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山之石 ] - 听现代唐乐之根,敦煌壁画里传来的梵音雅乐

 

历经千年变迁,依旧不改风采。...



「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伶伦自大夏之西,乃之阮隃之阴,取竹於嶰溪之谷,以生空窍厚钧者、断两节间、其长三寸九分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吹曰「舍少」。次制十二筒,以之阮隃之下,听凤皇之鸣,以别十二律。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以比黄钟之宫,适合。」



视频  |  日本雅乐  舞樂 · 陪胪
关于  日本雅乐(ががく)




日本雅乐(ががく)是自中国、朝鲜半岛、南亚的仪式音乐演变而来,这些音乐约在中世以前传入日本。雅乐在中国属于仪式音乐,但是日本雅乐中自中国传入的唐乐曲目,却被认为是自唐朝的宴会音乐燕乐演变而来。

图  |  雅乐表演
由于同样都吸取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养分,日本雅乐与越南雅乐、韩国国乐之间可说是相当于兄弟的关系。虽然乐曲分类中留存了唐乐、高丽乐和林邑乐(越南音乐)这些异国风情浓厚的名称,但日本雅乐也包含了大陆音乐传入之前古代音乐的成分。再加上雅乐与民谣、声明(以韵文为词的佛教赞曲,分为梵赞、汉赞与和赞)之间相互的影响,雅乐在日本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形式。现在日本内阁府宫内厅的式部职乐部继承了约百首的乐曲。

敦煌莫高窟中涌现的大量乐舞壁画展现了浪漫的艺术想像,它们是宏伟的古代乐器史、舞蹈史的形象资料宝库,也是中西方礼乐文化传统相互激荡、共生发展的见证,沟通了宗教信仰和世俗风尚的关系,其中乐器更是在之后的日本雅乐中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融合。
图  |  泉州南音


虽然在中国历史上雅乐已经失传,但在现今的
中国泉州,有着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汉族古乐:泉州南音。起源于唐,形成于宋,主要流行于闽南及台湾、南洋群岛华侨居住地区。 南音又称“南曲”,“南乐”,被称为汉族传统音乐文化的“活化石”,唐代琵琶普遍用拨子,且是横抱姿势,泉州南音至今保持这一遗制。南音中所用的“拍板”及其演奏方式与敦煌壁画中的伎乐图一样。


关于  敦煌壁画




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规模巨大,技艺精湛。敦煌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其中音乐题材洞窟达200多个,绘有众多乐队、乐伎及乐器,据统计不同类型乐队有500多组,吹、打、拉、弹各类乐器40余种,共4500多件。敦煌藏经洞文献中也有曲谱和其它音乐资料。丰富的音乐图像数据,展现了近千年连续不断的中国音乐文化发展变化的面貌。为研究中国音乐史,中西音乐交流提供了珍贵资料。


图  |  敦煌莫高窟
不论是亲临敦煌莫高窟或者去美术馆观摩洞窟复原展,我们都会指指点点飞天或菩萨手中那些似曾相识却叫不上名的精美乐器,它们的真身到底是什么?它们都还留存于世吗?其实,在莫高窟中所绘制的琵琶就多达700余件。无论在小型乐器组合、大型经变乐队,甚至不鼓自鸣中都能寻见它的踪影。
形制上,它的共鸣箱呈梨形。颈部呈曲项或直项的形式。有四根弦,且在弦的两端设有山口和缚手。面板上饰有捍拨和凤眼。仔细寻觅,你会发现,飞天、药叉、菩萨等各类乐伎横抱琵琶演奏的画面散落在洞窟的各个角落。
伎乐飞天:
飞天佩戴项圈,臂钏,手镯,巾带向上飘扬,飞天曲身向下在弹奏箜篌中飞翔。
击鼓伎乐飞天:
飞天项挂腰鼓,双手做击鼓状,曲身向下乘彩云飞翔。
弹箜篌飞天:
飞天怀抱箜篌,双手弹奏,深情专注,乘莲花、彩云空中飞翔。
图   |  莫高窟第220窟  药师经变图  北壁  乐舞图
图  |   莫高窟第220窟  药师经变图 南壁  乐队
图  |  莫高窟第220窟  药师经变图   北壁  舞伎


视频  |  NHK纪录片之敦煌莫高窟 - 美的全貌【片段】(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全集链接:
(上篇)http://www.tudou.com/listplay/R_R-ZMwI9QI/4uycZZ7hSTc.html
(下篇)http://www.tudou.com/listplay/R_R-ZMwI9QI/ZvSbAWJmhr8.html


无疑日本雅乐中,中国“唐乐”的完整保存,对历史上宫廷“雅乐”与“燕乐”失传的中国传统音乐舞蹈来说,是一笔十分宝贵的财富。

其实敦煌壁画中出现的乐舞形式,跟我们现在的世界音乐、民族融合音乐是一样的概念。就是将各种少数民族乐器融合在一起呈现,将高超技艺的经变画带来的渲染力变成供养自然的音乐,其中的意蕴醉人身心。

视频来源  |  youtube、腾讯视频、优酷

图  |  互联网 / wikipedia

编辑  |  毛绒离卦



近期重点推荐国内优秀音乐人及团体专辑均在厂牌微店有售!可点击“阅读原文”至那木厂牌微店购买!戳下面!


    关注 那木厂牌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