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考制度和公平竞争的思考

 

马上又到一年一度举国瞩目的高考季了,就此想发表一些我个人关于高考和社会公平问题的一点思考。...



欢迎转发分享,其他公众号需要转载请先与作者联系。题记:马上又到一年一度举国瞩目牵动万千家庭的高考了,关于高考制度存在的合理性和现实意义已经有过太多的讨论,所以本文也不打算重提关于高考制度是否有利于社会的人才选拔,允许包括各个省市的高考录取分数线有地区化的差异是否符合社会公平的原则的话题。相信大家的朋友圈前一阵都被改写哈佛校史的那位出身寒门的生物PhD何江的毕业演讲刷屏了。无论是何江还是我们自己(指的是能看到这篇文章的读者),从某种意义上讲都是高考制度的受益者,高考作为一种社会机制的存在至少从制度层面保证了人才选拔的公平性和实现social mobility的可能性。

在这里借这篇曾发表在“北美留学生日报”上的旧文想探讨的则是另外一个话题,到底什么才是公平的起点?一个统一的录取分数线对于同一个考区的学生就一定是公平的吗?怎么看待一边是每天衣食无忧,夏有空调冬有暖气,各种辅导班补着课,父母随时待命的环境优越的A同学,另外一边是每天三餐堪忧,除了课本没见过其他辅导资料,父母自顾不暇终日劳碌家境贫寒的B同学,他们在考场上的表现就是各自努力程度的真实写照吗?希望借此文引起大家关于社会公平问题的一点思考。



论及公平,我首先想到的是孔老夫子在《论语》里面的那句:“不患寡而患不均”。无论是在何种社会制度下大家最关心的无疑是如何分配收入,财富和机会,因为公平是社会稳定的一个指标。《礼运大同篇》最引人注目的字眼就包括“天下为公,是谓大同”。且不说古人所谓的大同社会是不是过于理想主义的乌托邦,这个关于公平公正的美好愿望却是一致的。正如美国的立国之本《独立宣言》中最负盛名的几句话:”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that they are endowed by their Creator with certain unalienable Rights,that among these are Life, Liberty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令无数移民津津乐道心向往之的American Dream核心部分就是hard work and equality of opportunities. 关于这个机会均等的问题,哈佛明星教授Michael J. Sandel风靡一时的公正课有一节有过相当精彩的论述。哲学家们对于理想社会制度的设想不同程度的引起了各种争议,古代封建社会的贵族世袭制当然早已作古,近现代所谓的精英制度其实也有很多站不住角的地方,因为大家想要的最完美的社会是最大限度的保持社会的公平,这种公平不只是把不同背景的选手放在同一个起跑线上那么简单。公正课里面两个学生辩论的过程很精彩,某男生坚持精英主义是合理的,因为他声称包括自己在内的很多人来到哈佛这样的顶尖学府是因为付出了努力,所以他认为是自己的efforts were rewarded by merit. 但是他的“努力”是建立在一系列先天就不公平的前提下的。即使是世人所称道的“人人生而平等”的美国精神其实很大程度上也是个伪命题,因为没有人能够选择出生在一个怎样的家庭,所以才有“投胎是个技术活”的说法。所谓的公平竞争其实从一开始就不公平,出生在富裕家庭的孩子当然有各种资源和机会享受各种最便利的条件,他们的成功是必然的,没有悬念的。比如一个出生在波士顿剑桥学区父母都是大学教授的孩子和从小混迹各种犯罪率最高的纽约布鲁克林某街区父母都是junky or alcoholic 的孩子,他们的奋斗之路注定就不是平等的。就像Sandel教授提到的那个调查数据,全美最顶尖的146所大学的学生70%以上是来自富裕家庭的。想起在大学时代读到的一篇文章“我奋斗了十八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fair play is a joke for most people. 就连网上流传的比尔盖茨的11条人生法则里面,Rule No. 1 is Life is not fair -- get used to it!

关于平等和公正的区别见下图:



想起以前做网申的时候最常遇见的问题就是关于背景的调查,有各种关于种族和家庭背景的选项,之前看到这些的时候以为不过是为了方便学校做人口统计或者是增加自身的diversity,其实这也是充满争议的Affirmative Action平权运动的一个缩影,那就是为了弥补历史的过错,在升学和就业的各个方面给予少数群体出生的人的一定程度的补偿。于是就出现了SAT分数较低的黑人或者其他少数民族的申请人被录取,分数高的白人反而被拒的情况。很难说哪种更公平,因为录取结果建立在种族的基础上本身就是不公平的,无论是偏向哪一个群体,但是如果完全按照分数和成绩对先天家境困难的黑人为代表的少数民族也是不公平的,因为大家的起点是完全不一样的,也是他们自己不能选择和决定的。我想起N年以前UC-Berkeley因为招收了太多亚裔的学生引起了众人的不满,因为中国孩子太会考试了,如果按照分数来录取别家的孩子就没戏了,后来听说亚裔的录取比例严重下调了。这也不过是庞大而复杂的Affirmative Action的一个写照。同理还有所谓的legacy admission,也是不公平录取的一个表现。无论是出于为了培养哈佛或者耶鲁世家,家族N代毕业同一个学校的荣耀,或者是给捐款的金主校友投桃报李,这种制度对出身贫寒的学子是极为不公平的,比如当年小布什能上耶鲁估计就是走的这个路子,托了他老爹的福。



(话说收集八枚藤校的offer真的可以召唤神龙吗?)

除了关于家庭出身的讨论,另外关于天赋和才华的辩论也很有意思。Sandel教授的一句话让人深思:“所谓的天赋或者才华只不过是恰好出生在一个接受并且认可你这种才华的社会和时代而已”。他认为如果让这些偶然和随机因素早就的所谓才能决定社会财富和资源的分配也是不公平的,所以政府对高收入人群的税收制度是水涨船高的。关于那个飞人乔丹的例子,我想如果让他老人家穿越到中国的宋朝,即使是天赋秉异也只能被埋没民间,因为那个时候人家热捧的superstar可是擅长蹴鞠的高太尉,这就是所谓的“生不逢时”,时事才能造英雄。再如时下正火的各类选秀出身的明星,他们只不过正好生在了一个大众狂欢,娱乐至死的年代而已。

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it was the age of wisdom, it was the age of foolishness, it was the epoch of belief, it was the epoch of incredulity, it was the season of Light,it was the season of Darkness, it was the spring of hope, it was the winter ofdespair, we had everything before us, we had nothing before us.

勿忘初心,方得始终。纪念我们曾经为高考奋斗过的那些日日夜夜!



请长按二维码关注,谢谢!


    关注 此间的故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