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个是端午,除了吃粽子,这些老北京的讲究您知道多少?

 

在老北京,端午节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要挂艾蒿、吃粽子、喝雄黄等,但这些是全国各地老百姓耳熟能...



在老北京,端午节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要挂艾蒿、吃粽子、喝雄黄等,但这些是全国各地老百姓耳熟能详的节目。

其实在老北京,这一天要做的事还多着呢,吃五毒饼、扔灾、朱砂判儿、女儿回娘家等等。这些老北京特有的端午习俗,你知道几个?今天小编就跟您聊一聊北京特有的这八个端午习俗。
1、 祭神祭祖纪念先贤



端午节由来跟很多文化名人有关,民间流传最广、最有影响的是纪念伟大爱国诗人楚大夫屈原。宋代为表彰屈原的精忠,追封他为忠烈公,正式将五月五日端午节。北京文人还有着端午节到二闸三忠祠上香的传统,祠内供奉诸葛亮、岳飞、文天祥。

2、 吃五毒饼、玫瑰饼、喝雄黄酒

北京人还讲究吃五毒饼。五毒饼是人们为端午节特制的一种圆形糕点,上面印着五毒(蛇、蜈蚣、蝎子、蜘蛛、蟾蜍)图案。据说吃了它可以增强抵抗力,灭虫免灾。一般来说,老北京的一般人家爱供类似桃酥式的“五毒饼”,初五晚间撤供;中等人家再放上小枣江米粽子和鲜果,一天一撤,以防腐烂。

玫瑰饼:老北京的富贵人家一般爱供玫瑰饼,以京西妙峰山当年产的玫瑰花制成的饼最为高贵。用玫瑰花和以蜂蜜拌匀做馅,制成饼,上火烙,名曰端午饽饽。五月节吃上玫瑰饼是非常吉利的事,一般人家是自己动手蒸玫瑰馅的馒头或甜卷,以应节日之俗。



老北京人还有端午节喝雄黄酒的习俗。据说,端午节喝雄黄酒是很有“说道”的。在“白蛇传”的故事里,有白娘子饮雄黄酒现出真身的桥段。因此,人们认为蛇、蝎子等害虫可由雄黄酒破解。大人喝完雄黄酒后,还要蘸着雄黄酒抹在孩子的耳朵、鼻孔处,以驱邪避害。

3、 贴葫芦花以辟“五毒”、 挂艾叶和菖蒲以防“疾病”

北京人喜欢葫芦,因为葫芦是“福禄”的谐音。红色毛边纸剪成葫芦,里面收进“五毒”图案,称为“葫芦花”,自农历四月末就有小贩在街上叫卖了。葫芦花据说能辟“五毒”,五月一日贴出,五月五日午时摘下扔掉,称为“扔灾”。除贴葫芦花外,还有贴以钟馗为题材“朱砂判儿”的,有贴黄表纸上写有咒语的“天师符”的,其目的均是为了驱邪辟毒。另外许多人相信五月是一年中容易引发疾病的危险时节,因此有许多防备家人生病的措施。端午节时,人们会将一种特别的植物——艾草挂在门口,作为保护之用。

4、 出嫁的女儿戴红绒花回娘家



老北京的端午节还有一个叫法:女儿节。出嫁的女人要在端午节的时候回娘家探亲,探亲时,手臂上系着彩色丝线、胸前戴着红绒花的小媳妇成了当时北京一景。

5、女孩佩戴香包、身上佩五彩粽子祈福增寿



端午节女孩佩戴香包,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用含有多种香味的药用植物做成的香包也可以预防疾病。五彩粽子是避邪物,内壳用硬纸叠成,大小一般在2厘米左右,外面缠上五彩丝线,连成一串。街头有卖的,家中少妇少女也纷纷自己制作。除了五彩粽子以外,还有的巧手媳妇或姑娘,用绫罗制成小老虎,有的缝制成樱桃、桑葚、茄子、豆角、芹椒、梨、柿、桔……把这些小型水果串起来,精致可爱。有立体的,有平面的,争奇斗胜。端午节这一天佩戴在身上,既显示自己的精巧工艺,又给节日增添祈福增寿的节日气象,还可以将此饰品赠给意中人,当作表示爱恋的情物。

6、吃黄米小枣粽子



北京地区的端午粽子是用苇叶包裹的黄米小枣粽子,以密云县产的小枣最有名。许多人家自己包粽子,用江米和黄米与小枣合在一起,叫二米粽子。食品店里出售的粽子以南味为主,远郊农民推车进城卖的以黄米粽子为主。系粽子用马兰草,是北京特产。对于一般老百姓来讲,甭管黄米江米反正都是粽子,都是用叶子裹着的,只要吃上粽子,就算过上了五月节。

7、吃樱桃、黑桑葚



旧京端午节吃食自然也少不了水果。端午时节,樱桃更是大量上市,自然成为时鲜果品。除了甜美喜人的樱桃,还有酸不叽儿的桑葚(音“刃儿”)。北京人讲究端午节吃黑色的桑葚,据说吃了之后不招蚊虫苍蝇。

8、游玩皇家园林“辟毒”



辛亥革命以后,北京人在端午节以去皇家园林游玩为时尚,以去天坛,月坛,中山公园最受欢迎,人们认为此地能“辟毒”,所以游人较多,其他皇家园林也是人们爱去的地方。除此之外,什刹海、金鱼池、高梁桥、二闸……均是端午游玩之地。

中国自古有“南船北马”之说,南方远行靠船,北方远行靠马,所以南方端午节赛龙舟,而北方在金代曾有骑马射柳的习俗。……
往期经典内容回顾:
【视频】新闻联播都替北京人说话了!
【视频】这个北京妞火了!
【视频】这个北京大妞,轰动了朋友圈!
【视频】北京姑娘和北京爷们发生的那点事!
【视频】北京话,东北话,天津话,大PK!
【视频】北京地铁将更换报站方法,注意了!


    关注 老北京城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