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熊丙奇:“超级中学”好不好,用数据来说话

 

如果衡水中学的毕业生,进入大学之后就泯然众人,那么赞成衡水中学者,就该反思,不惜一切考上名校就认为是人生、事业成功,是否只是一个泡影?...

精彩导读


如果衡水中学的毕业生,进入大学之后就泯然众人,那么赞成衡水中学者,就该反思,不惜一切考上名校就认为是人生、事业成功,是否只是一个泡影?

【作者简介】

熊丙奇,著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 ◆
讨论教育问题,
眼下最缺的是用强有力的教育数据说话
围绕衡水中学的争议,似乎并没有拉近赞成方、反对方,形成一些共识,反而双方的对立情绪似乎更加激烈,尤其是支持的一方,对批评、质疑,颇为恼怒,甚至出现过激的语言。

我觉得,如果仅围绕理念进行讨论,在丰满的理想和骨感的现实之间,就会一直是“白天不懂夜的黑”。我国讨论教育问题,眼下最缺的是用强有力的教育数据说话。

30年来,我国对应试教育有很多的理论批判,可是,迄今为止,几乎没有任何跟踪调查数据,来揭示应试教育对学生产生的影响究竟如何。只有极个别失败或者成功个案的报道,比如中科大少年班个别学生的报道,但由于是个案,很难说明什么问题。

与我国相比,国外对教育的分析,则更重视对比实验、跟踪调查,比如,对有的教育项目连续跟踪达40年~50年,积累数据,分析这种教育究竟对学生好还是不好。

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研究人员在今年7月新一期《美国精神病学杂志》月刊上发表报告说,他们对近8000名1958年出生的人进行了长达40余年的跟踪调查,主要考查了这些人7岁到11岁之间是否受到过他人欺凌,以及他们成年后直到中年的精神健康状况、社会关系及生活质量等。

在被调查者中,有约四分之一曾在童年受到欺凌,约15%“经常受欺负”。在德国,幼儿园的游乐设备,让中国的参观者感觉危险,但德国幼儿园的管理者会说,他们经过多年的对比实验发现,让孩子玩貌似有些危险的器材,可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冒险意识,而且,还可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安全事故很少发生。
 ◆ ◆
3个关于衡水中学的数据,
值得我们反思
针对衡水中学的讨论,眼下就缺少有说服力的数据。对衡水中学的毕业生,没有跟踪数据,反映他们在大学求学如何,大学毕业之后的职业、人生发展情况如何。

笔者建议,有关研究者可成立联合课题组,立项对衡水中学进行全面跟踪调查,用跟踪调查事实数据说话,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打口水仗。笔者也期望,国家教育部门、河北省教育部门和衡水中学,支持配合做这一课题研究。进一步,对我国所有基础教育的问题,都应该从以前的经验主义,转向重视科学研究、数据积累,在现在大数据时代,教育数据对教育改革、教育决策极为重要。

当然,眼下还是可以有一些不需研究者跟踪就可以获得的数据,这只需要教育部门和相关高校以负责任的态度,加以公开:

一是衡水中学生源数据,对于衡水中学,反对者认为其办学成就主要来源于“掐尖儿”、“抢生源”,而赞成者虽承认也有“掐尖儿”,但和其他省市、其他兄弟学校差不多,主要靠学校管理、教学有方。

那么,具体公布衡水中学每年的具体招生情况,不就可以回答这一问题?如果河北各地级市中考成绩最高的学生,都汇聚到了衡水中学,那考上北大、清华的“成就”,将主要“归功”于招生乱象;而如果衡水中学的生源结构和其他中学差不多,则问题不在于“掐尖儿”。

现在的问题是,河北并没有公布这方面的数据,“掐尖儿”的指责更多来自其他学校。作为教育管理部门,有责任公布各中学的具体招生情况,从规范办学角度进行监管,如果跨地区抢生源的情况存在,必须严加治理。

二是衡水中学学生参加北大、清华等高校自主招生,北大、清华对衡中学生的具体评价数据。这些数据、信息,在北大、清华是有的,可北大、清华没有向社会公开,研究者也很难获得。

笔者多次在论坛上听到北大教授对衡水中学学生的调侃,但这并不代表官方公布的评价。作为高校,从生源质量出发,有必要对生源进行分析研究,另外,在自主招生中,为每一个学生出具独立的招生报告,也是国外大学的通常做法,这有利于明确学校的招生标准,也形成招生的公信力。如果北大、清华的自主招生信息能全部公开,从中可以分析衡水中学是否只重视分数,而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素质存在缺陷。

三是衡水中学学生大学求学和毕业就业情况,这在北大、清华等高校也是有的,主要取决于北大、清华是否愿意公开、提供给研究者。在笔者看来,鉴于衡水中学已成为一种现象,北大、清华不能置身于讨论之外,应该从生源质量和引导中学办学角度,参与到讨论中,向社会呈现衡水中学学生的发展情况。

如果北大、清华对衡水中学的学生从招生、到大学4年的求学、大学毕业去向的跟踪数据显示,衡水中学毕业学生大学适应性很强,学习成绩在北大、清华依旧优秀,创新意识、协作能力不差于其他同学,那么,对衡水中学的批评,就应调整为分析其教育教学管理的可取之处;反之,如果衡水中学的毕业生,进入大学之后就泯然众人,那么赞成衡水中学者,就该反思,不惜一切考上名校就认为是人生、事业成功,是否只是一个泡影?

链接:熊丙奇:“超级中学”,哪真为农村学生的公平着想
1


超级中学并没让为农村底层孩子提供上升的通道,反而让他们上名校的机会大大变小对于超级中学,一直以来,有一种支持的声音是,这给不发达地区、农村地区学生进入名校,提供了机会。比如,在针对河北衡水中学的争议中,这一观念就不时被校方、家长和一些媒体提及。

可是,这是真的吗?中国青年报1月4日发表了两名来自北大的学者的研究文章,该研究选择教育部所属重点高校K大学(学者隐去校名,将其简称K大,其实,从具体数据看,这就是北京大学)作为研究对象,用K大2005~2009年5届学生数据——5年来,K大从31个省的2082所中学录取学生12465名,平均每年2493名(去掉了留学(课程)生、保送生、艺术特长生和体育特长生),逐一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K大来自一般中学学生中农村户籍的比例是超级中学的8倍左右。2005~2009年间,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全国农村户籍人口比例降低,两类中学的学生中农村户籍的比例均有所下降,但两者之间的差异并没有出现明显变化。

这一数据表明,超级中学并没有如“想象”的那样为农村底层孩子提供上升的通道,反而让农村孩子上名校的机会大大变小。

这其实并不奇怪,只要稍微有点理性的教育思维,都会知道举办超级中学会是这种结果,但有的人却从功利目标出发,对现实视而不见人,打着公平、为农村孩子这样的光鲜旗号,追求的其实是功利的教育政绩。这哪是真为农村学生的公平着想。

 
2
超级中学有两个公开的谎言在目前的高考制度之下,超级中学有两个公开的谎言,但不论是教育部门,还是学校,却对此假装不知道。
举办超级中学,对地级市政府来说,是明显的教育政绩,而对于省政府来说,是没有任何政绩可言的
其一,“举办超级中学,可以增加本省学生进名校的机会。”我国当前的高考录取,实行的是分省按计划集中录取制度,也就是说,每年分到一省的招生计划是固定的,不会因为有超级中学,就增加录取名额。超级中学是在和本省其他中学抢录取名额,一省有无超级中学,差别只是是由少数学校瓜分名校录取名额,还是更多高中学校的学生都有机会进名校。

举办超级中学,对地级市政府来说,是明显的教育政绩,而对于省政府来说,是没有任何政绩可言的,正如北大学者研究所指出“不管有没有超级中学,K大在河北省的招生名额仍是80人,超级中学实际不会导致K大在河北的招生名额总数变化,超级中学不会给河北省和河北人民带来任何福利方面的改变。”

但奇怪的是,一些省政府也乐于举办超级中学,唯一可解释的理由就是,政府官员就想举办一所引人关注的学校,以此来展示“教育成就”,他们根本不管这所学校会给整个基础教育的生态带来怎样的破坏——超级中学不但破坏高中的有序竞争,还与义务教育的均衡要求背离,超级中学的招生会带动、加剧初中、小学的应试教育。试问那些打造超级中学的省政府,是不是在全省办一所囊括北大、清华在本省所有招生名额的高中,才最成功?打造这样的学校,有什么价值?
总拿农村学生说事,但事实却无法堵住别人的质疑
其二,“举办超级中学,让不发达地区、农村学生有进名校,实现命运转变的机会,没有超级中学,农村孩子怎样看到未来。”这是拿农村学生说事,这样一说,似乎就可以堵住别人的质疑。

但现实是遮掩不了的。一方面,超级中学的生源并非都来自本地区,还有相当部分是跨地区招生,其考上名校的学生多,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把其他地区的优秀生源抢过来,并进行高强度的应试教育加工。超级中学的超级,并没有体现在培养学生个性、素质上,而是体现在应试能力上,超级中学的学生进高校后没有多少突出的表现,就需要反思举办超级中学的价值。

另一方面,很多人以为超级中学的学生,大部分是农村生,其实,农村生在超级中学中的比例并不高,来自超级中学、考进名校的农村生,远远少于来自普通中学、考进名校的农村生,这还不能让大家清醒地认识到超级中学的本质吗?

对于我国的基础教育发展,必须坚持理性的教育思维,地方政府、学校因追求功利的教育利益而不顾教育思维,这从利益角度可以理解,而还有很多家长站出来维护超级中学,就令人匪夷所思,假如整个社会缺乏理性的教育思维,那么,政府部门办教育、学校办学,就会更加功利,不会从建设教育良好的生态出发,而会坚持“锦标主义”来迎合功利的教育追求。

相关文章

○推荐 |  “超级中学”不改变,中国人喝汤的格局谈何扭转?

校长派独家文章

○独家 | 卓立:敢为教育先,史家小学“后现代化”学校落地生根

○私享塾 | 校长的大智慧就是“简单”——全国30余校长共话职业困顿与突围

○独家 | 从个体出发的新教育,让教育走出“教狱”!

○独家 | 清华附中“学生节”:从创客培养到创新课程,等待每个学生“花开”

○独家 | 中科院附属玉泉小学高峰:科学教育是为了提升学生的高级认知水平

○独家·口述 | 清华附中王殿军:中国学生的创造力,为何与教育强国有差距?
| 来源:《今日教育》

| 编辑:校长派

——————————————————

| 电话:010-56297950

版权说明:校长派原创文章欢迎转载,请标明作者及出处。本公众号转载的其他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我们在一起,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


    关注 校长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