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条的乡村教育与繁华的城市教育,差距是如此的巨大!

 

作者简介:周雅梅,女,陕西汉中语文教研员,一级教师。崇尚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的信条。用真诚的心写深刻的文,...





作者简介:

周雅梅,女,陕西汉中语文教研员,一级教师。崇尚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的信条。用真诚的心写深刻的文,共同追求理想的教育、教育的理想。现题为《教师俱乐》编辑所加。




我发现,每到基层学校去一次,感慨就会多些。对教育教学的认识会更加全面、准确。这大概就叫接地气吧!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积累,我越发赞同船长在一篇书评里面提到的一个鲜明的观点,关系第一,工作第二。只有与老师们的关系亲近了,工作开展起来才顺畅,某些理念推行也会是水到渠成。行政式的任务化管理,并不能有实质性的改变。这样强硬手腕的结果,导致表面的应付,无法换取到真正的信服和尊重,以及发自内心的赞同、支持。故而,我采取了一种温和的方式,多以激励、欣赏、包容的眼光处理问题,多以发展、动态、向前的态度看待青年教师,多以真诚倾听和私下交流来代替板起脸孔公事公办的简单方式。



基层的老师们很苦很累,基本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娱乐生活,好在借助强大的互联网,能够了解到外面世界的精彩,不至于生活在孤岛之中。这是一个离县城不到二十公里的学校,学校目前的位置,远离了公路道路。放学后,走在孤寂的校园里,一种可怕的寂静感铺面而来。学校处于过渡区域,两三年之后将被南水北调水利枢纽过程的储存水彻底淹没。校园的环境简陋不说,生源也相当地匮乏。但凡是家庭经济条件稍微好的学生,大多数都转入到了县城小学就读,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了。留下的就是留守儿童,或者家庭贫寒的子女们。他们缺乏必要的家庭辅导,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包有任何的希望。在那些家长们看来,学习好又能怎样,即便是考上了大学,那又如何呢?毕业后还不如照样没有工作。与其花些冤枉钱,还不如早点外出打工,趁着年轻精力好、体力足,多赚些钱了。越是经济落后的家庭,对教育的问题看得更加功利化,关注现实问题。这也是没有办法的,物质起点基本决定了思想意识和眼界胸襟。几位年轻的老师告诉我,班内有几个学生简直是油盐不进,他们很是头疼。批评也不改正,奖励也没有多大效果。

有一位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成了典型的死猪不怕开水烫,老油条一个。90后的年轻女老师告诉我这个孩子的一些事迹。每天布置的书面作业,非要科任教师守在旁边,当场监督着,稍微不留神,他就会溜到一边去玩耍。第二天,空着作业本,根本一副满不在乎的表情。他们与那位孩子的母亲沟通,效果也不大。父母进行教育,方式很简单,发起脾气了,使用武力进行狠命的体罚。孩子不但不求饶,而且还说:“那你干脆把我打死算了。”对于老师们苦口婆心的教育,他根本就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我听了以后,特别地震惊。是什么原因导致小小的年龄,竟然产生了如此消极的人生态度呢?照如此方式发展下去,这个孩子哪还得了?



想想如今的教育,学校也有太苦的委屈和无奈,面临着极其尴尬的境地。管理严格了,孩子们受不了,自杀或逃学,追究责任实行一刀切,对于弱势的学校和老师而言,这简直就是灭顶之灾。管理松散了,孩子毛病多,教育质量倍受抨击。现在,对孩子过度尊重和包容,已经将孩子彻底宠坏了。他们变得对一切无所谓。营养餐极度浪费,蛋奶根本不吃,四处乱扔;每日的免费餐,猪肉都捡了出来,垃圾桶里有很多。两免一补优惠政策享受着,贫困生救助政策也享受着,就是不勤奋学习;免费教科书手里拿着,就是不爱读书,就是不爱惜书。

萧条的乡村教育,与繁华的城市教育,差距是如此的巨大。不过二十公里的距离,这里的孩子与县城的孩子,以后的人生轨迹也会发生巨大的偏差。我很是担忧,但却没有任何的办法。或许,这就是大背景之下的城乡二元对立结构的必然趋势。农村越发萧条,城市越发兴盛。农村永远是农村,县城永远是县城。二元结构的泾渭分明,农村向上层流动的可能性越来越低。我们的乡村教育该如何良性发展下去呢?毫无疑问,乡村教育是最后一方阵地。哪怕有一个人能走出去,这也就完成了教育的使命;或者,所有的孩子成年后,没有违法乱纪,享受着正常的生活,我认为:这也算是成功的教育。

接了一次地气,收集到一些信息,看到一些真实的差距。一些人,一些事,一些感触,这些都变作小小的财富,精神的养料,促使个人反思。我的心情骤然沉重起来。当生活不知足的时候,当对工作不尽兴的时候,不妨到最艰苦的地方去看看,了解一下他们的生活状态、工作情况,内心就会涌动着热血,拥有崭新的力量——再次出发的力量。




    关注 教师俱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