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浪潮来袭,老师们将如何应对?

 

不知从何时开始,“互联网+教育”这个词成为毋庸置疑的热点,“互联网+教育”究竟是什么?它为老师们带来的是“教育”的荒漠,还是“互联网”的天堂?面对汹涌来袭的“互联网+教育”浪潮,老师们该如何应对?...



点击上方“公众号” 可以订阅哦!


精彩导读

不知从何时开始,“互联网+教育”这个词成为毋庸置疑的热点,“互联网+教育”究竟是什么?它为老师们带来的是“教育”的荒漠,还是“互联网”的天堂?面对汹涌来袭的“互联网+教育”浪潮,老师们该如何应对?

什么是“互联网+教育?

互联网时代,奇迹每天都在发生。像“互联网+”这样听起来既专业又时髦的词汇,因为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并从总理口中说出来,着实火了一把。

对于什么是“互联网+”,可以这样理解:互联网+传统集市,淘宝出现了;互联网+传统银行,支付宝出现了;互联网+传统交通,滴滴打车出现了……也就是说,“互联网+”是用互联网思维、技术对传统行业进行改造,改造的结果是新行业形态的出现。

面对火热的“互联网+”,教育当然不能缺位,那么“互联网+教育”,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

一所学校、一位老师、一间教室,这是传统教育。

一张网、一个移动终端,几百万学生,学校任你挑、老师由你选,这就是“互联网+教育”。

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手机课堂,这就是“互联网+教育”的结果。

观点:是“互联网+教育”还是“教育+互联网”?

在“互联网+”的涌动中,教育已成为其中的一个加数,于是有了“互联网+教育”一词的流行。与此同时,有人对这一说法提出质疑,认为相对于教育的特质和互联网的特征,“教育+互联网”的提法更能准确地反映教育与互联网的关系,更有利于在线教育实践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更有利于深刻、理性、健全地促进教育与互联网结合,更有利于教育当事人或社会成员利用教育和互联网服务来更好成长发展。

就以教育而言,人类社会几千年来经历过多次重大的环境、工具的变革,每一次新工具的发明对人类发展都是影响巨大且关键性的,对教育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而教育作为一个行业或专业,它的连续性始终保持着,而且有着较为严密的组织结构,外在环境和各种因素的影响就如同给一株千年古树施肥,依据树的性能、需求和机理去施肥,就能让它枯木逢春,这就是“教育+互联网”理路;以相反的方式,“互联网+教育”,以一张网的方式把这株古树罩住,或用堆土的方式把它掩埋,就可能把它闷死,或是罩住或掩埋了很长时间,两者之间也未发生实质性关系。互联网这一新工具的影响只是比历次更为迅速普及,作为一种工具来说与前几次没有本质的差异

北京四中校长:“互联网不能代替教育的一切”

互联网不能替代学生动手实践的课程,经验不能直接获得。有的时候我看到有一些公司开发的软件,没有什么价值。有些东西必须要通过直接的体验,比如说看杂技演员走钢丝,看得懂吗?看得懂,什么叫作学会,你走不掉下来就学会了。我们教育很重要的一个缺陷,绝大多数的学习活动起点是书本。这个源于中国的语言里面,常常把学习叫作读书,把上学叫作读书,很多学生认知的过程是不完整的。这也是为什么经过了那么多年的教育,学生仍然不具备基本的科学精神的原因,是因为他的知识的来源主要是间接经验构成的,这是一个很深刻的问题。

所以,我们对于互联网引发的革命,要有一个客观、冷静的认识,我们要利用他们的优势,用我们其他方面的工作来弥补他们的不足,至少现在还不能够解决的问题。前一段时间,围棋人机大战,实际上不是人和机器谁胜谁负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一个人和一群人的较量,我们不要过分夸大机器的作用。
“互联网+”时代,老师们如何应对?

安徽省宿松县城关初中副校长司志龙:互联网+教育来临,教师作为教育的具体执行者,首当其冲,躲不开,绕不过。既然如此,那就应该勇敢直面挑战,自觉适应互联网+时代特点积极改变。同时,也必须清醒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特点,坚守教师的本分。这些,老师,你准备好了吗?

一、从视觉中调整,转变教育角色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是“俯视”学生的。因为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代言人,有绝对“权威”。教师主宰着课堂,学什么、何时学、怎样学、学多深、学多快、学多少都由教师掌控。

然而在信息时代,获取知识的通道变得平等而开放,教师不再拥有“知识霸权”。学生可以选择听老师讲课,也可以选择在网上搜优质的教育视频辅助学习。教师可以规定自己的教学进度,学生也可以自己能掌控学习的内容、时间、程度、进度、方式和节奏。这样的时代,老师还能高高在上而不觉得后背发凉吗?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的角色不再只是知识传授者、疑难解答者。他们需要俯下身子,到学生中发现教育和成长中的问题。首先是知识导航问题。知识获取渠道多了,知识多少不再是问题,但知识选择和取舍就成了问题。帮助学生们进行知识导航,使他们掌握知识获取、知识取舍、知识分类的方法,就成为新的教育重点。其次是兴趣激发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对于学生,特别是未成年的学生来说,兴趣也可能成为无形的“杀手”——他们专注于某种兴趣,而忽视了全面营养,造成严重的“营养不良”。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使他们均衡营养,将是教师工作的新难点。此外,要重视习惯管理。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在信息化时代,当一切都变得便捷、自由学习高度发展之后,习惯成了核心竞争力。帮助学生树立好习惯、养成好习惯,则是教师下一步工作的焦点。

由此看来,在互联网+时代,教师不再限于传道、授业、解惑,需要向更加复杂的知识领航员、兴趣激发师、习惯管理者、活动设计师、关系协调人等身份转变。这将是一次华丽的转身,也是一次伟大的变革。

二、从技术切入,改变教学手段

有专家提出,今天的学生,就是数字化时代里生活的“原住民”。这一概念很形象。因为这些孩子们从小就接触和使用这些数字化产品,体验数字化环境带来的种种便利。他们使用数字化产品就如同以前上学用铅笔、直尺、三角板一样平常。相比他们,年龄比他们长一些的老师,充其量算个“移民”。教师如果不正视这个现实,而是用固有传统的经验从事教育教学,很快就会被自己的学生和先进的技术远远地抛在后面。

现在我们走进中小学教室,可以看到老师用PPT已经很普遍了,投影、触摸屏随处可见。教室的录影录音设备齐全,录课、监控已成常态。一些实验室的设备也进行了更新换代,几乎赶上了高校专业的标准和水平。部分学校和民办培训机构的电子教案、电子作业也正在试水。不过可惜的很,这些学校和机构很大部分正在将这些元素分割使用,所以我们看到的这些现代化设备也不过是替代了传统手段的一种技术改造。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既要引进先进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更要用互联网+思维促进教育升级。这些现代化的设备和技术既可以提高教学水平,同时也会产生海量数据。教师通过对这些大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到哪些知识讲得清楚,学生一听就会了;哪些讲得不好,教师需要再强调;学生做的哪些题较容易,会做的人多;哪些题过难,多数学生在哪个知识点出现“卡壳”;学生是否在特定段落做了笔记,在哪些段落和文字上停留的时间长;学生掌握了哪些实验技能,还存在哪些问题,等等。利用好大数据优势,为每个学生进行“私人定制”,量身打造最佳的学习策略,提高精准施教水平,这才是互联网+教育的核心追求。
悦享教学

长按识别左侧二维码,关注我们


    关注 悦享教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