,许多先进经验,在此并不适用。
2、谈谈“成功”
王石先生创造的成绩与价值人所共知,不可否认。但时至今日,若王石先生重头再来(不是推倒重来)会不会取得同样的成绩呢,我想“王石”行,但“王时”则不行,“时势造英雄”,在我国大凡取得大成功的企业家不仅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及大魄力,更重要的是紧跟“时代”的浪潮。正所谓“乱世出英雄”,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改革年代,界定大多是模糊的、信息大多是不对称的、资源倾斜是绝对的、人民公仆还保有满满的“创业”激情,只要你努力、又有敏锐嗅觉、还能有资源支持,成功是必然的。而反观当下呢,虽风口依然有,但绝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前辈的成功不可复制,我们更要学习的是其品质。

除却勤奋、努力、踏实等品质不谈,最让我反思的在于其军旅生涯对其事业的影响,当下在我国有过军旅生涯的成功企业家不在少数,总结他们成功的共同点大多在于“军事化的管理”,而军事化管理的核心要义在哪呢?在于执行力,在于步调一致。想来也是,一支常胜之军不在于主帅有多高的军事造诣,而在于将令畅通,万众一心,指哪打哪,这才成就了众多以少胜多的奇迹。

好了,今天就谈这么多吧,前人功已远,我辈须奋蹄;纸上兵再雄,不若一步实。我已排解了情绪、梳理了思路,准备再次满血碾压了,你呢?

一起加油吧~!

打造吴话不谈族群模式

坚持原创遵从己心

不求数量只求质量

坚持做真正的自媒体
w

u

h

u

a

b

t
吴话不谈

微信号:wuhuabt

个人微信号:mingyi-best

QQ:147211448
信箱:147211448@qq.com


    关注 吴话不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