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丨多读书,不然每天都以为自己在创新

 

不要在该学习的年纪喝鸡汤,它会把人喝傻,因为此后你会相信自己走的道路一定是正确的,即使遭遇失误,也相信最终会赢,这种人其实很可怕。...



我的专业老师在上海戏剧学院念博士的时候,他的导师最爱说的一句话是“多读书,不然你还每天都以为自己在创新。”



思维的深度分两种,一种是“经验式”的,一种是“学习—实践”式的。

经验式的是你在一件事上做了无数种尝试,这样日后不管遇见何种情况,你都能在脑子里找出相关情况,根据经验做出判断或推测。这种方式,可以让你在一个领域成为高手,但代价是用有限的时间验证无限的可能,况且快节奏时代,三百六十行,行行无偿,从经验中学习技能已经没有早先那么好用了。如果命运在你这多儿舛一点,你就每隔几年要在一个新的领域重新试水,这种的结果,就是“样样懂,样样不精。”,况且经验这东西,只有在年龄越老的人身上才越有价值。

“学习—实践”式的是,先系统学习理论知识,拓展思维的深度,然后在实践中验证。这种方式在精神上很痛苦,它意味要把刷朋友圈的时间拿来学习,而且在学习期间,连经验式中做错的收获都看不到。好的是,我们跟人初谈合作时,别人最先试探的是我们的言谈和对某一领域的认知程度,在脸上没有岁月痕迹之前,认知多少,是让别人认为你可以胜任与否的方式之一。
据美国科学家统计,当你精读某一方面的专业性书籍超过5本时,你就已经处在这一领域中理论认知的上游。如果这时候你还年轻,就可以甩掉一大批堕落的年轻人,以及一大批本行中的水货们。

很多大学生去面试时,拿着高校学历,却不被接纳,自身素质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当招聘者跟你谈及专业内容时,你一知半解、错误百出,一个会荒废四年青春的人,如何让人相信你的做事态度。



思维的广度分两种,一种是接触足够多的人和事,一种是靠阅读涉猎。

有很多人看朋友圈,发现全世界都在关注一样的问题,其实只是物以类聚,不然怎么叫朋友“圈”呢?
接触足够多的人和事,是阅历,而一个年轻人,不足以谈阅历。

曾有个人跟我说,他阅女人无数,从小自己10岁的到大自己三十的(他才22),女人站在他面前,他就能看出来对方是哪路货色。我迷惑得很,因为我跟我爸相处了二十年,都不敢说把他了解得透彻,他才二十来岁,就懂了全世界的女人。然后他给我讲他和那些女人们的故事,好吧,睡人无数和阅人无数是两码事吧?只要你愿意,还可以睡一千只狗,可你并不能因此说自己懂它们。
至于靠阅读涉猎,你会发现很多自己认为新奇另类的想法,其实早就被那些比我们先出生的混蛋们说烂了,那些自认为很痛苦很特别的遭遇,世界无处不有。因为思维广度不同,看到的世界自然不同。



阅读范围有很多,方式也很多,尤其是在网络时代。可悲的是,网上点击量最多的永远是鸡汤类文章。而且已经有无数次指出,某些名人、企业家并没有对年轻人说过那些话,却被编上自己的名字后阅读量百万。

这害了很多单纯的孩子。

“年轻人在事业堕落、生活迷茫的时期,绝不能读太多励志书,励志书有时候会把人读傻。因为此后你会相信你走的路一定正确,即使遭遇失误,也会视其为一时困难,坚信最终还是会赢。这样的人其实很可怕。”——梁文道。



不要在该学习的年纪只会看鸡汤文,它会把人看傻。

(小姬姬开了个人订阅号,集脑洞与神经病与一身。)

(有好玩的告诉你,让我们一起装疯卖傻~)


    关注 求缺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