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家PE投了华大基因72亿,IPO前至少23家本金浮亏  乐康荐文

 

华大控股获得了巨额的套现,但部分投资方却录得整体浮亏,投资人们各自的投资盈亏可谓冷暖自知...







编者按

经历一年有余的上市传言飘飞之后,华大基因终于叩响了A股创业板的大门。详细的财务信息披露之后,“中国最牛的生物技术公司”的光环似乎也有所暗淡。

今天,新财富plus(微信号:xcfplus)刊发苏龙飞文章——《当初为华大基因抢破头!43家PE投了72亿,现在却至少23家本金浮亏!》,引起资本市场关注。

鉴于文章太长,《乐康智库》编辑之后转发,其主要观点是:

过去4年内,超过50家投资人(含中途退出者)通过关联、非关联的方式,为入股华大旗下的华大科技、华大医学共计投资高达72.15亿元,其中包含红杉、软银、云锋基金、光大控股、深创投等知名机构。

72.15亿元投资额中,在华大控股获得42.96亿元套现之余,投资方却是录得整体浮亏。除去中途退出者,最终留存下来的投资人达到43家,其中至少23家投资人出现本金浮亏。

 

投资人出现浮亏的原因是:融资之后,遭遇同行强劲挑战、市场份额受到挤压的华大基因出现营业收入微增、净利润下滑的局面,使得其IPO募资的预计估值,较最后一轮私募融资时的估值大幅缩水超过50亿元。

正如作者所言,PE投资华大基因一案,鲜活地折射出了这个行业的众生相。

由原华大基因CEO王俊等联合创办的碳云智能,似乎在重复汪建的神话,今年4月完成A轮融资,金额将近10亿人民币,融资后估值近10亿美元。

自崭露头角以来,华大基因就颇受争议。

赞誉者认为其是“生物界的腾讯”,有着强大的生物学领域创新技术;看淡者则认为其仅仅是“基因界的富士康”,一家基因测序的来料加工企业而已。

落户深圳之前,华大基因一件引人瞩目的业绩是,汪建携团队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并负责其中1%的基因测序任务。尽管如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未找到合适的科研项目的产业化方向。

2007年辗转落户深圳之后,回归民营的华大基因,得以摆脱体制约束,轻装上阵。

恰逢第二代基因测序仪诞生,由于其测序能力百倍提升,测序成本却下降百倍,令汪建看到了基因测序的商业化前景。

于是,华大决定批量购买新一代的测序仪,从事基因测序的商业服务。

“华大科技”应运设立,科研测序服务也成为华大的重要收入来源,即便后来地位有所下降,到2015年上半年,在华大基因总收入中的占比仍然超过40%。

在测序能力大幅提升之后,同年7月,专门从事临床医疗检测的“华大医学”也宣告成立。

招股书披露,截至目前,华大基因已经与国内800余家医疗机构进行临床合作,其中三甲医院100余家。

此时的华大基因早已声名在外,因而获悉其意欲融资的各路VC/PE闻风而动,几乎踏破了华大总部的门槛。

从当时的收入规模来看,华大科技远高于华大医学,但众投资人更看好华大医学的市场空间,因而更加希望入股华大医学。

面对蜂拥上门的投资机构,华大可以像选秀一样从容地挑选投资方,其强势就不难理解了。

针对投资人的意向,华大医学的估值被定为100亿元,而华大科技的估值落定在33亿元。汪建曾自称,不容投资方讨价还价,且不接受对赌。

工商资料显示,华大科技于2012年12月24日及2013年3月26日进行了两次股权变更,共计引入20家新股东,整体融资13.98亿元。



红杉、光大控股旗下医疗健康基金等12家投资人出资7.98亿元受让华大科技的老股(由华大控股出让),获得24.95%股权,每单位注册资本的价格270元。

云锋基金、远创基因投资等8家投资人增资6亿元认购华大科技的新股,获得15.63%股权,每单位注册资本的价格324元。

增资之后的华大科技合计估值33亿元。

2014年5-6月,华大医学也进行了首轮融资。在此次华大医学引进投资人的过程中,此前入股华大科技的部分投资人,的确获得了投资优先权。

扣除两笔合计6亿元的增资款,华大医学投资前估值正好100亿元。



先后独立融资之后,这两家公司原想各自独立谋求IPO,但华大科技增长的乏力,意味着汪建此前口头提出的业绩目标未能实现。

2014年12月,华大与投资人商议,将华大科技并入华大医学,并以华大医学作为主体谋求IPO。后更名为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大基因”),并进行进一步重组。

统计显示,包含中途退出者,投资过华大的机构投资者总计不少于50家。截至华大基因完成对华大科技的重组之时,留存下来的投资人达到43家。



这些原华大科技和华大医学的投资人,除了红杉资本等3家之外,其余40家经过转换持股,都归集在了拟上市公司华大基因层面持股。

华大基因招股书披露,此次IPO计划发行不低于4000万股,计划募集资金17.32亿元,据此计算其估值为43.3元/股。

华大基因2015年上半年净利润0.82亿元,假设其全年利润简单乘以2即为1.64亿元,则其目前156亿元估值对应的市盈率高达95倍。这个市盈率,即便放在创业板,也已经不算低了。

根据这个每股估值标准,新财富逐一统计了40家投资人共计投资高达68.95亿元(如果加上依然在华大科技层面持股的红杉等三家机构的3.2亿元投资额,则是共计72.15亿元),目前共计持有华大基因1.4亿股股份,持股成本为49.12元/股,而按照其IPO估值43.3元/股计算,意味着投资方整体浮亏11.83%。

具体而言,40家投资人中,有23家是浮亏的,浮亏比例最高者是和玉高林等8家的-22.37%;另外有17家是浮盈的,浮盈比例最高的是中小企业基因投资等8家的33.58%。

如果考虑到其中有部分投资人系第二手受让而来,而我们假设的是原价受让,但实际更可能是溢价受让,则现有投资人的浮亏家数可能更多,整体浮亏比例也可能更高。

另外一个有意思的情况是,显示浮亏的23家,清一色是原华大医学的投资人,而原华大科技的投资人皆录得不同程度的浮盈。这大概与投资人入股华大科技更早且其估值更低有关。

超过50家投资人通过关联、非关联的方式,为入股华大基因(包含原华大医学与原华大科技)共计投资高达72.15亿元,其中高达42.96亿元是被华大控股套现了,只有29.19亿元是对华大医学及华大科技的增资。

华大控股获得了巨额的套现,但部分投资方却录得整体浮亏,投资人们各自的投资盈亏可谓冷暖自知。



让商业成就乐康梦想

探索健康+产融模式

乐康智库

微信号:lekangzk

投稿、约访、合作及转载

联系邮箱:lekangzk@163.com


    关注 乐康智库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