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札记之九:我能帮助你吗?

 

和人打交道,除了那句“你好吗”,听得最多的就是“打扰一下”和“我能帮助你吗”。...

Can I help you?

Please do me a favor......
和人打交道,除了那句“你好吗”,听得最多的就是“打扰一下”和“我能帮助你吗”。

路上要超过别人,必定先说“打扰一下”。捡到别人的东西了,“打扰一下”。地铁上给人让座,也先说“打扰一下”。“打扰一下”,反映的是对别人私有空间的尊重,即使我要帮助你,即使我是为你好,也必须先请你谅解我的打扰,征得你的同意。

走进一间办公室,马上有人抬头:“我能帮助你吗?”站在路口东张西望,马上有人过来问:“我能帮助你吗?”地铁站上看着站牌神情迷惑,马上有人问:“我能帮助你吗?”

这里似乎有一种“给予”的文化。人们描述自己,会说“我是一个重视‘给予’的人”。谈到和伴侣的关系,“我真正重视的是她的快乐,她的快乐最后又变成了我的快乐。”很多人热心做志愿者帮助别人,是因为从帮助别人中,他们真的收获了巨大的快乐和心灵的安宁与满足。

国内前些年的慈善报道,常常让受助者出来感激涕零,这不仅损伤弱势群体的尊严,也容易滋生助人者的傲慢,更让人觉得做慈善是一种单向的付出,是高尚的却难以学习的“损己利人”的行为。事实上,慈善报道的重点,恰恰是奉献者从中得到了什么。每一次和弱势群体的互动,对助人者都是一次教育和心灵洗礼,是暂居优势地位的人反思自我,从而获得成长的机会。也只有把重点转移到“帮助别人,成就自我,收获快乐和人生意义”上来,慈善才能够成为一种可持续、易推广的行为。

(未完待续)


    关注 伪文青集散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