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情怀 踏实前行

 

医生不是一份职业,而是一份事业,其中有多种元素、多种情感、多种历练与成长的滋味。...

医者情怀  踏实前行



记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骨科副主任医师郑宪友



比约定的采访时间到得早,在第六人民医院骨科楼5楼的主任办公室外,我们能够清晰地听到一个严肃的声音在说着话,应该是在指导研究生的课题工作,早就听说郑宪友医生是一个非常有责任心的研究生导师,果然名不虚传。而真正和郑医生开始沟通,他脸上阳光般笑容一下子改变了我们之前的严肃印象,热情又不拘小节的谈吐让本次的采访更像是一次与长辈的促膝畅聊,使我们受益匪浅。



郑医生以科班的医学生之路一路走来,200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手外科获博士学位,2008年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博士后出站;之后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长期从事创伤骨科与显微修复重建的临床与科研工作,尤其擅长急诊复杂创伤救治、四肢显微修复重建、手外科以及周围神经损伤等疾病的诊治。曾前往美国马里兰Shock Trauma Center短期修研,并在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在美国密西西比大学医学中心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研修1年。目前学术任职为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第八届青年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第七届委员会青年委员、上海市显微外科第六届委员兼秘书、上海市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成果累累的他却向我们坦言:“当初选骨科是一个意外,刚开始接触骨科时,眼前所见全是血淋淋的画面,这对于一个刚从理论知识里爬出来走向临床实践的年轻人来说还真是有些无法接受。”但是,无法接受的同时伴随着无尽的好奇与兴趣,人一旦敢于挑战自己,就无所畏惧。之前模糊恐怖的画面渐渐变得清晰和完整,变得奇妙,变得让人振奋。对于如今研究的脊髓损伤后肠道排便功能重建的科研方向,郑医生坦率地表示,这是一个比较冷门的方向,冷到世界上没有几个人去做,但是他一直努力探索,每次发现一点新的东西都像是如获至宝,都有一种极大的欣慰和快乐。按照他的话来说,就是“选最适合自己的,而不是最好的”。“没有兴趣就没有之后的发展。”对医学事业的热忱,让他热爱上了骨科专业,也让他找到了钻研的方向,支撑他的应该正是那份不竭的热爱,因为热爱,所以敢于接受各种挑战,因为热爱,所以不辞艰辛,因为热爱,所以一直快乐地徜徉在医学大世界中。

采访开始之前,郑医生的两名研究生就告诉我们郑医生是一位很谦虚的人。果不其然,当谈到他取得的各种荣誉,以及如何做到不断进步时,郑医生就笑着表示,“我觉得别人都比我优秀啊,别人都很出色。”郑医生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等多项研究课题;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以主要完成人获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上海医学科技一等奖各一项;也曾三次获得上海医学会显微外科、手外科、修复重建外科学术会议优秀中青年论文竞赛一等奖等等。面对这些他都一笑置之,却说:“人这一生很短,我们要学会如何把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浓缩到一起。”或许正是对当下的重视,让他每一天都保持谦卑,却扎扎实实做出不可忽略的成绩。同时,他对我们在校的医学生也提出了要求与希望,希望我们年轻的医学生可以踏踏实实的学习与实践,把握住最具活力的年纪。



       “我很爱我的女儿”,郑医生向我们大方地表露出他作为一个父亲的内心感受,“虽然平时日常工作很忙,但是一有空就陪伴妻子和女儿”,这份发自心底的爱是他在遇到挫折时重新站起来的勇气和动力。而对于患者,他也同样存有一份不仅仅是同情的爱。他非常喜欢顾玉东院士的医学人文情怀——把每一位病人都当成自己的亲人。他在被问到医患关系时,还形象的说到了治疗效果的满意度,是看医生与患者见面谁先笑的问题;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经过我们的诊治,让患者先笑起来。这个生动形象地表述,让我们深刻明白了这份像对待亲人一样的关怀是多么的重要。




“一个好医生应该学会在病人有不良情绪的萌芽阶段,就把矛盾化解,这样就会避免很多医患矛盾与纠纷。”在郑医生的心中,医生不再是一份职业,而是一份事业,其中有多种元素、多种情感、多种历练与成长的滋味。谢谢他能够将之毫无保留地与我们这些后辈医学生分享,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份医者情怀对于医学职业道路是多么的重要,特别是当下的我们。


    关注 闵行小白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