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那伽罗仁波切:如何才能真正战胜烦恼呢?

 

虽然每一个人都不一样,但是共同的,就是大家都需要直心一些,直心是道场!所以第一要坦诚、直接。然后对自己一定要...





我们需要注意一个前提,即便有些事情我不想赋予它这样的力量,可是它依然在影响、左右着我,那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我们能够掌控它的这个空间不是很大。

刚才我说过,有些是不可抗拒的,有些是可以抗拒的。也就是说,比如有一百分的力量,如果对方占着百分之九十、八十、七十、六十的时候,你的力量比它相对弱小,如果这种情况,是无法和它抗拒的。如果它的力量占到百分之九十,你就糟透了!如果是百分之八十,你就感觉上糟透了,但是还行;如果是百分之七十,你会尽量地控制自己;百分之六十的时候,你能够控制一部分;百分之五十的时候,你就可以作到虽然心里不高兴,但是外表上还是能够把握的。如果你对它的控制力超过了百分之五十的时候,那么外境对你来说,烦恼的境像,包括烦恼、痛苦等等的感觉就会相对地减弱。它就是这样的,也就是说,如果你的心的力量和对烦恼认知的力量更强一些,就会把握多一些,你的烦恼程度就会低一些。

但是在这样的时候,如果我们没有修行,仅凭认识到“我不赋予它如此这般的价值”,是不会有什么实际意义的。因为,虽然你这样想了,但是因为你心灵的力量不如它对你的反作用力大,所以导致有些时候你虽然没有主观地赋予它力量,你还是受着它的煎熬——会有这种情况出现。

那么这个时候,你就更要知道佛所告诉我们的:当你的心还没有获得自在之前,你会受到身体和环境的控制,所以你若真正地想获得自在,你要认识到并且努力地去实践佛法才行。

 

比如说,两个人打拳击的时候,你一方面要防止对方打中你,另一方面要找机会把对方击倒。这是肯定的,如果你不这样做,你可能就一直挨打,直到被打趴下为止。如果你一直只是进攻,而不管对方打不打你,那么可能就在你一味地傻进攻时,被对方打倒了,都不知道他用的是什么方法。所以要一方面防守、一方面进攻,不管是战争,还是技击,其技巧都是如此。

而我们现在正要与自己的烦恼和痛苦作战。在这样的时候,一方面,你不要被烦恼和痛苦带走,这是根本的问题;另一方面,你也必须得尝试着去战胜他们。所以每当你碰到一个不可抗拒的外在因素的时候,你知道这是恶业所致,要多多忏悔,要坦荡一些。一旦你有了机会去改变的时候,就要去改变,这可以说是机不可失的。

我想我已经给你们说明白了,说到学习佛法,首先我们应该把信仰放到第二位,要把认识放在第一位。如果你没有正确的认识,就没有正确的信任。在这种情况下,这种信仰很可能会误导自己,就可能去追随一种外相,而这种外相不可能使你真正地获得解脱或超越、不可能获得出离生死的把握。

如果你没分清楚境与心,那么如何战胜自心,如何战胜烦恼呢?那就是两个问题了:

第一,我们认识到了我们的心其实是忽儿自由、忽儿不自由的。那么我们就要在它有自由的时候来把握它。

第二,如何把握呢?是通过内在(的法义)而引发外在(的修持),再用外在(的修行)来提示或者是让你警觉内在,那么外在的这些修法,就比如说念诵、观想,或者是祈祷,甚至于打坐,这都是外在的修持。

这些外在的修持,时时提醒你,让你内在的法义不断地对心产生作用。这就像教人打字一样,要是专门去背字根,那会很累。当然有聪明的人,可能一背就会了;中等的人一边背一边实践;即便最下等的人,只要背会了,慢慢实践也总能学会。咱们找到它的位置,横平竖直搞清楚了,再经过一个熟练的过程就掌握了。当你已经通过实践,完全掌握了的时候,打字时就不可能说是还在找字根,你不会想这个问题了,而是手自动就放到键盘的那个位置上去了。为什么呢?因为你已经完全熟练了。对于像我这样一个没有练过的人,肯定不会熟练,那我要打字,就得一个字一个字尝试,必须得反复地实践。

学习和修行佛法的时候也是这样,因为你要考虑的是如何面对外界的环境和自心的环境。通过佛法,你了解了觉悟的境界和知识之后,你要不断地思维。当你突然之间看到某件事,对这事生大烦恼时,你所学习和了知的佛法可能就会起用了,就像你学习打字时对照键盘图一样。

你看佛法是怎么说的?佛说:“这一切都是业障,这种业障是恶业所造就的,你必须要面对。”那你就明白:“喔!那是因为我过去做了错事,因此现在受此果报。我不会因此而再烦恼,我应该去面对它、接受它,并且超越它!”虽然心里还是很难受,但是你毕竟是这样想了,心里会觉得舒服很多。如果不断地出现类似的事,会让你不断地想到佛法,慢慢地熟悉了。当你熟练了,这类事一出现,你马上就能认识——这就是因果!你就可以真正地做到处变不惊。你不会再经常枉自嗟呀:“唉呀,怎么这么苦!怎么这么无奈!我怎么这么没用!”通过对佛法的思维,让我们能以一个包容的心,完全地发现一切烦恼和无奈,不过是内心的过失而已。用这种心让自己变得坦然、勇敢,并且非常地谦虚。

另外一种方式,可以让我们彻底地改变——认识到心的自性——觉悟的自性。

 

当你觉悟自己的心是什么样子的时候,外在的种种你所认为的感觉全会消失。什么好啊、坏啊、苦啊、乐啊,这些是外在的对立的假相,如果你能够认识,就有面对生死的把握。

为什么呢?因为严格地来说,生死对于我们的身体来讲,其实只是出现和消失的过程,但是对于精神来讲,却是一个无知、无明之心念的过程。生下来的时候糊里糊涂,是一个无知的过程;死的时候不知道往哪儿去,依然无知,是从无知到无知的过程。因为无知或未知的缘故,所以会产生非常恐怖、惊慌、没有把握的感觉。但是,当你知道了心是无常的,那么就知道无常本身就是起伏无定的。如果你可以把握无常,就完全能够在任何的无常、改变之后,还让自己的心回复到一个宁静的当下,完全不被外境所污染,完全不被外境所障蔽,那么,你就已经觉悟了!

如果你真的能够这样,你只要能把握自己的心,经常让自己心地明清、宁静、松闲,而且非常地醒觉,那么,即便是死亡,对你来说,也没有什么好恐怖的,哪怕你没有说“我已经获得觉悟!”当然也不需要这样表述。为什么呢?因为在死亡的这一瞬间,你所看到的并不是死亡后面的恐惧和无知,而是了知整个轮回全部都是心的相续。就像一串数珠一样,数珠上可以有一百零八颗或者一百一十颗珠子,但是只有一根绳子串着它——这根绳子是你的心,而这些珠子就如同你历代的转世,转世后它的身体和语言会随着生死而幻灭,但能转世的这个心,却不会因此而消失。所以,如果你能把握住心,那你就不会在乎未来会怎么样,现在会怎么样——因为对你来讲,你能够把握住一个本然的宁静的心,对你来说已经超越了过去、现在和未来对你的束缚,这是完全的、究竟的、彻底的、纯一的,而且是最原始的境界,不被任何所影响的境界,如果能这样,那就是心灵最终的面目,也就是你获得了最终的解脱。

可是在没有达到以前,外在的这种修行方式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修学佛法,其真正的目的,归根结蒂就是为了认识和把握我们的心灵。

所以刚才我讲了外在的和内在的关系,是让你知道,你必须得这样思维:当我们没有能够完全把握之前,一定要把外在显现的苦乐诸境看成是因果;内在的烦恼呢,除了是因果,我们更应该把它看成是执著。不管是碰到了因果还是执著,你不需要去断弃它。因为断弃的时候会让你产生逆反的情绪--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拒绝任何对立的行为,尽管烦恼是要破除的,但是我们要在自己认识和包容的时候自然破除,这个时候才能有力量。这么说吧,你并不一定知道你未来什么时候去打字,为谁打,是为自己还是为别人,但是你学了,可是有一天你自己需要用的时候,你上手就能用。其实,如果你非得要在你自己心情不高兴的时候,不断地说:“我是学佛的人,我是修行人,我不应该烦恼!”这样有的时候反而会让自己感到加倍的烦恼,就像仓央嘉措的情歌里所说的:“又负如来又负卿。”觉得自己既对不起自己,又对不起佛。这样面临双重的压力就很难受了。因此要找个空隙来修行,就好像是两军作战时,我们要打对方的时候,一定要找到对方的弱点或漏洞才去出击,不要在对方强大的时候硬碰、硬拼,这样做,我们不会得到好下场。

我通过这件事情,想说我们在自己修行的时候,一定要在自己的心完全受自己控制的时候去改变它,让它变成这样就是这样,让它变成那样就是那样。我们要明了佛所讲的道理:一切轮回的显现,一切外在的景象,全部来源于善和恶的因果;一切内在的感受来源于我们对善和恶的执著。在外在的行为上,我们应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而在内心对善和恶的执著上,应该是由恶的执著转为善的执著,再进而断弃一切执著。这是内和外的两种规则。如果你能这样,那么这就已经是在修行了。


    关注 东林禅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