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雾弥漫】活在“尘”世:跪着呼吸的痛

 

胸闷、呼吸沉重、肺里有咳不完的痰,这是尘肺病患者发病时所经历的痛苦,随着病情的加重,他们的肺会变得像石头一样坚硬。为了呼吸,他们只能坐着、跪着,直到生命的终结。...

 
生活在粉尘中的人


尘肺病,一种在生产和劳动中长期吸入粉尘,积存于末梢支气管下的肺泡,从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尘肺病不可逆转,一旦发病,终生无法治愈。胸闷、呼吸沉重、肺里有咳不完的痰,这是尘肺病患者发病时所经历的痛苦,随着病情的加重,他们的肺会变得像石头一样坚硬。为了呼吸,他们只能坐着、跪着,直到生命的终结。



“最喜欢的工作却要了我的命”

20年前,刘建伟经姐姐介绍,从四川老家来京打工,他的弟弟也随后来京,包括妻子在内,一家四口都成为了顺义一家工艺品厂的玉雕工人。20年的玉雕工作,刘建伟和家人手下雕琢的璞玉无数,没想到他们却患上了永远无法治愈的尘肺病。



刘建伟今年41岁,他的老家在四川省仁寿县。2006年被诊断为尘肺病后,刘建伟丧失了干重体力活的能力,他不得不放弃玉雕工作,一边治病,一边开始新的营生。从去年5月,刘建伟开始从事空调清洁工作。刘建伟说,他想通过清洗空调,让别人的肺保持健康。



刘建伟说,1991年,他家盖了新房,欠下四千多元的外债。当时他已经辍学,一方面为了帮家里偿债,另一方面也想雄心勃勃闯出一番事业来,所以,1992年2月,刘建伟经二姐介绍,来到了北京,在顺义天竺福利工艺品厂成为一名工人。“当时我很兴奋,觉得能有这个机会挣钱很不容易,既能还债,又能干出一番事业,我非常珍惜这份工作。”一开始,刘建伟的工作和二姐一样,打磨一些玉石珠子。后来,他凭着自己的聪明和悟性以及从老师傅那里学来的技艺,很快被调到了雕刻组,成为一名玉雕工,这一干就是16年。“我喜欢玉雕工作,这是我的骄傲。雕刻玉石需要心灵手巧,做的人都是能工巧匠,我们四川人适合干这个细活。”



厂子里的工作虽然辛苦,但是收入十分稳定。来到工厂的第二年,刘建伟就把自己唯一的弟弟从老家带了出来。“我们是改革开放的第二代农民工,那年我弟弟还不到20岁,临出发前他高兴得都睡不着觉。我想着带一家人出来过好日子,没想到害了自己,也害了兄弟姐妹。”



“我更了解他们跪着呼吸的痛苦”

刘建伟说他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工作了十多年的车间:100多平方米的车间,房顶低矮,只有几个小窗户,没有排风设施。车间里摆满了玉石加工机器,纵排、横排,每隔一米就是一台。机器开动,厂房里粉尘铺天盖地,噪声震耳欲聋。放眼望去,整个车间一片灰白,连工人的水杯里都落满了粉尘。工人们没有口罩,每个人对着自己的小机器,每天工作将近10个小时。

“一天工作结束后,工服上、鞋子上、帽子上、头发上、眉毛上、睫毛上、鼻孔里,全都布满了白花花的粉末,看上去像个雪人。”2004年6月,北京市顺义区疾控中心在刘建伟所在的厂子里查出了第一批尘肺病病人。此事经顺义电视台曝光后,厂里紧急在车间的墙上安装了3个大排风扇,在车间大门口贴上防尘标语,还发放了防尘口罩,几天后便恢复生产。从那以后,安监局和疾控中心每年都来工厂检查。但每一次检查,工厂都会提前知道,安排职工打扫卫生,不许他们在厂房里工作,等检查人员离开,工人们才能开动机器。直到此时,刘建伟和工友们依然不知,厂房虽然经过了改造,但粉尘早已侵入了他们的肺部。



2006年,刘建伟和妻子双双被诊断为尘肺病,紧接着是他的弟弟、姐姐。“得病后感觉胸闷,喘不上气,当时还不知道尘肺病有这么严重的后果。”2007年10月,刘建伟在工厂的保安室里,无意中捡到一本《职业病防治法》。他仔细阅读后,震惊万分,这才明白尘肺病是治不好的,我们最终都逃不脱跪着呼吸、胸闷而死的下场。”尘肺病患者刘建伟的话道出了自己的无奈和悲凉。

从中国煤矿尘肺病防治基金会获悉:目前,全国尘肺病报告人数已超72万人,其中62%集中在煤炭行业这一高发区,超过44万人。当前,每年死于尘肺病的煤矿工人数远高于同期生产事故死亡人数,煤矿尘肺病防治形势十分严峻

点击就能看到你周围的空气质量!点击阅读原文看看!~


    关注 呼吸大讲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