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九问教师职称评定

 

点击标题下「蓝色微信名」可快速关注“不评不甘心,参评特累心,落评更灰心。”近年来,职称评聘问题成了教师们吐槽...

点击标题下「蓝色微信名」可快速关注
“不评不甘心,参评特累心,落评更灰心。”近年来,职称评聘问题成了教师们吐槽的对象。

为什么旨在激励教师的职称评聘制度却成了教师们心头的“痛”?

近日,中国教育报联合中国教育报微信、好老师微信发起了有关教师职称评聘的微信调查,近3万名教师参与。结果显示,职称评聘不能反映出教师的真实水平、指标分配不合理、年轻及一线老师机会少、手续太繁琐、评选过程中有猫腻儿等问题成为教师职称评聘过程中的问题。

“俺也不去想高级职称了,前边一群人排队呢!”山东“80后”教师李虹“乐天知命”,“没有名额啊,论资排辈,干得再好,晋级还是没有希望!像我这么大年龄的,能评上中级已经很幸运了!”

有人吐槽,但也有人为职称评聘正名。“当前的职称评聘虽不十分完美,但基本上能反映出教师的真实水平。笔者所在的地区,至少所在的学校,每年的教师职称评聘大抵是公开、公正和公平的。”王征平在评论中写道。

那么,对于职称评定各位老师、专家都是怎么看的呢?小编这就带您看一看!
职称评定,想说爱你有点难

晋级名额少得“可怜”,教得再好没机会



“最糟心的是工作11年,还是拿最低档工资。”威海一名中学教师徐宏告诉记者,自己的工作越来越缺乏动力,“因为教师职称评聘不能体现实际教育教学水平,你教得再好,学生再喜欢,也不一定能评上职称。”

好多年评不上职称,相应的职称工资10年未涨,老师工作积极性受挫。“不仅对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没有激励作用,反而更闹心。”徐宏说。

“问题是学校多年来根本就没有高级职称的晋级名额,七八年只给了一个指标,比上个世纪70年代买自行车还难,无论你如何努力,也不可能有机会。”济南一位中学教师王明说。

淄博一名小学教师林岳也认为,“当前教师职称评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名额太少,特别是高级教师名额更少,几乎到不了小学段。个别教师甚至快要退休了,连一级职称都不是,为教育奋斗一生,打击不小。”

职称供给名额少,教师晋级机会少成了不少老师的心头痛。的确,对于我们老师来说,能够使自身价值得到认可的途径太少了。“教师又不像其他职业:做商人的,每年、每个月挣钱的数量可以清晰地衡量自己的业绩;做工人的,完成的产品数量可以清晰地衡量自己的业绩……可以说,非常多的职业其专业评判的标准都是明确的。但教师很难。”所以,我们老师也需要一定的专业认可。“我们还是渴望能够在某一个阶段得到专业技能方面的认可。于是,我们就需要一些渠道,一些机会。”王君老师在博文中写道。评聘过程有猫腻儿,一个不好伤感情



程平老师工作近20年,成绩突出,就是晋升不上一级教师。“因为每次晋级标准都在变,量身定做、名额分配,人为因素多,导致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程平说,“精力放在晋级上,哪还有心教学啊!不仅如此,还人为增加了教师之间不合理竞争的内耗,说起来是笑话,传出去丢人。”

“明明我的分数够了,却有人故意为难,把该得的等级分数降一个档次,少加了3分,最终让我少了零点几分,没评上职称!”杨青老师很郁闷,因为她觉得“这其中有个别人暗箱操作,不仅没有激励作用,反而让人怨气冲天,影响教学”。

这种现象不在少数,“能得到高级荣誉的一般是学校领导、中层干部,一线教师勤勤恳恳工作多年,也不一定能获得个小小的区级荣誉。” 淄博教师孙明说,“此外,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还要求发论文,绝大多数老师只有花钱、托关系了,实际教育教学水平倒在其次了。”高级教师退二线,一线老师苦无门



评不上职称的难受,评上的又怎么样呢?

“不少评上高级职称的‘老’教师,既不愿意多承担教学任务,也不愿意损失一分钱的收入,而且把这一切都视作理所应当,因为他们是‘高级教师’。”泰安一名中学教师王康说,“职称上去了,教学水平下来了,人也不在教学一线了。”

“教师职称与工资待遇紧密挂钩,聘上职称,万事大吉,脱离一线,或者找个清闲处,反正不影响工资待遇。”程平说,“高级职称教师很多都不教课了,工资又不少拿,只有晋不上级的,还在一线苦熬。”荣誉、论文成主导,普通老师晋升难



“现在的教师职称评选就是做各种材料!”中国教育报微信的网友反映,为了评高级教师职称,往往需要几天几夜才能做好材料,反复地修改,反复地上传。

在百度上搜索“职称程序”,小编发现,百度经验中专门有一条“教师评中学一级职称的超详尽流程”,点开一看有八个步骤。

正因为程序繁琐,需要投入大量精力。一些老师认为,教师的本职工作应为教学,而如今却往往要为评职称而花大量时间、精力在准备材料等无关教学的事情上。

职称评聘的具体要求围着荣誉、论文等“指挥棒”转,脱离教学实际,也是一个问题。“能得到高级荣誉的一般是学校领导、中层干部,一线教师勤勤恳恳工作多年,也不一定能获得个小小的区级荣誉。”孙明说,“此外,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还要求发论文,绝大多数老师只有花钱、托关系了,实际教育教学水平倒在其次了。”工资挂钩太紧密,评聘方式待商榷



职称评聘往往与教师的工资紧密挂钩,以东部某省的一个县为例,高级与中级工资差900元左右,中级与初级工资差700元左右。中级教师是教育教学骨干,而高级教师由于年龄偏大,评上职称后教学积极性大大降低,教学任务相对较轻。

“工资差距过大,导致部分中青年教师为了晋升高一级职称,削尖脑袋,想方设法争取各类考核优秀、荣誉称号和业务称号等,造成了教师间的恶性竞争;部分中年教师对晋升职称失去了信心,工作积极性受到较大影响;还有部分中青年教师承担的教育教学任务重,但工资待遇低,心理不平衡。”上述人士表示,“应缩小教师职称之间的工资差距,有效实施绩效工资,既考虑职称的作用,也注重工作实绩,对教师的激励作用会更大。”

不仅如此,近年来,职称评聘分离、待遇不能及时兑现,也为不少中小学教师所诟病。

“实行职称评聘分离后,即使评上了职称,依然是‘空头支票’,涨工资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济南市一名小学教师说。
职称评定真的有那么不堪吗?

职称评定意在激励教师,促进教育向内涵发展



一些老师认为,尽管职称评定因名额少、难度大,让老师们颇感“痛苦”,但这种痛苦最根本的还是来自职称评定本身的性质。

“职称制度只是人事制度中的一种激励机制,希望通过职称评聘起到激励教师的作用,这涉及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旨在引导教师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往上走,从而在教师整个职业生涯中形成一种持续的激励。职称必须要有一定的比例结构,比如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占多大比例等,否则职称制度就失去激励作用了。如果是运动式的,大家一下子都变成最高级的职称了,这个制度就失效了。”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褚宏启认为。

不仅如此,重视教师素质发展也是当前大背景所需要的。褚宏启看来,“当前,教育发展已经从外延扩张转向内涵发展,而影响教育内涵发展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教师。所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非常重要。”职称评聘不完美,但基本上能反映教师的真实水平



“假如你走进学校,走进教师办公室,你就会发现那些平时专注于手机屏幕的‘低头族’和喜欢夸夸其谈、寻愁觅恨的‘愤怒族’,大多不是学校教育教学、教改教研的骨干力量。”一位老师在文章中写道。

在这位老师看来,职称评聘虽然不完美,但“基本上能反映出教师的真实水平”。在这位老师所在的学校,每年的教师职称评聘大抵是公开、公正和公平的。“教龄工龄、政治思想表现、教育能力与实绩、教学能力与实绩、教改能力与实绩等,都有十分明确的量化评分细则;学校各处室有大部分计分材料的原始记录,少数没有上报学校的如论文发表之类的材料都要经过认真审查;评分过程公正透明,评分结果公开反馈;公示到位,有错必纠。”
九问教师职称评定

一问指标限制:职称评定为什么不能取消指标限制,为什么不能符合条件即可申报?



职称制度提供了教师职业发展的阶梯,旨在引导教师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往上走,从而在教师整个职业生涯中形成一种持续的激励。职称必须要有一定的比例结构,比如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占多大比例等,否则职称制度就失去激励作用了。如果是运动式的,大家一下子都变成最高级的职称了,这个制度就失效了。二问地区差距:教师整体素质会不会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别?有没有可能出现一个地区有高级职称教师的水平,还不如另一地区只有初级职称教师的水平?



各地教育是有差距的,不同层级的职称所代表的教师水平具有区域差异甚至差距。比如,教育不发达地区的优秀教师调到北京,就不一定都是优秀教师了,或者说个别“优秀教师”在提升学生考分方面有经验,但离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三问论文数量:论文指挥棒下的职称评聘对于中小学教师是否是一种不公平?



中小学教师和大学教师评职称应该是不一样的。高校有知识创新的责任,但中小学主要是传播知识。教师职称评聘要和教师的职业特点结合。既然中小学教师主要任务是传播知识,那么就要评价他传播知识的能力,即考评他们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如果把论文发表作为评价的一个方面,我也不反对,但一定要把教学放在第一位。而且,论文发表也要和教学结合起来。四问终身制:职称评聘是否应该取消终身制,防止高级教师教学水平下降?



现在有人提出来要取消终身制,评上职称只管5年,但这样会让老师这个职业很没有安全感,不利于教师队伍的稳定。要有一个“激励组合”,除职称晋升外,还要有管理职务晋升、名誉称号评选、外出培训机会提供等很多其他激励方式。五问教师工资:职称评定承载过多待遇,会有哪些弊端?



我主张相对分离,比如工资与职称关系比较密切,但这个工资应该是基本工资,而不是绩效工资。其他的一些福利能分离的就相对分离,这样便于建立一个好的激励制度。六问评聘制度:评聘分离好还是评聘合一好?



我觉得评聘合一比评聘分离好一点。因为评聘一旦分离了,即便评上职称,也不一定聘上,而不被聘上就不用兑现相应待遇,这样就往往会导致放开名额限制,就会评上很多人,其不良后果是:一是会使教师职称结构失衡;二是“被评上”的教师就会强烈要求被“被聘上”,而已有的职位与资源远远不能满足这种诉求,就会制造许多人为的矛盾。所以,评聘合一好一点。七问指标分配:指标分配到校,有些学校优秀教师多却无指标,有些学校有指标却无人申报?



在区域层面上对教师职称评聘应加强统筹,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做好相应的调研工作,指标投放要做细致调查,要做需求分析,这也是对程序的一个要求。八问地区公平:职称评聘对城市教师有利,对农村教师不利?对高中校名额多,对小学名额少?



一般来说,城市老师比农村老师整体素质高一些,高中比初中、初中比小学学历可能要高一些。但是,小学教师占的数量更大,工作条件也更为艰苦,因为农村学校的主要类型是小学。所以,将来高级职称的比例结构要调整,要更加合理,要重心下移,向小学倾斜、向农村倾斜。九问评聘机会:校领导评聘机会多,一线教师怎样获得更多机会?



中小学的管理人员大多是职称晋升之后才做管理人员的,另一种情况也有,但相对来说比较少。校长和教师的岗位要求和专业要求是不一样的。在将来的人事制度改革中,有没有可能给校长专设一轨,重点考察管理水平、管理专业化?

(转自《中国教育报》)


    关注 在线教育观察员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