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海何时休

 

北京城是怎么一步步走向洪水边缘的...







进入夏季,北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看海节。

逢雨必涝现在似乎成了中国各大城市的通病,连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帝都也不能幸免。

即便是对下水系统经过几次大规模的修整,然而效果并不明显。







众所周知,现在的北京城是在老北京城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那么,是不是北京城在建都规划时就存在重大缺陷呢?

现在北京城的前身是元大都,即元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元大都是在平地上新建起来的城市,由博学多才的刘秉忠和他的弟子郭守敬规划设计。

经过对周围地形、水源的勘测、规划和布局,最终形成了“两进、两出、两蓄”的特有水系格局。既解决了城市供水、漕运的问题,又为城市的防洪、泄洪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特别是太液池和积水潭组成的两蓄工程,成为了元大都天然的水袋,流经城市的通惠河与金水河像吸水带一样深入到城市内部。

元大都平面



皇城平面


宫城平面

元大都想象图

到了明朝,永乐皇帝把北京城往南移了几公里。皇城基本保留了原来元大都的格局,但外城做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原来的“两进、两出”水系消失了,“两蓄”工程也逐渐萎缩。

至此,北京城天然的给排水系统被破坏掉了。



明清北京鸟瞰图



中国古时候对自然是有着一种敬畏之心的,光靠人工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借助自然的力量来抵御自然的侵害。随着人类能力的提升,自然已经不再那么可怕,“人定胜天”成为了主旋律,于是,大自然又一次用实力证明了自己。

尊重自然,敬畏自然。

最后附一张北京城的历代变迁图

声明:以上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文字为作者原创。本文内容仅作学习交流,不得商用。



    关注 中式文化研习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